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狄岁月 第七回 范长生恩义李雄粮 刘荆州接济罗尚食(上)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811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话说李雄击退荆州宋岱援军之后,又按照阎式安排,夺取了成都北部重镇郫城,李流看出李雄的雄才大略,也为自己曾经想投降而深深感到惭愧,因此在部众安顿在郫城之后,就将军政大权交给了李雄,族中所有事物都让李雄决断。
身在成都城中的罗尚虽然数次调动州府部队出动袭击李雄,但是每次都无功而返,眼看着四处援军都被击退,入蜀两年有余,未能击溃和遣散秦州流民,心中忧虑,但又无计可施,这一日,平西参军(平西将军府军事参谋,六百石,六品)徐兴兴致冲冲的跑到罗尚府邸,说有计策可以剿灭李雄,罗尚急忙叫了进来。
“属下参见罗三府。”徐兴恭谨的行礼道。
“徐参军免礼,听说你有破敌良策,愿闻其详。”罗尚故作平和的问道。
徐兴说道:“自从七月以来,李雄匪徒虽然占领了郫城,我们也拿他们没办法,可是他们因为缺粮而四处劫掠,成都附近百姓大多逃亡,他们现在掠无所得,整个成都地区只剩下一处有粮,只要我们将此处之粮控制在手,李雄虽然猖狂,也会因为没有吃的而向大人投降!”
罗尚马上问道:“成都城外还有何处有粮?我们又如何控制?”
徐兴坦言说道:“距离成都以西三十里有一处山叫青城峰,山峰中住着一位神仙道人叫范长生(字元),此人虽年近九旬,但鹤发童颜,满面红光。附近居民一千余户因为和他修道而追随与他,所以存粮甚多。属下与那范长生有过几次来往,交情甚好,如果三府肯委任我汶川(今四川省汶川西南,益州北部重镇)郡守,我肯定竭尽所能,叫那范长生为我们提供粮秣,共同讨伐李雄等辈,则大事可成!”
罗尚一听要委任他汶川郡守,心中厌恶,想必此人是想升官才故意编造夸大范长生的能力,因此不屑的回答道:“一个破道士有何存粮,这就是你的破敌之计,快退了出去吧。”说完也不理会徐兴就入了内堂。
徐兴看到罗尚如此打发自己,出府之后,怒气冲天的说道:“早晚让你罗尚知道这个破道士有多大能力!”因此不和同僚告别,自己收拾行装就直奔郫城大营而去。
话说李雄因为军中缺粮,无奈之下只得派人四处劫掠,而附近近千里的百姓为了躲避自己部众的劫掠而远迁他乡,所以军中粮秣日益匮乏,很多部众都饿倒在营中,眼看战马都快吃尽,再无办法,部众就要溃散,因此急忙找来五叔李骧,大哥李始,表弟李国,李离,谋士阎式等人一起到郫城郡府中商议办法,可是大家思来想去,没有主意,正在惆怅间,忽听得一个士兵来报,说大晋平西将军府参军徐兴来投,并且还能为大军提供粮秣,一时间大伙兴趣陡增,就将徐兴请了进来。
李雄问道:“你是罗尚的人,为何前来投我?岂非诈降者?”
徐兴一脸蔑视,说道:“将军大军都快饿死,我从营门走来,发现饿晕倒地者不下数百,要取胜将军之疲惫饥饿之军,还用什么诈降吗?”
坐中李骧大怒:“来投我军,还如此猖狂,来人啊,拖出去砍了!”
李雄制止道:“五叔且慢,待他说完再杀不迟!”
徐兴遂继续说道:“此间往西三十里有一处山峦名曰青城峰,峰上有一位神仙道人名曰范长生,此人有仙道之术,蜀中之人多有追随,素有存粮数十万斛以上,我素与此人交厚,可为将军前往游说,叫此人用粮接济将军,事成之后,将军独霸益州,小人只想领一汶川郡守足矣,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李雄坦言道:“如真能如此,定叫参军满意,还请参军为我等引路。”
徐兴说道:“范长生素有仙术,持险地而居,将军当以诚信为重,切勿起了抢夺之心,弄巧成拙,自毁了将军一族之众!”
李雄说道:“参军放心,我必诚心前往,不敢有所歹念。参军先下去休息,明日我就和先生一起拜会范老神仙。”
待徐兴走后,李骧忙说道:“此不会是罗尚引诱我军出城之计吧?”
李雄坦言道:“罗尚即便引诱我军出城,自眼下族众之饥饿,能持城自保吗?只要明日我们细心安排,想那罗尚也不能如何!”
李骧说道:“如此,我就安排一下,确保侄子此去万无一失!”
到了第二日,按照约定,李雄由徐兴带路前往青城峰,而李骧则率领三千轻骑尾随在后,以策安全,李国和李离镇守大营,防备罗尚派兵偷袭,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李雄就跟着徐兴一路竟往青城峰而来。
两人在十余名护卫的簇拥下很快来到青城峰脚下,发现一个小道士正在山脚下打扫,徐兴便和众人下马,自己独自走到小道士跟前,欠身行礼道:“在下成都徐兴,特来拜会仙人范老前辈,还望小道士带路。”
小道士也回礼道:“我家范仙算出今日有贵客前来,特让我在此等候,范仙说但凡有人来到,就请自行上山,不必通报,施主们自便便是。”说完不在理会众人,独自打扫起来。
李雄看到这个小道士不过十一二岁光景,见到如此多的兵士莽夫竟然毫不动色,对答得体周到,行事完全一个成年之人,心中暗叹,既然说了自便,便让手下士兵等于山脚之下,自己和徐兴二人沿山前小路爬上山去。
话说这青城峰形成于女娲补天之际,山峰形胜壮丽,跌宕起伏;山峦中薄雾缠绕,恍惚犹如堕入云梦之中。二人一路走来,感觉到了仙境,不自然间有种升华之感;及至山顶,一片开阔,眼前一座座道观映入眼帘,排列规整,气势磅礴,二人由远及近看来,不觉赞叹于心底。李雄更加觉得奇妙,不觉脱口而出:“我行走益州大半河山,戎马数年,还不曾见过如此人间仙境,好地方,真是好地方!”
