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不知何处羌笛鸣 第121章 四朝王后杨家女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749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经历了千辛万苦,令狐他们几个终于来到传说中的东突厥龙庭牙帐所在地:定襄。
当雄伟巍然的城墙门楼出现在他们眼前,正值深秋日暮,彩霞满天,夕阳在浅褐色的土墙上泼洒如血黄昏,灰黑色的城楼楼顶平展庄重,屋脊上两个牛角状的半弧朝天而起,显得傲岸遒劲。
高高的城墙上,方形的城门下都有士兵守卫巡逻的身影,城门前所有行人都要经过一番盘问,才能进入……
城墙下很多民夫及工兵在忙挖深壕沟,气氛颇为紧张。
看到眼前的一切,随风有些惊讶,看着七郎说:“七郎,你肯定我们没走错路?这……突厥蛮子的地头,怎么会有这种风格的城楼?”
七郎留意到杨亮一脸深思,不愿意提太多,顺口道:“天下文章一大抄,突厥人见多了我们的,自然也能照搬,这有什么出奇?而且,城墙箭楼,天下都差不多吧!”
随风性子爽直,心中的疑团还在打转,喃喃道:“不对啊,在城楼上盖栋房子不奇怪,问题是这、这、这屋顶的坡度,这生起、侧脚和翼角在中原也是刚兴起不久,这么快就传到这里了?”这细致的工艺技术,可不是看几眼就可以仿造的阿!
令狐帮她拔开水囊的塞子,亲昵地送到她眼皮下,笑得眼睛闪闪发光:“果然是近墨者黑,和宇文家的人混多了,看到块砖都要琢磨一番……喝口水吧,你这几天嗓子有点沙哑,要多喝水,给。”
随风刚接过水囊,就听到杨亮平淡无波的声音响起:“隋失天下,武德三年,处罗可汗把萧氏和齐王之子接到定襄,并立齐王之子杨政道为隋王,把投奔突厥的汉民一万多人拨归隋王,使行隋朝正朔,设置百官……武德三年,至今已近十年……有心的话,把大兴城门搬过来也可以了。”
令狐和七郎对望一眼,心中暗暗吃惊:他口中的事情,在大唐境内可算忌讳,一般人根本无从得知,连阿风都知道的不多,这个家伙到底什么来头?!
于是令狐打个哈哈,笑着说:“哈哈!阿风,我们孤陋寡闻呢!哈哈,都忘了,大哥也姓杨,莫非和杨政道有点瓜葛?要不怎会知道得那么清楚呢?”
杨亮苦笑:“在下一介草民,怎会和隋王有瓜葛?不过听鹏程提过罢了。”
夏侯远?令狐半信半疑,可这解释听起来似乎没什么破绽,他不好深究,只好面露追思之色,慨叹着:“唉!夏侯小将军,神射越骑,太可惜了!”
他们对夏侯远印象并不坏,尤其是随风,夏侯通舍身救子的那一幕始终在她心里抹不去,听到他们提起夏侯远,倍感惆怅,拿着水囊呆了很久。
不知不觉已来到城门下,七郎拿出乾叔出关前交给他的文牒,总算在关门前顺利带着大家进了城。
城内街道平整,土屋砖石屋交错,民居中可见不少商铺在忙着关门,空旷的地方有松柏成荫,偶有灯光在树影间隙中闪烁,在初降的夜幕下更显璀璨。
这里可以看到极具中原特色的房屋,不过门墙上雕刻着骆驼雪豹等域外动物,有些门板上镶嵌着美丽的石头,生机勃勃,充分体现胡汉文化的融合。
置身异域,他们不免有点好奇,沿途东张西望,每逢看到新鲜事物便会指指点点,低声和同伴分享心得。
其中随风最为兴奋,令狐不得不时时提醒她,不要太张扬,这里很多人听得懂中原话!
他说得没错,这里非但有人会听中原话,还有人会说!
