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一章山在那裏E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718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一五六。老衲於中也有一點兒但是
    “但是到此了?”
    還有些意猶未盡的五祖麵對慧能似有期盼目光,想了想卻是直直以問。
    “師父?”
    慧能一時還真有點兒不知五祖意之所在了。
    “你說的都對呀,可老衲於中也有一點兒但是。”
    “請師父開示。”
    “慧能哪,
    雖說佛法亦世法,但於道中人意趣而言,是不是更在出世?而世間於道人觀感,是不是因此便有了非常角度、非常要求?
    於世說法,不管所言如何透徹,如果人德行不似山一般寬厚容與、山一般靜穆忍默,那於人所啟,於世所濟,是不是或也多會有落戲論之嫌?
    佛祖十大弟子會心傳承正法者,為什麼不是智慧第一舍利弗,也不是解空第一須菩提,更不是說法第一富樓那等等,卻獨獨頭陀第一摩訶迦葉。
    這其中微妙因緣,是不是有值我等深問、我等深思?”
    五祖言罷望著慧能,目光不僅多有期待,更是充滿了信心。
    ——對呀!
    佛法如世法,
    人
    不知世間珍饈盛饌,又何識一物清純至味;
    不曆寰宇七色斑斕,又何明一抹白光為幻;
    不見大山崔巍嵯峨、大海茫無涯際,又何解人意緒幽微如月萬縷更似星迷離……
    人或隻有廣閱深曆凡塵凡心並於中幡然,那出世於己,才更具堅牢之基;那濟世於人,方多蘊發蒙所憑吧。
    佛祖十大弟子,是不是亦唯大迦葉一人而已?
    是啊,人生而不同,可相同的卻是人的欲望,其中那無有止盡貪婪,人人雖知其弊,但又幾人能自覺減少一分一毫?
    因此,
    深信“我欲仁,斯仁至矣”(1)的孔聖人,才不得不由心而悲“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2);
    因此,
    堅持人精神高貴且傲然天地的莊真人,才不得不萬般無奈主張人及社會問題解決根本出路,隻能回歸“同與禽獸居,族與萬物並”(3)那明知絕無可能原始蒙昧;
    因此,
    透徹萬法空寂的釋迦摩尼,也隻能使出“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4)方便手段、方便設施。
    聖人製欲,
    當然主要針對小人之心了。但人品級等級本分著落之中,誰又不願求個博個“治人”(5)且“食於人”(6)名正言順,此中所製,還真有些說不清究竟是誰製了誰吧?
    真人製欲,
    不過看透身外名利而已。那養生至道,還真少不了薄薄酒、淡淡茶,此中一己利害精到算計於其製欲初衷,是不是更因一切無奈最終有些南轅北轍了呢?
    而佛陀製欲,
    其以身作則言行一致,紅塵又誰能堪與相匹?
    那一日一食一飯團、一年四季唯三衣且白日黑夜坐不拘地頭陀之行,更將人於物的索取自覺降到了極限。此中苦行,不管是為人為己,還是幽幽之處與人難語,但對欲壑難填世人折服更於中說法感召之力,卻會叫人不能不為動容、不為深思更不為有所反省吧,況人心底誰又沒一泓清明純淨神泉呢!
    “一切善法,不放逸為其根本。”(7)
    於人於世,佛所慮者,不就人難知足貪欲之心嗎?
    欲心有斂,人便近神;
    欲心放縱,人就不如禽獸。
    所以,佛陀圓寂之後,眾羅漢集結之中,大迦葉與阿難於佛教導一問一答裏,那佛法至關要緊總是憶念猶新——
    “所有諸法,有為,無為,離貪欲為第一!”(8)
    因為,
    世上一切惡行,莫不由貪欲而起;
    一切善法,無不因清淨而生。
    “是故,……諸佛世尊身、口、意、行,常修清淨。”(9)
    真清淨者,一切寬厚、一切容與皆落一切忍默,故佛又謂“我觀第一義,忍默為最上。”(10)峨峨大山化育萬類,不就體現在那一切容與忍默之中嗎。
    諸法空寂,得無所得,失無所失。
    曆劫萬萬之年見慣來去生滅巍巍大山,當然一切在心了。
    大山因大而容、而與、而忍、而默、而靜,而穆,
    那頭陀之修行,是不是於己就是一座行走的大山,於人於世,亦可謂山在那裏呢?
    是的,山在那裏!
    山在那裏,
    中懷萬象,吞吐日月;
    山在那裏,
    眾類於襟,難數珍奇;
    山在那裏,
    內雖蟲蟻侵蝕、虎嘯狼奔,外更雷電似劍、霜雪如刃。
    但山在那裏不為所喜、不為所憂、更不為所懼!
    一切了然、一切容與、一切忍默、一切靜穆之中峰入雲霄,翠蔽無際……
    “師父?”
    慧能感慨之中一念回神,卻坐前山石空空、林木寂寂,五祖不知什麼時候已悄然離去了,隻留馮茂山顛與人獨對由心交流、由心體味……
    一切,山在那裏!
    ———(1)。《論語,述而》;(2)。《論語,子罕》;(3)。《莊子,馬蹄》;(4)。《維摩詰經,佛道品》;(5。6)。《孟子,騰文公上》;(7)。《雜阿含經。中。道品誦第四。卷第三十一。八八二經》;(8。9)。《增壹阿含經。上。卷第一。序品第一》;(10)。《長阿含經第四分。卷第二十一》;
2024, LCREAD.COM 手機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