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狄岁月  第十四回 王导谋琅琊任扬州 石勒勇汲桑破邺城(上)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5356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晋怀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初,东海王司马越在拥立了武帝(司马炎)第二十五子豫章王司马炽继位之后,逐步掌握了大晋实权(八王之乱结束),鉴于纷乱复杂的地方形势,将地方藩镇的大员进行了调整,封自己的兄长高密王司马略为荆州刺史、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守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替代病故的原荆州刺史刘弘;封自己的弟弟南阳王司马模为征西大将军(征镇级将军都为晋一品,开府权),都督秦雍梁三州诸军事,镇守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封自己的弟弟新蔡王司马腾为都督司隶、冀州诸军事,镇守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王浚则升任骠骑大将军(崇官),都督东夷河北诸军事,幽州刺史,镇守蓟城(今北京市西南)。
    而就在诏命发出不久,一封江南密信也由建业发出递送到洛阳东海王府之中,东海王仔细看过,不禁喜上眉梢,即刻命人将傅祗、荀藩、荀组、周馥、潘涛、刘兴等一班朝廷辅臣叫到自己府中计议,待到众人来到,东海王便将信笺发给众人传阅。
    大家看完之后,都不禁有了轻松之色,于是东海王说道:“自从前年陈敏背叛朝廷,在江南割据,孤曾调遣了征东大将军刘准和荆州都护陶侃联合讨伐,虽说小有胜利,但是还是不能克复建业(今南京),如今,陈敏失德,江南大姓士族顾荣、贺循和周玘都有了背叛他而归附朝廷的意思,想必收复江南,指日可待,诸位有什么意见,可就现在议一下。”
    刘兴(刘琨兄)畅言道:“往年陈敏击斩石冰,此人勇力非凡,即便江左士族有归附朝廷之心,还怕难以应付陈敏凶悍,朝廷应当从徐州或荆州调派援军,予以呼应支援,方能成功!”
    东海王马上接道:“荆州如今多事,刘弘又刚刚病逝,孤已经指令寿春的刘准率军南下,作为呼应。”
    刘兴面色不屑,问道:“往年伐石冰,刘准归缩寿春,不敢接敌,如今伐陈敏,刘准又能强到哪去?”
    东海王一怔,说道:“那按刘长史(洛阳长史,千石,五品)之意,该调派何人前去?”
    刘兴尚未答话,就听得一人说道:“大王不弃,下官愿意前往!”
    众人抬眼看去,正是河南尹(洛阳市长)周馥!刘兴立刻说道:“下官也是这个意思,周馥祖上都是武将出身,更兼周馥几年来独守东台,威震四方,如能让周馥领徐州之兵南下策应,此事必成!”
    东海王向众人望去,大家也都点头称是,于是东海王对周馥说道:“身处庙堂,不比远涉江湖,既然大家保举你,孤就让朝廷发下诏命,任命你为平东将军兼都督徐州诸军事,接替刘准镇守寿春,望你不负朝廷厚望,配合江南士族,一举收复江南!”
    周馥立刻跪倒,说道:“下官必定竭尽全力!”
    话说顾荣接到朝廷发给的准确答复后,就从建业出发,再次前往周家找周玘商量起兵之事。顾荣进入周府,一路走来,眼见亭台楼阁,如昨日之景,而心中却忧愁不堪,再无当年起兵灭贼时的畅快,在管家的指引下,心思沉重的来到大厅与周玘会面。
    周玘一见到顾荣就后悔的说道:“往年我看出陈敏反心,本想让甘卓和他结为亲家,化解此人反叛之心,不想他最终还是反了,如今,江南一片混乱,我有罪啊!”
    顾荣劝慰道:“周公不必如此,我已经秘密和朝廷联络,朝廷委派周馥前来接应我们,那陈敏在荆州被陶侃击败,西面失去屏障,朝廷从北面率军南下,我等在建业策应,一旦拿下建业,则江东各地可传檄而定!”
    周玘说道:“如今建业兵权都在甘卓之手,他和陈敏是儿女亲家,我们有把握说服他投向我方吗?”
