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三章至道無難F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624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一O七。在真在俗唯在人
是啊,真俗不二,人為啥要歸依三寶,且還背井離親千山萬水。
這裏,當然有悟與不悟關聯,但更為本質,是不是多在一己性情及生命意興。
“色空不異,真俗不異,長老既悟中道,敢問何以遠離佛寺更城鎮鄉村獨自在此寂寂?”
慧能深感長老一片苦心,略略沉思之後,也就直言不諱了。此問雖是順理成章,但卻不意觸動了玄清內裏至深至隱——
入佛之初,以為出家之人、伽藍之地,本應無有高低貴賤一片清淨,但實則在佛名義之下,裏麵一樣三六九等,一樣著利著名……
“以法知有人,以人知有法。”(1)
世間出世間,留發剃發的都是人。
天地間成仙得佛與利祿功名,都不過某類人殊途同歸罷了。所以真俗不異、色空不異在伽藍之地、僧侶之中,是不是也有最好印證。
因此,
人真正修行,是不是唯在一心,不在形跡。
因此,
那所謂寂滅涅槃,是不是隻在無得無住幡然一己生命,暢適百年過隙而已……
“能夠獨處,是老衲與生性情。
喜歡四季山色,更喜歡於高廣之地沉浸群山林莽及相托雲來雲去和日落月出並星光寂寂神秘,乃老衲生命暢適之極呀!”
玄清不僅言之由衷,更似與忘年一吐心曲。
“那弟子再請教長老,適才專為闡釋中觀之悟所從何來,更人在此寂寂之地暢懷適意生命自覺更堅守之誌又是所從何來?”
玄清聞問不由一愣,在靜靜盯著慧能一會兒之後才言到:
“法為有緣人說,道為道中人悟。今日之麵,或你我老少因緣。而能在此時日自在大安大寧,也是我與佛菩薩因緣吧。”說了卻話鋒一轉:
“請教善知識,於此因緣,你以為如何?”
慧能聽了,稍稍猶豫了一下才回到:
“長老,弟子是這樣想的。
佛說”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2)
長老有悟萬法寂滅,才有一己百年存在任性適懷。
長老若無對佛菩薩感恩,便無今日於弟子法施殷殷。
所以,弟子更是以為——
為求人生究竟之明,
為適一己生命之真,
亦為法為有緣人說、道為道中人悟,
人出家也是在家,那真諦也為俗諦,所謂在真在俗唯在人吧。
此中百年之路,亦如長老歌吟行途在心而已。
故此,弟子千裏出家,萬裏求法。”
聽到這裏,玄清已是有些震驚了。
學佛以來,自己經過多少歲月,多少曲折,才有此一悟。
這些年來,自己雖是於中於此適性適懷,但內裏多多少少還是有些遺憾。因為佛法以創,中觀所立,普度眾生才是發起之心吧。
此雖知之,也曾意之,但……今垂垂老矣,此生還真佛恩難報,誌意難酬,眼前這個穎悟的後生……
“長老,弟子是想說……”
“善知識還想知道什麼盡管開口,老衲一定知無不言。”
此時此中,玄清於人更是有寄厚望了,於是果決打斷了神情似有赧然的慧能。
“長老,於中觀之說,弟子還望了解更為全麵,因此想多知道一些兩位菩薩故事。
弟子還聽說楞伽三祖曾雲遊此地,山下鄉民還在傳唱他留下的悟道之歌。此行黃梅,弟子想……”
“想對楞伽傳人的禪法也有個大致了解吧?”
玄清長老會心一笑,主動接下慧能略略思維之後,心裏便擬定了要從龍樹年輕遇險厭世遁入空門,到提婆慕名涉海拜師;
從龍樹《大智度論》,到提婆《大丈夫論》;
從靈鷲法會佛陀“拈花示眾”(3),到菩提達摩遠來東土以傳“籍教悟宗”(4);
從楞伽二祖慧可頭陀之行,到當今弘忍東山法門都給慧能一個擇要概略……
年歲還真不饒人,盡管長老奮起了全部精神,但說著說著困乏雙眼就再也撐不住了……
此時天已放亮,初升太陽萬丈紅光穿過茅屋縫隙將斑斑點點五彩光影灑在屋裏,更是印在了疲憊入睡長老身上,仿佛是慧能從深心湧出的感動、感激、感奮之情凝成的繽紛花瓣擁向這聖潔之地、聖哲之人。
不忍驚醒長老,慧能以最經驗方式輕輕給火塘添足了經熬木柴,然後輕輕起身輕輕打開並輕輕關好了房門。而當轉身麵對冉冉旭日和盈天霞光之際,那眼前無垠輝煌更內裏滿滿感銘令他一時情不自禁高誦於心:
茅屋七葉窟,一夜百卷恩。
至道無有難,在人亦緣徑。
此身終寂滅,凡聖惟由心。
世間出世間,涅槃存在真。
———(1)。《中論,破本住品》;(2)。《雜阿含經上。六入處誦第二。卷第十。第262經》;(3)。《大梵王問佛決疑經》(賈行瑫《轉識成智》);(4)。《略辯大乘入道四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