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一章在水一方F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1758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九十五。所謂伊人
“”誰忍心中愛,分為別後思;
幾時相握手,嗚咽不能辭;
雖言萬裏隔,猶有望還時;
如何九泉下,更無相見時!”
如何九泉下,更無相見時……”
——中秋月圓,齋果往生。玉馨母子墳前,形影相吊慧能念與九泉妻兒共度團圓節時,一曲幽咽放下長簫那酸楚內裏,陡然湧出北周高僧釋亡名的《愛離別》詩。
此詩雖是意在恩愛無常,人應遠離,唯一心向佛,才能得免恩愛別離那剜肉之痛、蝕骨所苦。但此中那永無相見椎心泣血,反叫慧能倍加思念玉馨恩愛更人在時心安意寧和一切篤然美好光陰。
前兩天官家又來人過問自己婚娶了。麵對差人明顯迫問,舅舅似乎也有些認真對來人解釋——
這事找陰陽先生算過了,說要等明年開春後,一切才有可能吉祥平順。若操之過急……
舅舅所言,不知是真是假,但至少又為爭取了近半年主動時間,可這之後呢?
玉馨在時,自己於伽藍之地也確有“舊國舊都”(1)親切之感。但那於中“涉老歎雙玄,披莊玩太初”(2)神逸,若無十二時辰順心如意踏實安寧,人又哪來“詠發清風集,觸思皆恬愉”(3)悠遊心境?
這兩年聽經議經及吟詠高僧大德詩偈之中,那出家念頭,更不時從心底泛起,事後還有過刻意遐思沉浸。但一想到母親、舅舅和無拘無束慣了的自在日子,也就韁收馬回暗暗自嘲難下決心了。
也是,
人隻要稍加反省,便知百年“從來是拾得,不是偶然稱”(4)。但若真要人自覺拋卻俗世酸甜、凡間苦樂,決計“方當畢塵累,棲誌老山丘”(5)時,又幾人毅然決然心甘情願更中懷安穩磐堅蒲軔呢?
人,
可以看透富貴名利,
也可於兒女之情生死不能撼移,
更可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三旬九食安度艱難時日。
然要人主動割舍親情,甘願晨鍾暮鼓索味人生遁入空門,若心無堅牢之基,神無豁然之寄,那寂寂伽藍之所,至多也隻莫可奈何之去——對呀!百年無奈,亦生命本相,那空門不也逆旅差強人意可寓可寄之地嗎?
因為,人若細細究詰,佛門釋子又幾人有遠莫可奈何所因……與己相知相契己鎪兄長,不就身邊眼前鮮活之例嗎。
佛法也是一法,人有無奈所因及相投所緣於伽藍羈留過隙,也息累之寓、棲神之處、舒誌之所更成就之地吧?
前些日子,對古今高僧大德詩偈頗多興致的己鎪兄長聽聞衛州黎陽一代白話詩僧王梵誌歸寂消息專約一起焚香遠禱時,於其嘻笑怒罵嘲諷世間勸誡之詩、多陳俗語啟人迷誤諧趣之偈,更是一詠三歎,良多感慨。
詩言誌,偈吐識,那詩那偈,不也人寓人寄有棲有暢更有所成就嗎?
“吾富有錢時,婦兒看我好;
邂逅暫時貧,看我即貌哨!”(6)
——至親至愛妻兒嘴臉如此,為人出家,是否也在看破了紅塵世情?
“他人騎大馬,我獨跨驢子;
回顧擔柴漢,心下較些子。”(7)
——人欲望無窮,於現實之中無奈托缽,不僅衣食無虞,是不是更在意緒安寧?
“吾有十畝田,種在南山坡;
青鬆四五樹,綠豆兩三窠;
熱即池中浴,涼便上岸歌;
遨遊自取足,誰能奈我何?”(8)
——凡塵混濁,世事險惡,勉勉強強桃花源處是蘭若……
“眾生頭兀兀,常住無明窟;
心裏為欺謾,口中佯念佛。”(9)
——佛陀境界,會心幾人?芸芸拜佛念佛信佛,太多自欺欺人。詩僧感歎譏諷,不知是透徹眾生,還是隱隱著落一己無奈深心,此中人雖難知,但那
“莫漫求真佛,真佛不可見;
妙性及靈台,何曾受熏染?
心是無事心,麵是娘生麵;
劫石可動搖,個中無改變”(10)的慧眼慧思及慧識,卻是發人深省的吧……
伽藍之地,確有“舊國舊都”(11)之親;
佛法林苑,亦多舒心暢懷所寄。
但何是真佛?
誰受熏染?
妙性何性?
何無動搖?
何無改變?
更於中芸芸眾生何以成就,何謂成就,還是究竟不明,心多茫然,人又如何長寓佛門,歸心涅槃?
月上中天,四下漸開漸遠之地似霜似雪更似薄薄紗霧,人視也迷蒙,思也迷蒙之中,一首古老歌謠從慧能內裏深深漫出: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迴從之,道阻且長;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12)
曾經實實恩愛的伊人,永遠隻能有尋有見夢幻之中了;
曾經逍遙寄托的伊人,情隨境遷人也隻能徒喚奈何。
今百年逆旅更生命究竟所求所期、所寓所寄,內裏雖更加自覺,但那絕美伊人是在可達彼岸,還是難及杳渺,慧能仰天俯地,仍視也迷蒙、思也迷蒙……
———(1)。《莊子,則陽》;(2。3)。東晉,支遁《詠懷》;(4)。唐,拾得《從來》;(5)。東晉,史宗《詠懷詩》;(6—10):唐,王梵誌;(11)。《莊子,則陽》;(12)。《詩經,秦風,蒹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