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第23章 往日崎嶇還記否
加入書簽
章節字數:2938
滾屏速度:
保存設置 開始滾屏
看著手中晶片中的兩人,清晰的話語也傳到了朱隱娥和那男子耳中。待得那兩抹身影消失在祥雲亭後,晶片哢嚓的應聲而碎。一時間,房內寂靜無言。沉吟良久之後,男子先開口,帶著有些斷定的口吻:“隱兒,看來那人不是他。”
朱隱娥點點頭,讚同道:“嗯,若是他的話,我們不會感覺不到一絲氣息。奇怪的卻是,她好似仍舊一點也沒想起昔日之事。”男子也似頗為疑惑:“按理說,觸過那四道門後的畫麵,她多少都能想起來一些。可看她神情,依舊與先前無差。”
談話至此便結束,兩人各懷心思的杵在原地,想的卻是同一件事。是因為有別的原因封住了她的記憶嗎?最終定下的結論,除此之外他們不作他想。若真是如此,隻怕還得再花些時日。
朱隱娥想到此的時候,一旁的男子複又開口對其說道:“隱兒,我們能做的已經做了,便到此打止吧。餘下的,也不是我們能幫得了的了。”聽到男子如此說道,朱隱娥沉澱了心情。雖然天帝已是不再管束他們之間的事,但這最後一劫,想必他們也未必能輕易渡過。
又想起曾經答應過雪澈那小子的事,朱隱娥心中雖有隱隱的不放心,卻也的確如男子所說的一般,如果真是因為她身上還存有那個封印,隻怕是連他們也無可奈何。隻是不知,雪澈那小子若是知道了,會不會心有不甘的做出些傻事來。
她輕輕歎了口氣,好在的是,玉清暫時設了結界讓他不能自由行動。唯一怕的隻是,能阻止的了他一時,阻止不了一輩子啊。想到此,眉間的隱憂不禁又浮現出來,男子見狀,也隻是略微心疼的擁住她的肩頭,溫柔寬慰道:“隱兒,你為此擔憂的已經太多了,剩下的,就交給那小子自己解決吧。”
對上男子關切的雙眸,朱隱娥雖是不語,卻還是極輕的點了點頭。是啊,他們都老了,現在能幫得了他們的,隻有他們自己了。
******
那頭,在下人的帶領下,青璿和寧宵遠找到了在梅樹下撫琴的祝昔鳳,未走到她身邊,那低轉哀切的琴聲已經響起在他們耳邊。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祝昔鳳猛然抬起頭,見到的便是一襲翠綠衣衫的少女,眸中帶著一絲淒清緩緩道出這首詞。少女眼中的滄桑,並不是她這個年紀應該有的。
見祝昔鳳怔怔的望著自己,青璿心下已有一絲了然。方才聽她琴聲中如泣如訴的哀傷,想來應當也是曆經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情事,才能奏出此等傷感的曲調。她並未提起辭行的事,隻是向祝昔鳳問道:“祝姑娘也有一段難以忘懷的舊事麼?”
祝昔鳳聞言不禁垂下眼瞼,嘴角帶了一絲落寞的笑意:“哪有什麼舊事,不過是自己庸人自擾罷了。”“但青璿方才聽祝姑娘所奏之曲,卻是滿滿的深情和哀切。”青璿見她如此神情,一語戳破道。
祝昔鳳愣了愣,方才開口:“那首曲子,是從別人那學來的。”青璿倒是並未料到會得到如此答案:“想必作曲之人是看盡世間情事了方能作出那般淒清的曲子來。”
聽到此話,祝昔鳳卻倏忽一笑,一抹淡淡的惆悵也浮現在眉間:“曾經我也問過他,是否是有摯愛的人,否則為何能彈出這麼憂傷的曲調,他卻隻是笑而不語。”看著她眼中的向往和愛慕,青璿心知她口中所說的他必然就是祝昔鳳傾慕的男子。不願提及那些傷情的往事,遂轉了話題道:“祝姑娘,我們是來同你此行的。”
聞言祝昔鳳抬起眸光,向青璿望去,繼而有看了看她身邊那個從始至終一言不發的清俊男子,祝昔鳳的眸光突然亮了亮,卻也不過數秒的時間,繼而又恢複到波瀾不起的平靜。
“青璿姑娘不再多待些時日嗎,臨仙閣卻不是任何人都能來的了的。”聽到她如此說道,青璿隻是露出一抹清清淡淡的笑容,“多謝祝姑娘的好意,這次能夠來這臨仙閣參觀過諸多美景,又見到了祝姑娘,已是極其榮幸。隻是青璿尚有要事在身,怕是不能再耽誤了。”語畢還不忘睇了睇身旁的寧宵遠,卻見後者仍舊是麵目表情的看著遠方。