    顾荣说道:“甘卓与陈敏之结合,乃我等江左士族大家之撮合,甘卓心中,士族之分量难道还不如他一个女儿?我等可修书一封,劝慰与他,他必投向我方,大事可成!”
    于是二人商议妥当,又与贺循、华谭等江左名士联名书信一封,秘密让人带往建业甘卓府上。
    话说甘卓虽深受陈敏信任,但是对陈敏治理江南的行为也颇有微词,只是碍于亲家之面,不明就里而已。忽闻的顾荣有信送至府中,忙取了信件,屏退左右仔细阅读起来。
    甘卓老弟细读:
    陈敏割据江东,虽深信任用我等江左士族大家,不过尔耳。如能成割据,就霸业,则我等必与弟合力完成。然今日之势,还有希翼与万一?陈敏庶几之才,素无帝王之心,所就政务,朝令夕改,反复无常,民无所忠,士无所就,以致乱世耳。我等受其高位,日间浑浑噩噩,待朝廷一军到来,我等头颅必置于匣中摆放于庙堂之上,手书叛逆顾荣、甘卓之首,此万世之羞辱也!望弟审时度势,与我等合力诛戮此贼,则家室可安,朝廷名望不散,而汗青留名也!
    世友顾荣、周玘、华谭、贺循手书。
    甘卓看完信笺,即刻大声呼喊道:“管家!管家!”
    管家一路小跑来到甘卓面前答应道:“不知大人有何吩咐?”
    甘卓说道:“你带人到陈敏府上,将小女接回来,就说我偶感风寒,病榻前无人照料周全,忽而想念女儿,特接回家小住几日,切勿说漏了嘴,去吧!”
    管家答道:“小人明白,这就去办!”
    当天,管家就从陈家将甘卓女儿接了回来,甘卓一看女儿回来,便吩咐将建业所有军队兵器全部集结到秦淮河以南,并与顾荣、周玘等人会合一处,联合讨伐陈敏。陈敏得知之后,又气又恼,率领直属部队一万多人,来到秦淮河北岸与甘卓等人对持。
    陈敏将士兵沿河岸列好阵势,就于马上大骂对岸顾荣众人道:“江南士族,最无信义,恨当初没听我弟陈处之言,将你们这群无耻败类全杀了!”
    顾荣没有理会陈敏谩骂,反到看到陈敏所带士兵大多是江南子弟,便在对岸喊道:“河北的将士们,你们都是江左子弟,看在周玘、贺循等人的薄面上,才投军拥护他陈敏,如今江左尽数叛逃此人,你等怎还给他卖命,将来有何面目见家中父老?!快快散去吧!”
    顾荣喊完,即刻命令士兵一起向北岸喊去,陈敏的部队开始议论动摇,陈敏见到,随手斩杀了身边几个窃窃私语的士兵,其他士兵一看,害怕被杀,竟一哄而散,陈敏也无法阻止,只得带上弟弟陈处等一干心腹往江北逃去。
    话说周馥来到寿春之后,接替了征东大将军刘准的府邸,即刻率军南下,正好和陈敏北逃的一干人等撞了满怀,陈敏遂被周馥擒拿斩杀,将首级呈送到洛阳,并上表为江南士族大家的顾荣、贺循、周玘、甘卓等人请功。
    陈敏的首级和请功的表册很快就传递到了京都洛阳。东海王司马越大喜,即刻传令顾荣、贺循等人到京任职,并准备了丰盛的酒宴邀请京都百官,一起庆贺。
    酒宴上,百官无不喜悦,独有一人若有所思,他就是王导(字茂弘)。王导属于大晋士族大家琅琊王家第一代王览的嫡长孙,从出生起就被族兄王衍(字夷甫)接到洛阳京都,重点培养。所以他从很小就声望很大,名满全国。他心中深深懂得自己的琅琊王家能在大晋如此辉煌,是紧紧依靠皇室力量的结果,而皇室力量能够巩固政权,也多靠诸如琅琊王家这样的名门望族支持,而此时,他并不为自己的前途忧虑,他忧虑的是整个朝廷。如今,西南益州几乎全境沦丧,罗尚苦苦支撑一隅之地,北方匈奴人几乎占据了整个并州西部,随时有威胁京畿的可能,而其他诸如冀州、兖州、青州、豫州这些中原之地,也是流民遍地,盗贼四起,在这样的时刻,朝廷仅仅为一次江南平乱之事而大摆筵席,王导心中是厌恶的,但是同时又让他看到了另一种希望,他心中仔细琢磨着,揣测着,等待宴席结束,他就来到堂兄长王衍家中商议。
    王衍一见到王导,就随口问道:“今日皇帝宴请众臣,本是欢喜之事,我看你一直闷闷不乐,到是为何啊?”
