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章密在汝邊C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851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二O六。行者是說
“惠明師父,聽說你於莊子深有根基?”
見到禪師的反應,慧能心裏一下拿定了主意。
“已有生疏了。”
禪師抬頭,有些不解的盯著慧能。
“那還記不記得《山木》篇?”
“或許記得吧。”
“顏回問仲尼”何謂人與天一邪”時,還記得夫子如何作答的嗎?”
禪師想想目光似乎驟然一閃:
“”有人,天也;
有天,亦天也。
人之不能有天,性也,聖人晏然體逝而終矣。””
“此中之意,不知惠明師父作何理解?”
這時禪師有些領悟慧能所問所意了:
“行者,我有些明白了。”
“有些明白了……”
“老天自然由無意,世人自然在有心。所以,人對天的無情不會有生根本嗔恚,卻於人的作為一切點滴在心了。聖人晏然體逝而終,是不是就在其心有如蕩蕩之天?”
“說得是啊,惠明師父。
聖人隨順一切,安然一切,多在了然一切,因為一切自然而已。
惠明師父,若從諸法因緣無始無終大視野來看,人間善惡等等不也是無法與恨、不值與怒老天自然嗎?
因為,這一切你恨也罷、怒也罷,無始因緣都會使其循環往複無窮無盡換湯不換藥,百年之人於此真的莫可奈何。所以,人何不於世間是非善惡、生死有無等等以天視之,如聖人一樣,得一己身心解脫自在安然呢?”
“莊子之聖,聖在一己遠濁獨善其身;
修佛成佛,卻在化娑婆世界為人間淨土。
行者,是不是彼聖非此聖,彼天非此天?”
惠明的執著認真,於中還真可略見一斑。
“說得太好了,惠明師父!
莊子謂人間是非善惡乃人性分難救難改,故智慧之人應遠世而全生,不必去做那些無謂努力誤其百年逍遙自在。而佛祖卻言見因緣即見法,視善惡是非等等為人修佛成佛難得因緣。
惠明師父,是不是正因為如此,佛祖才謂善有善報,隻人天之果;而那刻意求善,不僅不是至善,還是人達生命至境必過關隘?
所以惠明師父,善來善去善不求,不但人修佛入佛緊要,亦明心見性津渡,故吾謂”兀兀不修善”。(1)”
說到這裏,慧能似有期待盯著惠明,而禪師已是神情專注,如饑似渴。
“惠明師父,《金剛經》裏那”佛說……即非……是名”之式於清淨二字,可作何言?”慧能於是緊接。
“佛說清淨,即非清淨,是名清淨。”
此式於黃梅弟子,當然張口即來了。
“所以,惠明師父,一切是名而已。
世間出世間,凡界與聖界,都人的世界,此中又哪有什麼純粹清淨之地,那時時處處是非善惡裏,人的心念誰都難免因之有觸而不時騰騰了吧?”
“是啊,此千裏相追,不就清淨之人心念騰騰所為嗎。”
修佛經年,此時惠明於中更有感慨了。
“所以,惠明師父,人於是非善惡騰騰起念,也人之常情,世間常理。
此在莊子,便為人之不能有天,乃性分難救難改。而真人視之為天一念回轉便釋然安然,心境或許亦能逍遙自在了。因此,修佛之人若以因緣性空於中生發慈悲之心,便會惡起惡消惡不為了吧,故吾謂”騰騰不造惡”。(2)”
“行者是說、行者是說人若於念不求不著,便是覺悟,即近本真?”
此時惠明似乎心有所悟了。
“就這個意思,惠明師父。
人刻意修善,或不覺為惡,多受一切有得更一隅見聞左右。而那些所謂是非善惡等等在無始無終時光之流裏、無邊無際空間中,不但毫無意義,若換了時空,還可能是便是非,惡卻成了善吧?
此是非善惡於人間的悲喜喜悲,想必惠明師父也曾多有識見、多有感慨的吧?
所以,人於因緣生法之中若於念不生,於念不著,也就找到了為善不求善,惡念內裏消的關津了。
因此,那一時一事所見所聞就再沒入心是非善惡攪擾,唯本覺心性了然一切寂淨而已。
是非不入見與聞,人一念清淨,必念念清淨,故吾謂”寂寂斷見聞”。(3)”
“”寂寂斷見聞”而一念清淨,念念清淨。”
此刻惠明一念幽邈,不覺自言自語。
“是的,惠明師父。
人若於世間諸法不起是非心念,並於中行善不求善,惡起惡不為,便是菩提,即是修行,亦是正果了。
而此中徹悟,此中境界,是不是多由人的胸襟?
佛經萬劫,人天遍曆,實乃喻說啟人廣大視野而已。
無得無著天地心,當人以天的眼界、地的胸懷更超越天之高、地之闊來看世界人生時,那是非善惡、生死有無等等執念又何來何住,故吾謂”蕩蕩心無著”。(4)”
“循循吾師啊!”
有如霧開放眼,恰似撥雲見天,惠明此時此刻仿佛看到了什麼,但麵如此高遠、如此寥廓境界,一時怔怔又有些說不出什麼,因此那一聲循循吾師感銘,既是祈望,更亦懇求。
見此情形,慧能知其已有悟入,或隻差一點兒著力了,於是緊接:
“惠明師父,汝”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5),吾為再說。”
惠明聽了,即結趺坐專注一境,良久忽聞杳杳之處綿綿傳來四下包裹密不透風幽幽一問:
“”不思善,不思惡,正在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麵目?”(6)”
———(1—4)。《壇經,付囑第十》;(5。6)。《壇經,行由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