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九章不死之死E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894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三OO。不如歸去
“不如歸去!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野嶺之上,落霞之中,一聲緊一聲子規鳥啼,突然喚醒了慧能專意凝神——真的是心外無物,三界唯心呐!
鬱鬱四月山色那一路蔥翠裏的五彩繽紛、百鳥歌吟,人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意有所著眼裏心裏,隻人行跡仔細辨認、動靜專致之聽及神凝思緒紛紛,是不是還真有負一路美妙之中那長老一生於山深深用心……
凝眸身邊這含苞欲放木筆吧,那直指長天筆鋒,何不是在書百年之人胸中盛不下、地上寫不了的闊大情懷。其在翠雲之間即將綻放的繽紛,想必也是於人在言不管身在何處,生命之花如蓮美麗,不僅因緣腳下土地,更人一心向上自我超拔。
放眼漫山雲霞般燃燒火紅杜鵑,不知是其生來必定燦爛,還是一心恒求終成光華。但花開映山紅,花謝堆錦繡,其叢叢簇簇花開花謝,都不負無常生命由心輝煌、由心瑰麗。那心與了了子規為之啼血,難道不是有情無情於中相知相契嗎?
可那大山精靈“不如歸去”啼鳴,確又有些叫人費解。那切切之音裏,是不是還有還存更為幽深意蘊呢?
傳說,蜀國望帝禪位修道雖化為了天地翩翻由心子規,但一切還是不盡人意。那“不如歸去”聲聲啼鳴,或是用生命經曆在告訴世上有求之人那帝王逍遙、神仙自在,都不如“歸去”清淨一了百了吧?
因為,
天地間不管生而為人,還是趣求為仙,都難有遠生命無奈,都難消弭無常苦惱,更是難逃這一切之中那根本失望及始終煎熬。
因為,
人之有生,便注定了人之有求;人之有求,或將終落永不知足而不得大安大寧那無底淵藪吧?
所以,人之有生有求惟有“歸去”,才一切方可幸免——可歸去那恒安恒樂之地又在哪裏呢?那“不如歸去”苦苦啼鳴,是不是或亦不知究竟無奈、不得究竟煩惱吧?
西方有沒有子規不敢肯定,但經言極樂世界眾鳥婉轉隻傳無常法音、唯歌涅槃至境,或是確定無疑的。
想佛祖當年壽高病沉,那一路生生趕赴雙樹如意之地生死自主自在,真比歲歲年年常啼“不如歸去”來得平寧、來得透徹呀。
想那逆旅早有意決的長老,二三十年前便看好了屍陀之地,人視死如歸生命大安大寧不僅可以想見,且於中準備,或更是美妙如夢的吧。而這一切依憑,不言人是否有悟佛法寂滅清淨終極真諦,僅那山裏子規“不如歸去”,人一定是入耳入心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