祝昔鳳也不欲強加留難,“既如此,我也不強求青璿姑娘了。待會我便著人將青璿姑娘送出山,會有船隻在山腳處等候姑娘。”青璿點點頭,露出更深的笑意:“謝謝祝姑娘。青璿便告辭了。”
待青璿走了沒幾步,便聽見方才的琴聲複又揚起。停下腳步,她回過神來看向不遠處的祝昔鳳,再奏了幾個音之後,突然躬下身來,雙手捂住了臉,雙肩也似在隱隱顫動。
一直未說話的寧宵遠突然對青璿開口問道:“在看什麼?”青璿並未轉回眸光,隻是盯著那抹紅色身影幽幽說道:“在看過往。”是的,她在看過往,那個屬於祝昔鳳,同時也像極了自己的過往。或者更為確切的,是自己的前生。
當她還是蘇沁塵的時候,她有過祝昔鳳眼中深邃的愛慕,有過抹不去的哀傷。所以,她能夠聽懂她的琴聲,能夠明白她刻骨的相思,哪怕祝昔鳳不細細說明,她也都是能夠懂得的。隻是因為那份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心情,到了如今也不過演變成了物是人非事事休。
“王爺知道嗎,在我的家鄉,曾有一個有關逐日的傳說。”青璿轉過眸光,看著寧宵遠突然出口說道,眼中也不覺浮上一層寂寥。這次寧宵遠並未打斷她,或出口詢問,隻是靜待她繼續開口。
“傳說在遠古時期,北方的荒野中,有座巍峨雄偉、高聳入雲的高山。在山林深處,生活著一群力大無窮的巨人。當時的統領著叫做誇父,身強力壯,高大魁梧,意誌力堅強,氣概非凡。突然有一年的天氣非常熱,火辣辣的太陽直射在大地上,烤死莊稼,曬焦樹木,河流幹枯。人們熱得難以忍受,誇父族的人紛紛死去。誇父看到這樣的情景覺得很難受,於是不顧族人的奉勸,決意要追上太陽,捉住它讓太陽聽從他的指揮。如此,誇父穿過一座座高山,跨過一條條河流。”
“誇父跑累的時候,就微微打個盹,將鞋裏的土抖落在地上,於是形成大土山。餓的時候,他就摘野果充饑,誇父追著太陽跑,眼看離太陽越來越近,他的信心越來越強。越接近太陽,就渴得越厲害,已經不是捧河水就可以止渴的了。經過九天九夜,在太陽落山的地方,誇父終於追上了它。然而太陽熾熱異常,誇父感到又渴又累。他跑到黃河邊和渭河邊,一口氣將河中的水喝完,仍是不解渴。誇父又向北跑去,那裏有縱橫千裏的大澤,大澤裏的水足夠誇父解渴。然而誇父還沒有跑到大澤,就在半路上因幹渴而死了。誇父臨死的時候,將自己手中的木杖扔出去。木杖落地的地方,頓時生出大片鬱鬱蔥蔥的桃林。這片桃林終年茂盛,為往來的過客遮蔭,結出的鮮桃,為勤勞的人們解渴,讓人們能夠消除疲勞,精力充沛地踏上旅程。”說完這段故事之後,青璿看著寧宵遠略有迷離的眼神,淺笑著問道:“王爺覺得誇父愚蠢麼?”
寧宵遠聽到她的問話,沉吟片刻後方才回答:“若是自常理而論,他這種行為無疑是自不量力,但這種執著卻也十分令人敬佩。”青璿聞言笑了笑,“是啊,聽到這個故事的人們都說誇父自不量力,妄想太陽聽從自己的指揮,可是青璿說這段故事的原因,隻是在於欣賞王爺所說的後種品質。”
“人不過就是憑著一份執念,才會強大起來。任風吹雨淋,天雷地火,皆撼動不了那顆想要尋求到幸福的心。人雖未必能勝天,然而隻要竭盡全力的努力過,便也不枉此生了。”青璿又向遠處的祝昔鳳望去,她由衷的希望,那個美麗哀愁的女子能夠得到她想要的幸福。
寧宵遠站在原地,靜默著看著身邊像是靈魂遊離在外的女子,那樣的感覺又再襲來,她好似雖是便會消失一樣,說著不著邊際的話語,卻又令人在聽後心中忍不住的心疼。
此時青璿已穩定了情緒,對他揚起一抹淡的看不真切的笑容:“王爺,走吧。”翠色身影已邁開步子,寧宵遠看著那道快要消失的背影,忙不迭追上了她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