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424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二
    齐浩然是第二纺织厂的一位名人。不过,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那个时候,第二纺织厂是全市闻名的好单位。厂里年利润在2000万元以上,工人们每个月人均工资1200元左右。厂里不但有俱乐部、招待所、医院、电视台、报纸等各种社会性公益机构,还为当地市政府贡献了一位优秀的领导干部:市委宣传部部长赵德平。
    齐浩然是赵部长任厂报总编时非常欣赏的一位青年作者,那时,赵总编曾多次破例,特别刊出齐浩然作品专版,并接连三次将年度最佳作品奖授予小齐。
    赵德平荣升为部长后,特意找齐浩然谈了一次话,希望小齐能够步入仕途,和他一起做一番事业。赵部长描绘的前景十分灿烂,诱人。齐浩然拒绝地却特别的痛快:赵部长,感谢您的美意。但是我从来不想当官,我的价值我非常清楚:那就是成为一名作家。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是我的座右铭。祝您鹏程万里,大展宏图。
    赵部长听罢,长叹一声,一字一句地说道:“年—轻—人—啊!年—轻—人!”
    当这次谈话内容被好事者传出来之后,齐浩然的名气一天比一天大。然而,他的文章却再也没有在厂报上发表过。
    起初,齐浩然并不在意,在他的眼里,厂报副刊不过是只能发表些小豆腐块,混个小名气的小儿科。不发表正好,我还懒得写那些小打小闹的东西呢!正好构思个中篇,给《秋收》之类的国家级大刊物一个发表齐浩然文章的机会,看看到底哪一家才真正的识货。
    从此,他废寝忘食地开始创作中篇历史小说《刺秦》。一个星期的时间,2万多字的初稿一气呵成。“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坚守着这样信念的齐浩然又足足耗费了半年多的时间,五易其稿之后,才将近百页的手稿寄给了《秋收》。他觉得,只有像巴金那样级别的大家才能真正读懂他的文章,才会感悟到他的新编历史小说的划时代意义。
    三个月的时光匆匆而过,《刺秦》却如泥牛入海,音讯全无。又等了一个月,还是没有消息。齐浩然有些沉不住气了,不过仍信心百倍,他非常幽默地仿照雨果先生写了一个大大的“?”寄给《秋收》。可是,左等右等,始终没有收到他所盼望的“!”。心高气傲的齐浩然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但仍然很冷静地写了一封措词委婉又不乏严厉的信,寄给《秋收》,要求编辑老师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多读几遍作品,如果确实不能发表,请务必退稿,并随信附上了退稿所需邮票若干。然而,两个多月过去了,《秋收》那边比千年的哑巴还要哑。
    齐浩然愤怒了,当即决定上门问“罪”。于是,他搭乘火车奔赴数千里之外的《秋收》杂志的上海总部。编辑老师既高兴又客气地接待了他。并且很耐心地告诉齐浩然,囿于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原因,编辑部早已取消了每稿必复的老规矩。不过,优秀稿件除外。
    当齐浩然追问《刺秦》的下落时,编辑老师先是很认真地查阅了来稿登记表,然后,用遗憾的语气告诉齐浩然,由于《刺秦》不符合杂志的风格和需要,他们已经将稿件处理了,也就是当废纸扔掉了。
    “什么?当废纸扔掉了?!”。齐浩然觉得不可思议,胸中顿时燃起了怒火。在他的心中,《刺秦》承载了许多许多美好的愿望。
    “哦,是这样。我们这儿每半年都会将没有价值的稿件集中处理一次。请跟我来,你看,这间屋子里全是这样的稿件。”编辑老师边说边带着齐浩然走进了一间堆满废稿的屋子。
    望着满地堆积、高达数米的废稿,齐浩然第一次听见了自己心碎的声音。啪的一声,炸得四分五裂。
    当齐浩然的上海之行被好事者添油加醋地传播之后,齐浩然的名气更加大了。不过,这样的名气让齐浩然变得失魂落魄:做事丢三落四;说话前言不搭后语;不苟言笑,不修边幅;好喝酒,沾酒就醉……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