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今生失散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796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1、今生失散
    张思林参军的那年,我刚上初三。
    洪口镇上的中小学生列队站在街道两边欢送那些去当兵的男孩子们。张思林穿着绿军装,胸前戴一朵大红花,脸颊绯红,紧抿着嘴唇不笑,模样稚气。那笼在绿色里的身子还单薄得很。
    我站在梧桐树下,拍着手掌欢送他。我使劲儿地拍手,手心疼痛到麻木,张思林跟在他的战友身后,即将上车。我哭得唏哩哗啦,眼泪绽放在青石板街道,碎裂成朵朵怒放的花。
    张思林转头瞥见哭红鼻子的我,赶忙跑过来,身边的同学尖叫着起哄。他伸出衣服袖子揩掉我的眼泪,小声说:“小妹,你哭啥哭?”
    我说:“我没有被选成代表为新兵戴花。”
    “要不我把花摘下来,你帮我再戴一次?”张思林开玩笑。
    我不语。张思林是我的堂哥,两人光着屁股长大,从幼儿园同班一直到初三。他突然不响应祖国的九年义务教育的号召,撂下书本报名参军,同时撂下的还有他的稚嫩懵懂和青梅竹马的张小妹。
    “小妹,你好好儿念书,以后光宗耀祖,报效祖国。”张思林理直气壮地嘱咐我。
    我说:“全家人吃饭,却靠我一人读书,千分之千地不公平。”
    我说:“张思林,你真舍得收敛起你飞扬跋扈,肆无忌惮的青春期性格,在军营里服从服从再服从?”张思林你忘记了吗,我们曾经约定在考试中拔剑,挑战应试教育的极限;我们约定鼓起勇气,将青春绽放到底。如今,你却要顶上“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光辉帽子,抛去青涩抛去娇弱远离我。
    “小妹,能有幸坐学堂是件好事。”张思林语调温和,仿佛潜藏着巨大的失落。张思林家贫,父亲常年在外奔波,母亲常年卧病在床,且张思林还有一对双生弟妹。父母没有能力送他继续读书,又不忍心他过早进入社会打工,于是鼓励张思林去参军,混口饭吃,同时炼一身肌肉以后好卖气力挣钱。我们通江县曾是川陕革命根据地,当时人口约二十万,其中约六万人参加新四军。爷爷说,那些人不仅是抱着解放中国的坚定信念去参军,更是为了参军混口饭吃,当时粮食奇缺。
    如今张思林也是这般去参军,好歹有个吃饭的地方。
    “我知道好好儿读书。我知道我知道。你赶紧上车,带上你崇高的爱国情操奔赴你的舞台你的战场。”
    “小妹,我若不混得有头有脸,就对不起邝继勋大英雄。”张思林一脸的郑重其事,仿佛他要是不出人投地,便天打五雷轰。镇头的古树下,立有邝继勋功德碑。传说邝继勋将军是在洪口这个小镇遇害。邝继勋本是贵州人,在川军里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因为在洪口镇牺牲,很多洪口人便以为邝继勋是本地人。
    有人扯开嗓门儿喊张思林上车,张思林连再见都没说,拔腿奔过去。他的背影单薄,他一直没有再回头。想想我与张思林,本是搭乘同一列火车向预定的将来奔去,他却中途转车,留下我依旧前行。
    很多年后,我才知道那是我与张思林人生中的永别……
    如果我能预先知道我们再也不会相见,我一定要掂起脚尖亲吻他的额头,然后对张思林说,我深爱你。
    可是,没有如果。如果的事是永不能实现的事。
    收到张思林的第一封信是在他离开的一个半月之后,我刚结束一场让人歇斯底里的数学摸底考试。
    他在信上说,张小妹,别来无恙否?然后就整篇整篇激情描写他的军营生活,字迹挺拔工整,仿佛他真的意气风发,壮志将酬。信里附上两张照片,一张照片上面全是美食,意思是他张思林过得百分之二百的好。另一张照片上,张思林挎一绿色军用包,怀抱一台黑色机器站在空旷荒凉的戈壁滩。张思林站得笔直,脸蛋黝黑,薄薄的唇角绽开明媚的笑容,那笑容像一朵花。
    我很久很久没有回信,我只是一遍一遍摩挲那照片上的青年,我只是一遍一遍打开信纸大声朗读他的那一封来信。我是不敢流泪的,我害怕那些该死的液体染湿信纸,模糊了字迹。
    因为后来我离家出走了。
    人总是这样吧,在不能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就勇敢地选择逃避。是的,我不想读书,不想做一个只为分数而生活的木偶。
    我与张思林都未能顺利完成初中学业。
    那一年,我十五岁,张思林十七岁。我以为十五岁的生日,我能收到一个芭芘娃娃礼物,但是父母送我的却是一摞试卷。我以为年满十八岁才能参军,但是张思林十七岁也同样穿上了军装。
    你看,事实往往不是按我的“以为”发展的,事实往往是父母的决议父母的想法,我只能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话语前面加上“如果”,“以为”这些虚拟前缀。
    我很庆幸我离家出走得很成功,是的,他们一直没有找到我。直到五年后我才主动给父母打了一通电话。
    但事实上我很后悔与父母通电话,因为我知道了一些真相,一些让我措手不及的哀伤。
    真相与哀伤之一是,我与张思林今生已经失散了。
    眼泪,麻烦你流淌一下我的忧伤。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