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道不相通(19)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818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少城,宽巷子。
少城曾一度被称为满城,是清八旗子弟及家属居住的“城中城”,建于战国秦张仪修建的少城遗址之上,布局如同一条蜈蚣,将军衙门是蜈蚣头,一条长顺街是蜈蚣身,其余兵丁胡同是蜈蚣脚。少城最多有八旗兵2万多人,加上家属有3、4万之众,清王朝统治时期,少城不准任何汉人进入,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拆掉了少城的城墙,让地处中心区域的宽巷子与窄巷子,一下子成了达官贵人建私宅、修公馆的风水宝地。
宽巷子原来叫做仁里头条胡同,因“胡同”二字带有满清印记,这个名字便被轰轰烈烈地革命掉了,革名毕竟与革命不同,大约是瞧不上,或是不耐烦了,只因这条胡同比它两边的胡同都要宽些,便索性被称作了宽巷子。
张和夋的侄子张敬安的宅子便位于宽巷子的东南侧,川西民居特色,斜坡顶、薄封檐,青瓦灰墙,朱色门前,一对石狮,两个拴马桩,朴中见奢。
赵义青从张和夋附近邻居处打探来的信息,张敬安是张和夋同父异母的弟弟张和臻的独生子,早年曾留学日本和法国,后在据说在南京做生意,半年前回来给父亲奔丧后便留在了成都,开了一家洋行,做百货生意。正室所生的张和夋与庶出的张和臻向来不和,在其父亲张德治去世之后,两子分家,张和臻便搬出了位于五福街的祖宅,自死不相往来。就在张和臻死后两个月,张和夋也传出病重的消息,据说张敬安倒是去看过这个伯伯两回,张和夋死后,由于没有子女,又没有留下遗书,张敬安便成了祖宅的继承人,邻居对此颇为不屑——他继承了宅子,但丧礼却是个什么也没得着的远亲操办的,或许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怕遭人议论,张敬安便悄悄地把宅子卖给了一户姓南的人家。
南姓人是外来户,搬进宅子的是一对年轻夫妻,赵义青回忆着自己在五福街转悠的那几天,这家人深居简出,出门的几乎都是仆人,也无非采办些蔬菜和日常用品,他竟一次也没遇见过正主子。赵义青暗自纳闷,既是安家落户,却又不见其出来经营营生,在这人人自危的乱世之中,年轻轻却躲在这老宅子里当起隐士来了,难道他们就不怕坐吃山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