    王导哀叹道:“如今北方祸事不断,朝廷万一难以招架,我怕我们琅琊王家连个后代都剩不下啊!”
    王衍不屑的说道:“茂弘何出此晦气之言?!”
    王导答道:“如今南方虽然平定,但非朝廷之功,也非朝廷之喜?!”
    王衍问道:“哦?你说说。”
    王导分析道:“此次江南平息陈敏反叛,多靠江南士族之力,虽说他们表面上服从朝廷,但东吴亡国不过数十年,这些人大多是东吴旧臣之后,对大晋之感情自然不比我们,如果不设一王以镇之,恐将来难免还会出事,现今我大晋北方祸乱未平,南方可不能再出乱子了!”
    王衍笑道:“这点,东海王早有计议,他不已经让皇帝(晋怀帝司马炽)下旨招那些江南士族来京任职了吗?这就是权衡他们。”
    王导摇头道:“虽说如此,我看顾荣、贺循他们未必来的了京都!如果他们不来京都,在江东又以大户家族自居,朝廷当如何处之?”
    王衍一时没有说话,王导接着说道:“东海王乃是皇室远亲(东海王为司马懿弟司马馗之孙,不算皇室直系亲属),能身居辅臣,权握天下,靠的难道不是我们琅琊王家和诸多北方士族的支持吗?”
    王衍哑然问道:“不知茂弘想说什么?”
    王导接道:“前些时候新蔡王镇邺城,南阳王镇长安,高密王镇荆州,朝廷形势,莫不如此,何不保奏一王出镇扬州,访三王例,则江南无忧矣!而我等王家之人依靠这些藩王出任地方刺史或都督一职,作为藩王左右,如兄长和东海王在朝廷一样,执掌地方,则乱事再多,也难动摇我王家基础,此万世之功也,兄长不能不虑!”
    王衍沉思片刻,脱口说出:“我知道你素与琅琊王司马睿(司马懿第五子老琅琊王司马伷之孙)交厚,莫非想让他出任扬州?”
    王导说道:“弟正有此意,那琅琊王一门封地本在琅琊,与我们琅琊王家盘根错节,如能让他出任扬州,则北方再乱,我们仍能安居江东,望兄长三思!”
    王衍又是沉默片刻,说道:“此事还需疏通一人,定可成功!”
    王导急忙问:“何人?”
    王衍说道:“东海王平日最宠爱他的正室裴氏,如果能让裴氏在东海王面前说话,则此事定而无疑!你可去说服此人,至于我王家其他人等,我自会周密安排,你勿烦恼了!”
    王导得到启示,即刻快马来到了琅琊王司马睿府邸拜会。琅琊王见王导如此兴奋而来,就在厅前问道:“茂弘为何如此高兴,可与宴会之上形同两人?”
    王导说道:“大王居住京都,可知道安危否?”
    琅琊王诧异的问道:“茂弘何出此言?”
    王导说道:“大王何不效法诸藩王,出镇地方,以策万全?!”
    琅琊王笑道:“又为此事而来,你前些日子不是找孤说过吗?只是那东海王只封赏自家兄弟,对孤倒是冷清许多。”
    王导说道:“如今可有了一个好机会,不知大王肯听我安排否?”
    琅琊王说道:“如有此等机会,孤自然听你安排。”
    王导说道:“好!自今日起,你每日到东海王府去给裴妃请安,不知大王可做到否?”
    琅琊王虽然不解,但是还是说道:“孤虽然与裴妃交往一般,但按族谱,孤是他的堂侄辈,去请安自是没有问题,但为何要如此?”
