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九章不死之死C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971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二九八。還真是可以理解的呀
    ——“等一等!……”
    已出一裏來地,剛剛登上山路的慧能忽然聽見身後有人急促高聲。而回頭適才站定,一氣喘籲籲後生傾刻追到了跟前:
    “客官,執事、讓告訴,上山、不管走到那兒,天黑之前,一定要回。那後山老林,不時有虎豹出沒。”
    說了,又從衣兜掏出幾個麵餅:“這是執事找來給客官的。”
    慧能雙手接過深深作禮,一聲“謝謝”之後,轉身更是加快了腳步。
    佛經上說,人若舍己遺骸布施鳥獸蟲蟻、魚鱉蝦蟹等一切有情,不但能滅先世罪業,更可隨彌勒佛將來龍華初會得度。
    可人逝又如何布施呢?
    因此佛經又謂,凡有助舍身如願者,其功德不相上下。
    所以,古往今來,人若大願屍陀,一定須人相助移屍山野、分屍水陸。當然,發願如願,就不僅僅願者一己之事了。
    中土大地生命觀念,不但樂生重生,還視死如生。百年辭世,隻變換一種生活狀態、生活空間而已。
    所以,人逝不僅入土為安,更對如何長久保存屍身多費心力了。
    因為,人不管在哪個天地以哪種方式享受自己,若無形體且形體不能完全,都是無法想象的吧。
    雖然,隨著佛法流播,人的觀念也漸漸有變。但真遇發心身後露屍山野、分屍水陸讓野獸撕扯、禽鳥啄摔、魚鱉吞吐、蟲蟻爬鑽而行無我布施時,那根深蒂固傳統觀念,總是隱隱作梗使願者心意多難完全遂順,更況還要助人鮮活走向屍陀之地呢?
    那真心愛戴長老的鄉民因此於心不忍、於情煎熬、於理遲疑,還真是可以理解的呀。
    想長老視死如歸,視死如寂,更言以此兌現修佛四弘願誓,之心何其寬廣、何其曠達;之信之誓,更又何其真誠。
    記得那年在一道場見信眾發四弘誓願時,座上高僧也曾謂之殷殷——菩薩諸行,唯由無我清淨,人所誓願,兌現成就全在一念寂滅……
    人,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1)
    那無盡無邊、無量無上之謂,若不著落一己自心自性,一切還真就無盡無邊、無量無上了吧。
    人截斷輪回,寂滅身心,生時於人於世平等盡心盡力,逝後又將一己徹底融入大山布施無餘,那早早有心有願且最終回歸山林自主生命長老,不僅可謂生死透徹,亦中土之人修佛得佛誓願有成非常證驗了吧。
    想到這裏,慧能於長老敬佩之心更是由衷而生。
    ———參考張豈之主編,海波著《佛說死亡》;(1)。丁福保主編《佛學小辭典。四弘誓》;(《壇經。懺悔第六》:自心眾生無邊誓願度,自心煩惱無盡誓願斷,自性法門無量誓願學,自性無上佛道誓願成。”);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