因为他们听到路边的那间酒肆里,传出断断续续的对话声,声声入耳,都是他们一听就懂的中原话。
一个略显中气不足的嗓音:“……听说,上次……抓回来的……有几个逃跑了……”
另一个汉子浑厚的声音回应:“笨蛋!能跑回去……也废了!做过敌国俘虏……”
随风低声和令狐说:“汉人!”
令狐笑:“你看,我没说错吧?……你也饿了吧,我们也进去吃点东西?”
“我们还是先找地方过夜安全。”杨亮的声音插进来。
……
夜风中,那个中气不足之人的话飘过来:“……听说那个小将军才每次逃跑都被拦截……你说,这家伙是不是装模作样给大伙儿看?”
另外的汉子笑着接上去:“是啊,那天我们不是看到公主和他……其他逃跑的俘虏抓住就当场打死打残,只有这夏侯家的……有意思……咱等着看戏……”
令狐听到这里,一回头已经看到杨亮翻身下马,大步走进了那间酒肆。
看着他的背影,令狐和七郎两人稍作迟疑,最后还是和随风一起跟着先后走了进去。
他们三个的计划本来就是来到定襄后就甩掉杨亮——方才若非听到“夏侯家”这三个字,他们铁定趁机各奔前程了。
有时候,命运并非天定,而是由闪念之间的差别来决定。
如果他们不走进那间酒肆,他们的命运也许会截然不同!
圆筒形的酒肆内人不多,满屋子羊肉和烈酒的味道,酒客不多,几乎全部是目深鼻高的突厥人,角落处只有两个胡服汉人在喝酒,看到杨亮等人进来,便向他们瞄了一眼,看他们风尘仆仆的是外地人,才继续他们的话题,声音也放低了很多。
杨亮打手势让令狐他们不要过来,自己在那两个人附近找了张桌子坐下。
令狐等人只好在他们附近要了张桌子,叫了点酒肉,没精打采地随意填饱肚子,支起耳朵留意那几个汉人的对话。
这两个服饰打扮看起来属于富者的汉人,听他们互相称呼对方为“都料”,估计是在某处替人负责建造府第的工头。
嗓音浑厚的汉子姓蒋,一张满月般的脸上,最显眼的是他那双突出的金鱼眼;另外一个姓郭,目字口脸,长相看起来忠厚老实,一开口说话却尖酸刻薄。
他们已经喝得半醉,蒋都料面色微红,用手指点着坐在他对面的郭都料,指头微微颤动,一副豁出去的样子:“郭兄弟……咱来了这儿有好几年了吧?他奶奶的,三天两日打仗!打吧!打吧!反正咱烂命一条,靠手艺过日子,谁他娘的得天下,干咱鸟事?”
提起战事,郭都料伸长脖子,摆出商讨军国大事的阵势,用手蘸了酒水在桌面上画来画去,以显示自己比对方才识广博:“老蒋,话说外行的看热闹,内行的看门道,没事谁闲得慌要打仗?这次突厥人围住墫县,听说是为了牵制李靖的兵马,去突袭金河道柴绍的兵马,打散……包围,听说,墫县那边大胜,但是未能引出李靖的主力,所以……突袭不成。不然你以为汗王吃饱了撑着?唐军都杀过来了,还不想办法啊?”
蒋都料明显对政治比较敏感,他压抑着厌战情绪,不屑一顾地说:“突厥人和李家父子的恩怨,和咱有啥关系?打来打去!这过河抽板的事,谁没做过?折腾了十年,还不够?妈的!趁早了结,省得枉死的都是良民!”
郭都料不知道联想到什么,笑得贼兮兮:“这场仗,算起来两边都吃了点亏,占到最大便宜的……可算是那个夏侯家的孩子啦!吃了败仗,却攀上了高枝!呵呵……这对异国情鸳,最近不是追追逐逐?夏侯小将军,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呵呵!”
