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七章寶林霧開B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462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一二九。因緣有數
命運必然,更或偶然。
必然在其一生喜怒哀樂之所以,
但之中那所以之所在所處更情形,人就難料難測了吧?
有時,一個不意路口、一個突兀事件、一個間或念頭更一恰巧機緣,可能就是你一生大至際遇了。
雖然,命運底色萬變不離其宗,但那萬變,是不是也就百年所以之所以局麵大定呢?
因此,過隙逆旅那際遇偶然,才你一生造化及幸與不幸真正命運。
慧能與劉誌略相遇更曹候村這一日暫留,或許還真就慧能一生有幸了。
這不,飯後劉誌略引慧能和師太去客廳人剛一離開,心裏早有念頭這會兒更有了主意的曹叔良便對在座鄉紳開口了:“大家對這位慧能師父感覺怎樣?”
“還真非常人。”……
“與之議論,大開眼界。”……
“所言佛法,雖不可思議,卻也叫人折服。”
“你也信佛了?”
“佛者覺也,為何不信。”
“這麼說,重建寶林,你不反對了?”
“若慧能師父住持,我第一個出資。”
“對呀!為什麼不請慧能師父留下來住持寶林呢。”
……
七嘴八舌之中,自覺不自覺,人的意興意向便漸漸彙聚曹叔良心思所在、無盡藏豁然之後念之所以了。
原來,曹候村所依所傍妙水仙山,早在百多年前,就被認定是一塊與佛法有著殊勝因緣風水寶地。
相傳梁武帝時,一個叫智藥的印度高僧雲遊到了曹溪旁的雲霧山,一種似曾相識感覺叫他停下腳步一番遠觀近勘之後,便驚歎此山此水不但與家鄉寶林相似,還更有所勝。於是駐足,於是入定,於是對村民盛讚此山此水乃佛法寶地,並預言一百七十年後將有肉身菩薩於此山中大宏佛法真諦……
智藥走後,虔誠信眾將此事報告給了地方,時任的候敬中一邊上奏朝廷,一邊籌劃建寺。而篤信佛法的武帝得報,還特頒了“寶林寺”金匾以示誌意。
盛況一時的寶林後來毀於戰亂,早成廢墟。但那印度高僧預言不僅如仙霧祥雲般根植山裏了,還時時縈繞當地百姓深深心底。
貞觀以來,國泰民安,豐衣足食,有人提出重建寶林以謝佛恩、以待預言裏的有道之人。村裏財力當然不成問題了,有些事也在提前準備及展開。但主事的曹叔良和幾個特別富足鄉紳卻對時興佛法怎麼也提不起興致,因此這事也就時斷時續拖了下來。
今日眾鄉紳與慧能一席相論更有聞其佛法,似乎一下從根本喚醒了曹叔良有誌村民精神澆鑄幽幽願心。
佛法啟人,原來可以是這樣的呀!
或許,這才是真正佛法吧?
或許,這個叫慧能的求法者,就是傳說中能宏揚佛法真諦的肉身菩薩……
那流傳已久預言之謎在曹叔良心裏仿佛一下雲開霧散。
“誌略老弟,你說能不能想辦法叫慧能師父留下來?”
眾人久久熱議,劉誌略卻遲遲不語,曹叔良抓住時機便把話題引向關鍵的人更關鍵的事了。
“我在想,如要留人,最好分兩步。”
心裏早有此念的劉誌略雖還未考慮周全,但已有了一個大致思路。
“哪兩步?”
曹叔良更有些急切了。
“你們看這樣行不行……”
劉誌略這才和盤托出了自己初步意見。
“看來,我們又想到一塊兒了。這法子既有誠意,也有餘地,就這麼辦!”
曹叔良聽了,果斷做了決定。
“寶林霧開,說不定真應驗此人了!”一鄉紳格外興奮。
“算算還不滿一百六十年吧?”一鄉紳一板一眼特別認真。
“言在其義,預在其心,太拘泥了!”一鄉紳笑笑以應。
“師父不是還要去黃梅嗎,人修成正果也需時間吧?”一鄉紳也不乏較勁嚴謹。
“這事兒是不是還應聽聽師太意思?”
這時,一鄉紳突然發覺不知什麼時候無盡藏早在一旁靜靜聆聽了。
——“阿彌陀佛!因緣有驗,寶林霧開。老尼這裏先給諸位施禮了。”
一聲莊嚴念佛,不但叫眾鄉紳注意這才有所轉移,更也一下明白師太與之不謀而合真心實意了。
“太好了!
看來,一切真是因緣有數啊。
我們再聽聽師太具體想法,然後一塊兒去找慧能師父表達我們誠意,諸位看這樣行不行?”
曹叔良此刻更有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