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本人腹黑 第19章演员余有年(1)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022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如果说话有分寸还不足以令人心跳脱序,得在有分寸之上添加一点点明显的,但又不吓人的善意。
全炁说:“那我们一起看吧。”
这天晚上余有年做了一个梦,梦见小时候有一次被余添跟何文拉去花假钞。
他被店主逮住了,想让父母来救他,他却发现那两个人躲得老远快看不见了。他的手被攥得生疼,最后忍不住哭了。就在他掉眼泪的那一刻,店主神奇地变成了一台夹娃娃机,还用游戏机才有的腔调问他想夹怎样的娃娃。
余有年擦着眼泪说:“我不想夹娃娃,我想当娃娃。”
然后他眼前一花,再一看,自己已经变成一只玩偶,动弹不得地跟其它玩偶一起呆在机器里。
他问:“会有人来把我夹走吗?”
他等啊等,等到快要睡着的时候看见机器外面开始下雪。雪越积越多,放眼望去是一片茫茫的雪地,没有山林也没有楼房。接着不远处的一小片区域有动静,雪堆松动,一点一点隆起,蓦地,一个雪娃娃从雪堆里钻了出来。它没有脚,一路左右晃动身体向机器前进,在雪地上留下深深浅浅的痕迹。只见它不知道哪里发力,一蹦蹦上控制台,打量机器里的玩偶。
余有年紧张极了,他的叫喊声雪娃娃听不见。雪娃娃用那胡萝卜鼻子戳夹娃娃的按键。余有年看着头顶的夹子移向自己,胸腔空荡荡的地方开始长出心脏,在心跳过快之前被稳稳地夹住,运往出货口。
雪娃娃的眼睛鼻子嘴巴不能动,但看起来高兴极了,用树枝做的双手把玩偶抱在胸前,慢慢地挪回雪地里。大雪冰得余有年快要晕过去,但他沈浸在前所未有的开心当中。
《倘若有一天》还在拍摄中,进度一拖再拖,首映更是遥盼无期。然而制片人是姜导自己,再怎么拖进度怎么损耗资金都是他自己买单。幸好姜导有一个懂得投资的太太,砸进电影里的钱都从别的地方赚回来,否则以姜导“挥霍”的本领,卖楼卖车也不够砸。
余有年安心地经营自己的生意。他给之前拜托过的保安加了点钱,让对方多加看管,店里的紧急电话也换成是保安的,保安变成半个管理人,有处理不了的情况再找余有年。夹娃娃店实际上要操劳的事情不多,保安也乐得赚这一份钱。余有年天天盯着账户里赚回来省回来的钱,在盘算着开一家分店。
这天他到一个商场视察环境,顺便解决晚饭的时候接到全炁的电话。那人约他除夕看《流年似岁》的首映,午夜场,看完就是跨年了。余有年查了一下手机里的日程安排,那天没事,便答应去了。
票是小乔送来的,一个小巧的姑娘总是凶巴巴地瞪着余有年,让余有年感叹他这张脸第一次失效。小乔说:“那天你自己去,小炁得当首映嘉宾没空搭理你。”
余有年垂着眼睛一脸无辜地看着小乔:“你看我像妲己还是像杨贵妃?”小乔被看得后退一步。余有年又追问:“你看全炁像皇上吗?”小乔转头就跑了,留下余有年拿着票捧腹大笑。
年廿八,家家户户都传出洗地板擦窗户的声响,把一年里的脏东西清理干净。余有年除了大扫除还多做了一件事,把旧的东西挑出来弄干净,当新的一样继续使用。断舍离的概念他大概没听说过,但从小他就不爱屯东西,一是没钱二是被长辈潜移默化了。当初搬到爷爷奶奶家去住,带上的行李也就两套校服,三四套便服,书,没了。爷爷奶奶一件东西要是能用上十年就特别有成就感,会夸旧时候的东西质量真是好啊,然后再夸夸自己爱惜东西的能力真强。这感染了余有年,一套快十年前的校服到现在还完好无缺,在家天天当睡衣穿。
他不爱贴春联那些,难贴又难撕,但很热衷于吃饺子。年三十的晚饭是在爷爷奶奶家吃的。余有年一上门便被老人赶去包饺子,老人坐在客厅看电视,他站在厨房洗菜切菜剁肉馅,再用老人备好的饺子皮包出一个个胖墩墩的,像猪八戒肚子的饺子。他准备了一堆硬币,用热水烫过后包到肉馅里。老人吃的时候几乎每一个饺子都有硬币。爷爷把硬币放在桌子上攒着,奶奶却是磕到牙齿,厌烦了,拿硬币扔余有年。余有年笑嘻嘻地闪躲开,嘴上喊着“财源滚滚来”。
三个人一边吃一边看春晚,春晚不管变成甚么样子还是会有人看。余有年不觉得好看但也没有看不下去。吃完饺子他洗碗又洗水果,把老人伺候得差不多了,电影首映也将近了。他给老人递上两个大红包便出门去全炁通知的戏院。
路上的风不大但特别冷,彷彿要把街上的人都冻成冰雕。年长一点的都呆在家里,年轻一点的成群结队到热闹的地方准备一起倒数。夜色里闪烁着星点红光,是年轻人把稀奇古怪的发光头箍戴到头上,走起路来红光一跳一跳的,喜庆中又带点吓人的氛围。
余有年进戏院之前到便利店买了一个暖包。戏院里暖气足,他把暖包放在衣兜里。这是他第一次进戏院,之前都是看的非法下载,怎么省钱怎么来,也不在乎画质。有嘉宾的首映他更是没经历过,直到灯暗下来他也没见着全炁。
戏院是最直观反映作品的地方。老戏骨拼戏时观众隐隐发出赞叹声;全炁一出场,一些年轻的观众乍呼了一下,很快回归平静;街头骗子露脸仅一两秒,就有不少观众低声讨论临演的外貌。余有年被观众的反应弄得有点分心,惊讶地瞪大双眼转头看了一下观众,不自觉地露出得意的笑容。作为影视制作人员,这种与观众的互动挺奇妙的。有时候作品想传达的触动的东西观众未必能领会,但有时候作品无意的安排又会戳中观众内心的需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