杨亮听到这里,适时过去搭讪,低声道:“两位兄台,二位所提到的,可是夏侯家的神射手夏侯远?小弟沿途过来,听到好多人议论此事,只是那些人都是道听途说,没个真假。看两位兄台仪表不凡……不知道,两位兄台所说可当真?”
郭都料眯起眼,上下打量杨亮,木着脸问:“这位小兄弟……你也是汉人?”
杨亮趁机过去坐下,让酒保送来上等的毗梨勒,割了一大盘石炙羊里脊,然后给二人上满酒,举起酒杯郑重道:“在下姓杨,四海漂泊至此,难得在草原大漠上听到乡音,还望二位不嫌弃,共谋一醉!”
听到他也是满口的洛阳话,蒋都料用手拍拍杨亮的肩膀,呵呵笑起来:“好说!好说!老弟也是洛阳人?”
杨亮点头,笑道:“可不是!不是听到二位的乡音,也不敢冒昧打扰。”然后,他故意提起洛阳那些规模宏大、气魄雄浑的建筑,巧妙地把那些设计建造者赞美了一番,果然就看到对方越来越高兴,不断竖起拇指说“杨兄弟有见地!”“有见识!”“好眼光!”
这两个汉人原来都是资深都料,曾经参与隋朝东都洛阳建造的洛阳人。隋末辗转入突厥,目前在燕设公主府上,为公主掌管其新府邸的设计与施工,并因他们娴熟的技术、精深的造诣而得到燕设公主的赏识。
此刻在异地他乡,听到这些话,怎么不引为知己?
酒过几巡,杨亮额上出汗,粉红上面,也是喝高了的样子,侧身过去,亲密地和他们耳语:“实不相瞒……小弟和你们说实话……这个夏侯家的凤凰……小弟以前曾经远远见过,这孩子……长得是养眼。呵呵,咱汉人家的孩子,走出去,哪个不是人中龙凤?能倾倒个把突厥公主,小事一桩啦!”
然后,他顿了顿,带着透露内幕的神秘,悄悄说:“不是说从武德四年起,颉利可汗欲奉隋亡以伐唐,连年用兵,逼得老李恢复十二军建置?依小弟所知,颉利可汗名义上是为隋王出气,其实是为了过上几天安稳日子吧?没有义成公主,他会得到汗位?”说完,还从喉咙发出含糊暧昧的笑声……
蒋都料突起的眼球滴溜溜四转,确定没人留意他们,眯着眼睛,嘴角挂着一丝笑意,一副色眯眯的样子,用极低的声音道:“嘿!咱大隋这个公主,真不愧是女中豪杰!嘻嘻,突厥人的汗王父子四人,有谁能逃得出公主手心?如今这个颉利可汗,就是公主一手扶上来的……说不定啊……呵呵……哪儿有汗位不传给长子,反倒传给弟弟的道理?这个弟弟一上台立马娶嫂子为正妻,封为可敦,奶奶的,猴急成这样!”
郭都料一阵坏笑,突出的颧骨耸动,越发显得神秘刻薄:“这个还用说?女人哪!听说公主做着处罗的可敦,就和处罗的弟弟眉来眼去啦!都说处罗是因为病中吃了公主给的五石,才一命呜呼!……这里头的的猫腻就多啦!哈哈!兄弟,这可是宫廷秘密,老哥见大家都是汉人,又脾性相投,才多说两句……这个出墙之红杏,最最可怕!我们做男人千万小心提防!”
七郎听得隐隐心痛,这个杨家的女儿,花季年华嫁到突厥,为了种种政治目的,顶着王后的冠冕,从启民可汗到始毕可汗;再从处罗可汗,到今日的颉利……要走过多少腥风血雨,算尽多少机关,忍受多少刻骨铭心的伤痛!
令狐敏锐地注意到了杨亮垂下眼,面色发白,硬是灌了口酒,才恢复原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