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九章不死之死B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608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二九七。此去山裏老林路怎麼走
“長老生生入山舍身去了?”
禮敬之後,麵對顯然有些知情的執事,慧能便刻意相問了。
“八十好幾的人了,前些日子身體不適,很快做了決定。”
執事進一步說明。
“長老平時身體怎樣?”
慧能當然想知道更多些。
“人上了歲數,多少都有一點兒病痛吧。”
“是不是感覺這次嚴重了?”
“長老自己什麼感覺,人難知曉。但在我和郎中看來,好像也沒什麼特別問題吧?”
“那、那長老生生入山舍生,有沒有什麼說道?”
執事聽了,不由認真看了慧能一眼:
“是啊,郎中相勸,我也勸。可長老卻言,自己身體自己知道,這把年紀了,多熬一年、少熬一年,多活一天、少活一天,又多少差別,真沒必要去遭那個罪了。萬一到時人不能自主,於己於人,都是罪過。”
“人病人痛人苦,的確也唯自知啊!”
慧能聞此,當然也有感慨了。
“是啊,況垂垂人老呢,客官請。”
幾句下來便覺話多投緣的執事於慧能更是心生好感了。
“能不能請教,這事先生怎麼看?”
隨之邁步的慧能卻是借機挑起了話題。
“請教說不上。
我嘛,也六十出頭了,一生該經曆的,差不多也算經曆了吧。
逆旅苦多,去日更甚,黃土已埋大半截那今後日日複日日,已遠了人生指望,愈少了消受生命能力,此中若沒什麼未了宿願及於人於世有實實用處,人還真就熬年頭、混日子了吧。想想之中若再遇什麼苦痛自知難起沉屙,那人活著,的確也沒多大意思了。
說實話,我不但欽佩長老所為,內裏多少也是有所認同的。”
麵對佰生卻心有交集的慧能,於生於死也多感悟的鄉紳,更是有借大膽敞開了心扉。
“可我聽說,舍身是人滅度之後遺骸處置所願,你們長老……”
慧能順勢把話題引向了深入。
“客官熟悉佛法?”
“多少知道點兒。”
執事一聽,更是心無間隔了:
“長老說,佛菩薩能活活舍身飼虎,生生割肉喂鷹,八十多歲自覺生命沉重時,不也決然一求寂滅清淨的嗎。自己覺著百年大限已到,為什麼就不能去山裏隨了多年願心呢?”
“活著入山舍身是長老多年願心?”
慧能聽了,內裏更是有觸。
“是啊,長老一生愛山,那山裏好多樹啊、果啊、花啊什麼的,都長老親手所植。好多年了,長老每每言及所歸那目光神情,現在想來,此對以山為家長老,或亦百年如意遂心圓滿吧?”
“請問長老有幾個弟子?”
這時,慧能心裏似乎已有了什麼主意。
“眼下就一個。”
不知為何,執事應答,似有一種隱隱負疚神情。
“佛經不是說,人幫助舍身,功德相當嗎?”
似有敏感的慧能有些追根問底了。
“是啊,可誰也沒聽說好好的人去活活布施吧?即便長老能於林中一念入寂,但生生助人走向不歸,我等凡人,不但難以泰然處之,還真沒足夠勇氣邁開這一路實有忌憚腳步啊!何況、何況長老還斷然不讓我等相幫相送……”
執事語氣表情,明顯難掩愧疚之心。
“長老怎麼說?”
慧能更覺長老非同尋常了。
“客官這邊請。”
話間不知不覺,兩人已進了廟門……莊嚴佛像麵前默默執香、默默祈願、默默叩拜之後,執事這才有答慧能方才所問:
“長老懇言,我生已盡,自知自明。今日此行,歸家而已。且人歸依三寶所發四弘誓願,總該有一個兌現方式和時刻吧。此之歸去,亦誓銘所在、心願所履呀!”
“請問先生,長老此去多少時辰了?”
慧能一聽,更是堅定了想要一麵長老念心。
“已近兩個時辰了。”
“先生可知長老舍身去處?”
“長老雖說二、三十年前就看好了地方、妥當了歸處,可除他自己,還真沒人知道確切位置。”
“那、此去山裏老林路怎麼走?”
——長老主動不進飲食,已是兩天了。出門之時,看起來身子骨也還勉強。但畢竟耄耋之年了,再說那山路可不比平地,誰知人會不會走三步,歇兩步。此善知識若能趕上適時幫扶一把,既人因緣功德,多少也能減輕點兒鄉親和自己擔憂及歉疚吧……已聽出慧能大致意思的執事想了想似也有所期望了:
“善知識是想……”
“是的。我想為長老盡點兒心力,更想有緣能當麵有所請益。”
慧能所言,毫不掩飾。
“那我代表全村老少多謝善知識了。前麵這座山,大路明顯;翻過之後,便是荒僻小道;再往前走,即入老林,基本腳下就是路了。”
“煩先生為指上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