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赴任安北 第十二章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590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韩宗昭并不想让梁清则这么累,他最初只想让梁清则有空了来带孩子们读读三字经,可自己这边事务确实太多,只好忍着心疼让梁清则挑担子。
为此,韩宗昭还专门请了几位手艺好的婆子专门给学生烧饭,又请了一些人打扫学堂,尽管花费增加不少,但梁清则确实轻松不少。
韩宗昭观察了几日,见梁清则和几个孩子做的挺不错,便彻底放开手,将县学的事务交给梁清则。
因为来县学的人越来越多,安民楼的修建迫在眉睫,好在登记修桥修路的人还有不少在等消息,同样一日十文的工钱,人手很快集齐,县学和安民楼的修建速度明显快了不少。
前后不过两个半月,县学基本修葺好了,在原来县学的基础上又建了大院子,安民楼一边建一边住人,陆陆续续的,不少贫苦人家的孩子都住了进来。
根据年纪和之前学识的情况,县学分为蒙童、县学、府试三个阶段,县学扩大后,三个阶段的学童被安置在三个不同的区域,彼此不干扰。
梁清则负责给蒙童启蒙,梁清和、梁乐平和韩承德给他打下手,童生则由吴忠教授课业,府试虽然设置了,但根本无人,待日后有了学生,也只能由韩宗昭亲自讲学。
安慈院的掌院是韩晨,她与卢闽中没摆酒席,给衙门交了婚书,自家人吃了顿饭,就算成亲了,成亲后卢闽中去了镇北军,韩晨在家中闲不住,听兄长谈起安慈院的事,便自荐去做掌院。经过海外三年的磨炼,原本内向的韩晨变得颇有决断,成亲后更多了几分爽利,韩宗昭相信自家妹妹,放手放得毫不犹豫。
安慈院刚开始只有十几个老弱病残和乞丐,后来多了不少孤童、女婴,他们也不是只靠县衙养着,而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能种地的种地,能带孩子的带孩子,病了就去安济坊,分文不取,病愈送回。
短短半年,安慈院就被住了近三百人,有家中无人赡养的老人,也有无父无母的孩童,有流落到此的乞丐,也有遭受兵祸的流民。
不管什么人,在安慈院都能得到很好的照料,安北县活计多,乞丐和流民只要找到活计就去干活,攒够了银钱便会离开,还有一部分就留在安慈院干活,做饭、打扫,这些活儿也是有工钱的,虽然没有十文那么多,但每日五文也不少了。
忠魂塔的修建不止让老百姓感激不已,潘浩带来的将士们也泪流满面,忠魂塔上韩宗昭令人刻下英魂不朽四个大字,又亲自写下悼文,请人刻成石碑竖立在忠魂塔前。
忠魂塔刻下第一批名字的时候,韩宗昭携家人着素服全部到场,亲手刻下第一个名字,而后念了祭祀文,亲自烧纸钱,又敬了三杯酒,磕了三个头,规定日后县衙要统计阵亡将士姓名、籍贯,每年元月一日县令都要来忠魂塔前祭奠英魂。
安济坊的掌柜是杜若,安泽园同样归他管,已有几分青年模样的人不止医术了得,掌管安济坊和安泽园也做的像模像样,他还招收学徒,但凡愿意学医术的,不论男女老少,他都收,很快,安济坊也热闹起来。
修路修桥建房子清河道,短短几个月的功夫,安北县的风气为之一变。县里的路桥修好了,趁着农闲,韩宗昭又组织人员修驰道和官道,建公学、开荒地,为开春农耕做准备。
就在各项事务顺利平稳的往前推进时,韩宗昭接到了一纸诉状,是县学里的一位学子递的,他状告同村李二狗溺死了自家刚出生两天的女婴。
这时,距离韩宗昭发布禁止溺毙婴童的政令不过四个月。
李二狗被衙役带走的时候,心里虽然有些怕,但并不认为会有什么后果,毕竟,祖祖辈辈都是这么做的,门外的那条小河,屋后的那座小山,不知道埋葬了多少婴孩,困难的时候,别说女婴了,就是小哥和汉子都有不少被溺毙、遗弃。
直到韩宗昭扔下斩立决的签子时,李二狗才慌了,他没想到自己不过是溺毙一个女婴,怎么就被判斩立决。
不止李二狗被吓到了,围观的百姓们也是议论纷纷,韩宗昭再次强调养不起就送到安慈坊,县衙给你养,但绝对不能杀,哪怕孩子是你自己生的,杀人偿命,天经地义。
这个斩立决复审的非常艰难,不止一次被打回来,韩宗昭锲而不舍的往上递,最后还是景明帝说了话,他说虎毒不食子,人连禽兽都不如了,何必留着性命。
一年后,李二狗被斩首示众,严惩之下,弃婴、溺婴的事情在安北县再也没有出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