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我爸爸出差去了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822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文静,一如她的名字,温柔、温暖、文静,虽然生活对待她,并不总是“文静”。
丈夫文质斌四年前不幸离世,留下她一人抚养儿子,赡养老人。这变故,对文静、对儿子、对老人,都是一次重大的打击。心里深深的伤口,需要时间愈合。
这几年,不约而同地,文静和儿子在家里都很少提及逝去的亲人,不是不思念,而是心里的伤口还在愈合中,还不敢碰触。
但文静知道,儿子也经历了一场特殊的历练。
&&&&&&
当年儿子正上小学五年级。有要好的同学问他:“文夏至,最近放学怎么不见你爸来接你?”儿子淡淡而平静地说了一句,“我爸爸出差了。”
这是谎话,也不是谎话。五年级的孩子,对于“爸爸走了”这件事,到底能理解到什么程度?爸爸的确是“出差”了,只是这次出差再也不会回来了。儿子并没有哭喊吵闹过。但那天,儿子給同学的那句回答,令文静忍不住偷偷流泪。
有一天,整理丈夫的衣物时,睹物思人,文静再次崩溃忍不住低泣呜咽。儿子给她留了纸条,上面写着:“妈妈,不要哭。你还有我,还有姥姥,还有舅舅。。。会好起来的。”
从此,文静决心不让孩子看到自己哭,要让孩子觉得挫折不算什么,天没有塌下来,要乐观面对生活。
儿子上初二时写过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爸爸》,文字间满满是他对爸爸的思念,回忆和爸爸在一起时的情景,还有对自己以前淘气不听话惹爸爸生气的内疚。儿子平时从来不说这些话,但那些文字却表达了他内心真实而深切的情感。班主任老师将儿子的作文给文静看了,老师当时也忍不住落泪。
儿子班级里让家长給孩子写一封亲笔家书,内容对孩子保密,直到老师在班级活动当天将信发到孩子手里。
文静給儿子写了如下的文字:
“儿子,你小时候,即便妈妈出差时没在家陪着你,心里也总是牵挂着你,不论妈妈到什么地方。同样的,无论爸爸去哪儿,他对你的爱从不会消失。
所以,你一直都拥有爸爸和妈妈两个人对你的爱,不比任何人少。
儿子,你是让爸爸妈妈骄傲的男子汉。”
孩子毕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也有不懂事让文静生气烦恼的时候。尤其儿子上中学后,不再那么粘人,而开始要求自己的独立空间、独立思想。母子也曾有过偶尔沟通不畅甚至短暂的冷战。但不管怎样,儿子在成长,文静觉得有时是儿子在教她,她是在学习做好母亲这个角色。
&&&&&&
丈夫三周年忌日那天,去扫墓时,文静在心里默默地说:
“孩儿他爸,我今生从不后悔嫁给你为妻,谢谢你曾给予我的一切爱和宽容,谢谢我们共度过的那些欢乐时光。所有以前我做地不够好的地方,谢谢你原谅。
他爸,不要惦记我们。你受过了那般病苦,还清了今生欠这世界的,终于轻松了。在天堂好好过你的,好好长进提高。我和孩子会好好地,你放心。”
那天,文静带了一把剪刀,不是要自伤,而是剪下了一缕长发。她在心里做了决定:将孩子抚养长大,余生独身、独立。
已经离开这个世界的亲人,他在天堂一切安好,这样便好,别让他惦记。
文静知道自己没有庄子那般高远的境界,但她相信肉身消亡离开这个世界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这并非迷信或是自我安慰,而是更科学的对世界和自然的认知。宇宙之大,生命不是随机偶然的出现然后毫无意义地消失。
这二元的娑婆世界充满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无需自怜,她还有需要尽的责任。人生不应白白浪费,所以,面对生活,勇敢向前。
(*《庄子妻死,鼓盆而歌》的故事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庄子·至乐》)
庄子的妻子死了,好友惠施前来吊唁;庄子正叉开两腿像簸箕一样坐在地上,边敲盆边唱歌。惠子说:“你与人家共同生活,人家为你生养子女直至老了、死了,你不哀不哭就已经过分了,现在还敲着盆、唱着歌,不是太不近人情了吗?”
庄子说:“不是这么回事。我妻子刚死的时候,我怎么能不悲叹呢!然而仔细想想,她本来就没有生命;不但没有生命,本来连形体也没有;不但没有形体,本来连形成形体的气也没有。道在恍惚之间变化产生了气,气变化产生了形体,有了形体才有了生命。现在生命又变化成死亡、回归了。这一过程就像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一样自然。人死了,安静地处在天地之间这个屋子里,而我却噭噭地在那儿哭她;想想自己那样确实是不懂得天命自然的道理,因此就不哭了。)
作者闲话:
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