正文  第四十四章人腦是量子計算機(上)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2022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張瑛鵑就像散文一樣的的話沒什麼不對,隻不過戰智湛想不起來是誰說過的。的確,真正的強者,不是看他擺平了多少人,而是看他幫助了多少人,影響了多少人,服務了多少人,成就了多少人。每個人照亮的路,始終是要自己走的,人們何必要為別人的三言兩語而貶低自己來吹滅自己人生的燈。三觀是用來約束自己的,不是用來審視別人的,別讓三觀跟著五官走。貶低別人的同時,也貶低了自己。不要輕易評價別人的人生,發自己的光就好,每個人的活法不同,不打擾別人的幸福,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風景也不同。人生向上的路並不擁擠,之因為堅持的人不多。人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向上走,心有大格局才有大未來。
    戰智湛不願意去和張瑛鵑討論這些哲學上的問題,他對這些問題實在是感到頭痛。戰智湛笑了笑說道:“老大姐,您對卜教授的科研項目是怎麼看的?或者說有什麼樣的預期?”
    張瑛鵑不無遺憾的歎了口氣,悠悠的說道:“唉……我對卜教授科研項目不客氣的說就是一張白紙。但是我有一種直覺,就是卜教授是對的,他一定會成功,成為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知名專家。其實就算是夢想也沒有什麼不好的,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智能有很大潛力,一般情況下隻用了不到四分之一,另外的四分之三就潛藏在無意識之中。做夢,其實就是一種典型的無意識活動。人通過做夢能重新組合已有的知識,把新知識與舊知識合理地融合在一起,最後存入記憶的倉庫中,使知識成為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幫助你進行創造性思維。”
    做夢?搞科研靠做夢?這不扯嘛!戰智湛猛然想起最受老百姓歡迎的笑星趙本山和高秀敏在小品《有錢了》中,趙本山一段經典台詞:有人發財靠勞動,有人發財靠對縫,有人發財靠撒謊,有人發財靠玩兒命。我發財啥勁不費,就靠倆字——做夢!老高婆子,拿安眠藥!
    也許張瑛鵑對卜筱茗的項目真的知道的不多,為了讓戰智湛像她一樣相信卜筱茗,她舉了一個1989年出現的關於人腦可能是量子計算機的這個理論在當時引起巨大爭議的例子。
    當時,因為對黑洞研究已小有名氣的數學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和意識研究教授斯圖爾特·哈梅羅夫一起提出了一種在當時的科學家看來非常荒謬的猜測。他們認為:人腦的意識與細胞中一個叫“微管”的結構有關,意識的產生是微管中量子引力效應的結果。後來,彭羅斯甚至還寫了本書叫《皇帝新腦》,書中充滿天才的猜測,貫穿著探索真理的靈感和激情。
    這個猜測一提出,就遭遇了大批科學家的反對。雖然彭羅斯對黑洞方麵的巨大貢獻使他獲得了諾獎,但對於他在人腦和量子計算方麵的理論,不少科學家卻並不認同。但這種新奇的思路也吸引了一些科學家的注意力,他們一直在繼續這方麵的研究。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認為,大腦的工作原理很可能與量子計算機一致,而磷原子的核自旋則相當於大腦的量子位。
    見戰智湛聽得似懂非懂的,張瑛鵑笑了笑接著說道:“以我們現階段對這個世界,或者說是藍星的認知,是沒有理由排除卜教授提出來的存在超級粒子”微子”這種可能性的。”
    張瑛鵑的話讓戰智湛想起來,他昨天晚上和卜筱茗就著鮁魚餡兒餃子,推杯換盞酒興正濃之際,忽然發現卜筱茗偶爾長籲短歎。戰智湛有些不解的順口問道:“筱茗兄,你事業順利,妻賢子孝,家庭和睦,你喟然而歎是為了什麼?難道是科研項目遇到了什麼阻力嗎?”
    戰智湛話一出口,立刻想起來卜筱茗的家裏被安裝了竊聽器,竊聽目的極有可能就是卜筱茗的科研項目。戰智湛正在後悔,急切間想不出什麼辦法來阻止卜筱茗,卜筱茗看了一眼他老婆董桂琴和兒子卜董涵,他也可能覺得戰智湛本身就是保密單位的頭頭,說了也沒什麼。這才對戰智湛豎起了大拇指說道:“知筱茗者,智湛兄也!我這幾天做實驗,忽然發現我的”微子”消失了!不見了!按照我原來的推理,”微子”突然消失了,真的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聽了張瑛鵑的話,戰智湛連連點頭:人類認知世界就像一條魚一樣,是無法認知藍星的。
    戰智湛忽然心中一動:人類是碳基生命,通過五官和思考來認知世界。如果人類是另外一種非碳基生命,擁有不同的感觀和構造,那麼他認知到的世界會不會是另外一個樣子,可以看到和體會到人類觀察不到的東西呢?比如雙兒所說的“先人”以及邪惡生靈一定是非碳基生命嗎?他們所認知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呢?張瑛鵑說得有道理,基於人類是碳基生命,所理解的世界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特殊性的。人類所能探索到的世界對於真正的世界來說,就像一條魚,能接觸到的世界的極限不會脫離他所能遊到的地方,有很大的局限性。
    張瑛鵑沉吟了片刻又說道:“卜筱茗的科研攻關雖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最後還是會有很大的可能失敗,讓卜筱茗自己徹底放棄這個思路。但換個角度想,如果卜筱茗通過研究能徹底排除存在超級粒子”微子”這種可能性,對於全世界的物理學界也是很有意義的。”
    張瑛鵑的話讓戰智湛皺了皺眉頭,他忽然想起來佛教中的一個觀點,即:萬緣發於心,一切由心造。意思是說眾生一切善惡行為都由思想意誌所推動,發什麼樣的心,就導致造什麼樣的業。由於業力的性質不同,所得的報應也就各不相同,來世就會在不同境界之中輪回。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