二人赞叹景致之时,不觉眼前已经竖立一人,此人看去,一件紫铜色道袍合体的披挂在身上,正像徐兴描述一样,虽然年老,但是满面红光,脸上没有一丝皱纹,正在和颜悦色的看着二人。只见徐兴漫步上前,躬身行礼道:“晚生给范仙请安。”
李雄知道此人就是徐兴所说范长生后,也走到跟前行礼道:“在下秦州流民头领李雄,见过范老先生。”
范长生端详李雄良久,缓缓说道:“将军此来,想必是为我仓库粮食而来,只是我粮仓虽大,却装不下整个益州,而将军却能将整个益州变成自己的粮仓,不知将军察觉否?”
李雄赶紧说道:“愿听范老先生教诲!”
范长生点头道:“孺子可教!里屋请!”
说话间,三人一起来到范长生的道观中分主宾坐定。
李雄又追言道:“范老先生神仙道骨,自比我等俗人高出许多,还请老先生为我指点迷津。”
范长生说道:“将军家人自从来到益州,兴兵三载,还未能有温饱,可知为何?”
李雄坦言道:“大晋逼迫,没有活路,虽奋力搏杀,却还是几无立锥之地,惭愧之至,还请范老先生明言。”
范长生说道:“自古得天下者,需要先得人心,而将军家人来到蜀中,为求温饱而四处劫掠,川蜀天府之国,竟弄得百里无炊,千里无人,此仁义不施,天下不平也。如今大晋失鼎,诸王争权,群雄逐鹿,将军如能广施仁义,恩泽万民,废除苛政,苛法,则益州乃至天下尽可有也,何愁万担果腹之粮?”
李雄惭愧的说道:“晚生恨见范仙晚矣,要早能得知,何至于今日!”
徐兴在一旁说道:“李将军如此诚恳,还请范仙接济他军中饥饿之人,普度众生。”
范长生说道:“此小事也,但有需要,吩咐仓库道士则可。”
李雄立刻说道:“范仙大恩,雄无以为报,还请范仙不嫌我等蛮夷之人,下山时时刻刻教导于我,我也好能就近报答救济之恩!”
范长生说道:“将军如果能按老夫所言行事,造福蜀中,老夫自会下山与将军团聚,如果还是像以往一样随意行事,则今日你所取之粮,他日我定当要还,送客!”说完从后门走出道观,扬长而去。
李雄和徐兴只得来到仓库取粮,却说已经有道士数百人正在忙里忙外向山下运粮食,二人遂跟着众道士一起将粮食搬运下山。李骧此时也率领两千轻骑来到山下,等待多时,不见李雄下山,心中焦急,正待集合部众上山寻找之际,突然看到李雄,徐兴二人带同大批道士搬运粮食而来,心中大喜,忙叫士兵帮忙抬运,一直忙活了两个时辰,才算完成。李雄谢过众道士,便和徐兴,李骧二人驮着粮食回到大营。
路上,李骧纳闷的问道:“那个老道士果真像徐兴所言吗?出手倒是慷慨,我大军几月粮食都解决了。”
李雄没有理会,而是对着众将士喊道:“传我将令,今后就是饿死也不准私自外出劫掠益州百姓之粮!违者,定斩不赦!”
“是!”众军士就于马上答道。
却说李雄带着粮食回到郫城,部众应该欢喜才对,可是大家看到粮食,却还一个个垂头丧气,细问之下,才知道叔叔李流因为饥饿劳累,刚吐了血,已经人事不醒,大惊,遂和叔叔李骧同往李流府邸询问。
李雄等人进入府邸来到后厅卧室,发现李世(李流长子)正在榻前伺候,李含,李国,李离,阎式,杨褒也在房中,遂进到跟前说道:“早上侄儿出发取粮之时还好好的,如何这半日不见,就成了这样?”
李流看到李雄,李骧回来,问道:“可取到粮食了?”
李雄回答道:“取到了,足够大军半年之需,四叔安心,如果不够还可再去。”
李流点点头,说道:“我这是老毛病了,你爷爷李慕就是这个病去的,如今我也吐血,看来命不久矣,今天大家到齐,我要交代一下,你们全都起来!”
于是众人全都起立,李流继续说道:“我巴氐族李氏一门来到益州五六年,北部各郡已经先后占领,南部就剩下一个成都,我自然无望,但后来人必定能建立功业,族中能者,唯李骧和李雄,李骧虽是长辈,沉稳干练,然而能成就大业,保我族人万全之人,非李雄莫属,我死之后,你们当奉雄儿为首,念及我李家和巴氐部族多人殉难之艰难,精诚团结,共谋大事!现在当我之面,你们给李雄下跪,以示拥戴!”
众人听后,纷纷跪在李雄面前,李骧也想下跪,李雄赶紧劝止,对李流说道:“雄儿才薄,恐不堪重任,四叔好好将息身体,将来还有许多大事等着四叔完成。”
李流摇头,示意众人退出,李雄只好带着大家走府外,当晚,李流在府中去世,众族人按照李流遗愿,共同推举李雄为大将军,大都督,益州牧,统领所有部众,在隆重的安排完李流的丧事之后,李雄走马上任,便开始整顿部族,禁止劫掠,安顿百姓,一时间益州北部又重现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