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369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应邀去一个朋友那里坐坐,动身回家时已经是华灯初上时分,闪烁而又多变的霓光把城市的夜空装点得格外的美。我想这也可以用“造化钟神秀”来形容了,只不过主宰者不是高高在上的神或是自然界本身,而是头脑灵活、思维敏捷、充满了想象力的人,有时人类所拥有的力量也是让人感叹的。
公交车经过体育广场时,我特意扭过头去,朝广场中心看了看,果然不出所料,汪有富先生正拿着他特制的笔,以水为墨、以地为纸,一板一眼地向围观的人群演示他的大地书法。我不由地笑了。算起来汪先生已经有七十五岁了,可他却从不服老,他的人生目标是超百岁,不但要活得长寿,更要活得有质量。七十五岁的年龄在他看来,还年轻得很,只要努力一点,还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我认识汪先生已经有九年了,那个时候他就已经退休在家,为了让退休后的生活过得充实一些,他开办了一家书法培训班。我也曾心血来潮地跟随着他练了一段时间的毛笔字,可惜我在这方面没有天份,写出来的字总是不成样子,只好放弃了。对此,汪先生很是觉得遗憾,他常对我说:“你自己会写诗、写词,要是把字再练好了,用书法作品的形式把自己的诗词展示给大家看,这不是很好吗?”
我只有无奈地笑笑!我倒是有心按他的指点去做,不说是给别人看吧,至少挂在家里让自己瞧着也会是一种安慰。但做任何事都得靠三分天赋、七分努力,我连一分的天赋都没有,再坚持下去也没有意义,只好偶尔练一练,全当是修心养性的一种方法。不过对于汪先生在书法创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我还是十分敬佩的。他曾经在很多大赛中获奖,特别是他写的行书《兰亭序》,既承袭了王羲之的长处,又有自己的创新,因此入选为当代百位行书名家之一。然而真正感动了我的,并不是汪先生在书法创作上的成就,而是他的处事之道。他总是提倡“要写好字,先做好人”,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汪先生办的书法培训班,因为教学效果突出,慕名而来的学生不少。但他的收费却是极低的,只不过是贴补一下房租和纸墨钱。对于那些有心来练字,但经济上存在困难的学生,他不但一分钱不收,还立下奖励标准,只要能把字写好,他自愿往外贴钱。就拿我来说吧,不很认真地向他学了些写字的方法,他不但没收我的学费,还常常送一些笔墨纸砚给我用。在交往的过程中只要得知我家里出现了困难,总是在第二天就找了种种理由给我送点钱来。有时候我真的会傻傻地问老天:“凭什么我可以这么幸运呢?总是遇见善良得不能再善良的人,并且得到他们的帮助?”答案是不会有的!如果非要找出一个答案来,那么或许是我上辈子也帮了不少人吧!
汪先生的不懈努力,得到了书法界的认可,在2003年2月15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对他有十分中肯的评价:“……楷、行、隶、草、篆五体皆精。他创造了整齐、美观、简便、易写的‘作业体’,为书法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其作品深受欢迎。”
然而汪先生并不执着于自己所获得的荣誉,他说他要当个平民书法家,要让更多的平常百姓把字写好。他曾在自己编写的书法教材的后记中这样写道:“我对华夏文化,尤其是对记录文化和语言的汉字有着深厚的感情,从8岁起蒙,60多年来一直在黑线条中寻觅着。经常自问,我是一个中国人,能写好中国字吗?我为中国人写好中国字,又能做些什么呢?”
能做些什么?这是汪先生一直在探索的。前几年他突发灵感,要把书法创作和体育锻炼结合起来,这样既让大家写好了中国字,又让他们锻炼出了好身体,可以说是一举双得。为此他特意制作了一只带瓶子的海绵笔,只要在瓶子里装满水,就可以在地上写很多字,非常的方便、实用。随后他选定体育广场作为大地书法的义务教学点,只要有人想学,他就耐心地教。这一坚持就是好些年!不管是严冬还是酷暑,只要天不下雨,他就会准时出现在体育广场,一笔一画地教大家写字,在他的学生里,有年过八十的老太太,也有才刚刚能拿稳笔的小朋友。刚开始,并不是人人都能理解他,总是看热闹的人多,拿起笔来参与其中的人少,渐渐地大家被他始终如一的热心和耐心给感动了,向他学习并且和他一起为推广大地书法而努力。
汪先生的持之以恒和默默付出引起了新闻界的注意,江西都市频道多次录制了和他相关的节目,〈〈南昌日报〉〉也在头版头条刊登了他的书法作品,现在几乎住在体育广场这一带的人全都知道有他这么一个孜孜不倦地从事义务书法教育的老书法家。我常常会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因此有了面对挫折的勇气,不管遭遇了什么打击,我都相信自己可以重头来过。而生活也会因为我的努力,而变得精彩万分。
公交车离体育广场越来越远了,我不得不把目光从窗外收回,却突然间想起了曹操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句话用在汪先生身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后来我离开南昌,去了别的城市谋求生存,渐渐地和汪先生的联系少了,只在逢年过节时打个电话问候一声,祝愿他能健康长寿。
谁知天不从人愿,年前竟然得到汪先生身患癌症的噩耗,我顿时惊呆了,忙打电话去询问详情。先生并不避讳,和我谈起了他的病情,并且充满信心地说:“我现在虽然行动不方便,不能出去为书法做宣传,却多了很多的时间出来,可以写写文章了。我想在我的有生之年,还是可以创作出一些好东西的。”
听了先生的话,我又是钦佩又是难过,唯有暗暗祈请佛菩萨的护佑,希望善良的先生能更长久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此后,我时不时地给先生去个电话,聆听他虽微弱却充满勇气的话语。不料前些天,先生的电话突然没人接听了。当时我便有了很不好的预感,果然……当几日之后,电话终于有人接听时,传入耳内的却不是先生的声音。
接电话的是先生的儿子,他十分遗憾地说,先生在三月二十四日辞世了!
我愕然!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在真正面对时,还是难以做到心如止水。泪眼模糊间,先生慈祥的面容又浮现在了眼前……
生老病死,终究难免,谁都逃不脱那样的一天。唯有活着的好好活,才是对往生者最大的安慰。先生,也愿您在前往天堂的途中,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