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九章不死之死F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673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三O一。不生則不死,此滅最為樂
追日彎月借著輕柔晚風,漸漸蕩開了相纏相繞多情雲彩。
銀船兒悠悠啟渡,便滿天滿地漾出了夢幻般迷茫夜色。
稍遠紅花綠葉已是有些分辨不清時,蒼昊星鬥才靜靜亮開了她那有些神秘的麵容。
星月淡淡交輝,樹影曼曼婆娑,
時草時葉時花的芬芳,一時更是彌漫了山野,沉醉了天地。
六合美妙漫漶之中已經回身的慧能雖是看不見木香花葉淩空翩躚,瞧不著蘭草素朵仙姿綽約,但總覺天地幽幽之處、清輝淡淡之地,萬方都有法淨長老飄逸飛升香清澤遠的身影。
此似幻非幻之間抬頭滿天明明暗暗無數星星,仿佛山野萬千有情送別長老無限感恩眼神。而銀月彎彎如舟、月華粼粼似水連天墨色裏,不僅臆覺若蓮辛夷、如霞杜鵑一片華光簇擁著長老,且那與人幽渺相通合歡更懷天地相合、生死相並、萬物同體一切恒在恒存恒樂深深祈禱所意……
生命隻有百年,乃人與生俱來遺憾。而百年之後不知所去所以,更人幽幽之慮、深深所懼吧?
因此,那百年日日相迫之中,生的焦灼、死的畏怖,便叫美好人生平添了一層灰暗底色、寬展生命常伴了一種煎熬逼仄。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1),當然百年了然泰然了。
但人之為人從不認命,才是天地靈明存身世間非常本性吧。
所以,常人那死而不亡素樸之謂,聖人君子那死而不朽、死而後已孜孜以求,才是人之為人生命所證,才存人之為人百年無憾深深所因。
“其生若浮,其死如休”(2),
天地真有造物俯瞰一切的話,當然也會為之慨然讚歎了。
但“已而不知其然謂之道”(3)中,人那生死刻意“道法自然”(4)本身,不就已經注定了人是難以自然的嗎?
人於生於死“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5)、而“安時處順”(6),並由“外天下,外物,外生……”(7)之“心齋”(8)“坐忘”(9)以達“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10)且“獨與天地精神往來”(11)真人之境,此中人那“生死無變於己”(12)堅持和追求,那所謂自然而然還真無法於之範疇的吧?
佛法,生死無懼之法。
佛道,生死解脫之道。
佛學,生死自在之學。
人天生心有四德,乃“常樂我淨”(13)。佛祖為此曾人天無數,亦不得大我、大淨、大樂恒常之大安大寧,因為那生命無盡周流之中一切無常——
“無常者即是苦,
苦者即是無我,
無我者即是空也!”(14)
此無我苦空生命,又豈有豈是當下百年並終極遂心如意?
故爾,佛祖由此幡然萬法唯心之人“心有大力世界生,自在能為變化主”(15)。
故爾,我存在、我寂滅。人惟一切放下,才有“常、樂、我、淨”四德成立彰顯之機,才有生命真正解脫新生所緣。
因為,
“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死”(16)。
人那萬世根本懼畏、根本係縛、根本煩惱皆由生死。
而“不生則不死,此滅最為樂”(17)裏,人徹底截斷生命輪回之鏈以求寂之清淨、滅之不生有得解脫自在,當然那我寂滅、我存在的不生不死生命涅槃之中,百年苦空一己之人才有可能實現我之恒在、淨之恒存、樂之恒享人那內裏終極圓滿吧。
法淨長老早早發願屍陀那視死如歸、視死如寂安閑自在及無量慈悲裏的百年人生,又何存死而後已慷慨悲涼,又何有生命逆來順受更吾患有身萬般無奈呢?
人,隻要勘破了法我實相無我無執,百年自心自性便會顯露無遺。此於天地大美的天長地久之中,那生死在我不生之去、生死自主不死之死,不但使人百年生也誌愜懷舒,死也如意圓滿的吧!
想到這裏,麵對如黛群山,麵對似夢星月,麵對大美天地之中仿佛無處不在得道長老,慧能不由緩緩脫口高吟:
生死做得主,百年方自在。
長老屍陀行,常樂我淨真。
——“啪!啪!啪!”
寂寂不遠山崗突然傳來人為擊掌聲音。
——難道……
“啪!啪!啪!”
慧能果決輕輕擊掌以應之後,便朝聲音傳來山崗迅疾而去……
———(1)。《論語,顏淵》;(2)。《莊子,刻意》;(3。10。12)。《莊子,齊物論》;(4)。《老子,二十五章》;(5。7)。《莊子,人間世》;(6。8。9)。《莊子,大宗師》;(11)。《莊子,天下》;(13)。《大涅槃經》卷二十三;(14)。《增壹阿含經。下。卷第三十。六重品第三十七之二。三三二》;(15)。《心地觀經》卷1;(16。17)。《增壹阿含經。上。卷第二十四。善聚品第三十二。二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