    王导说道:“大王一族之兴衰,就靠大王此举,过不了多久,我定让大王有所收获!”
    话说东海王请求下发调顾荣登江左名士来京任职的诏书下发数月,却不见他们来到京城,后地方官吏奏报,才得知他们接到诏书后是曾向北而来,但是看到北方凌乱,害怕卷入其中,又转头回到南方而去,东海王得知,气愤不已,遂下令让徐州刺史裴盾(裴妃之兄)用兵甲将他们绑来,但是裴盾念及他们都是江南士族大家,不忍动手,遂又对东海王命令阴奉阳违,东海王更加恼火,来到家中后院找自己正室裴氏理论。
    裴妃见到东海王气愤的到来,遂问道:“不知大王受了何人之气,如此不快?!”
    东海王瞥了裴妃一眼,便不满的说道:“那些江南士族,都是胆小怕事之辈,竟不奉诏命,不来京都,孤叫你那好哥哥裴盾前去押解来,他又不肯,反倒叫孤难做,这到底是何道理?”
    裴妃笑道:“原来是如此小事,大王何必伤怀?”
    东海王不解的问道:“小事?此事关系到朝廷在江南之权威,关系江南是否归心朝廷,怎么能说是小事?”
    裴妃说道:“既然他们不肯来,大王何不调遣一王前去统驭他们,不也是一样效果?”
    东海王突然豁然开朗,忽而又沉闷下来,说道:“虽然你所讲有理,但是调何人前去方为合适呢?”
    裴妃说道:“朝廷大事,我一个女人自是不懂,但是要是宗室之事,我倒可以推举一个人!”
    东海王忙问道:“夫人请讲!”
    裴妃答道:“琅琊王司马睿!”
    东海王思虑起来,一时间陷入了沉默。裴妃见他不说话,忙说道:“大王分封藩王向来只给自己兄弟族人,那琅琊王虽然不和大王一脉,但毕竟你们都出自景王(司马懿)或景王兄弟之后,都是宗室之人,有何不放心?且大王在朝廷能呼风唤雨,靠的不是琅琊王家吗?琅琊王和他们琅琊王家从三代之前就交往深厚,如能任用此人去江南,也可稳固朝中王衍等人对大王的忠诚不是?”
    东海王又想了半天,才慢慢开口,说道:“夫人之话有理,孤明日就叫三台(尚书台,御史台,礼宾台)拟旨。”
    话说琅琊王每日给裴妃请安之前,都会叫王导来到府中商议一阵,这日,两人像往常一样在府中议事,突然门房来报,宫里来的公公前来传旨,二人遂慌忙走了出来接旨,公公一看他二人,先是一怔,然后笑道:“原来二位都在此,省得我两个地方跑了,琅琊王,王导接旨!”
    二人慌忙跪下,只见公公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琅琊王司马睿忠心体国,勤勉任事,特加封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往镇建业,军咨祭酒王导,文采出众,品德高尚,加封安东司马,会同琅琊王一起往镇建业,钦此!
    “臣,琅琊王司马睿领旨谢恩!”“臣,王导领旨谢恩!”
    琅琊王拿到诏书,非常兴奋,打发走传旨公公后,即刻让人准备马匹,往去谢裴妃,却被王导阻拦,王导问道:“大王欲要何往?”
    琅琊王说道:“孤今日得外放扬州,多亏裴妃之力,当然要去东海王府谢恩了!”
    王导摇头道:“大王不可,俗话说,大恩不言谢!那东海王最善猜忌,从来不封自己族弟以外之王出任藩镇,如果让他起了疑心,事情倒会办砸!我看大王与我应早早收拾东西南行,将来在建业立稳脚跟,还怕没有机会报答裴妃之恩吗?”
    琅琊王点头说道:“就按茂弘之言!”
    东海王本想亲自去送琅琊王司马睿和王导上任,但是忽闻二人已经在接旨之后就举家出城上任而去,虽心中有些芥蒂,但也理解二人心情,就不去计较,然而,一封从北方快马传来的信件却让东海王稍稍安定的心又起阴云!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