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兴明君  第2节 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8128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如前一章所述,宣帝继位后,先立皇后,然后论功行赏。封赏了霍光、张安世、杜延年等人。
    其中丙吉由于上书推荐,被封为关内侯(位于彻(列)侯之下。有其号,无国邑。)。这是封侯里面档次较低的。
    现在可以继续关于丙吉是不是奇货可居的话题了。
    以丙吉对汉宣帝的大恩德,仅仅封个关内侯,汉宣帝也有点太吝啬了吧?
    别急,这件事情不能怪宣帝。因为直到此时,宣帝还不知道丙吉在自己年少时对自己的恩德。
    原因在于“吉为人深厚,不伐善。”,就是说丙吉为人很厚道,对于自己对宣帝的大恩闭口不谈。
    宣帝继位后做的另一件事就是给自己的祖父和父亲平反昭雪。为戾太子夫妇、史皇孙夫妇迁地重葬,设立陵园。
    宣帝继位以后,一直到地节二年霍光去世。不讳言地说,他只是一个傀儡皇帝。
    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在史书上基本上只记载有上任时间和去世时间的老丞相蔡义去世。时任长信少府韦贤继任丞相(也没有什么戏份),同时将大司农魏相(位列麒麟阁的功臣,宣帝朝重臣,大家留个意)升迁为御史大夫。
    另外就是那个不安生的广陵王刘胥。这个主看到刘贺被废的时候本来满心欢喜准备收拾铺盖去长安了,可是后来看到刘病己被立为帝。
    这哥们就纳闷了:“怎么又立了皇曾孙呢?啥时候能轮到我啊?”
    于是让女巫李女须继续祷告,不对,应该是诅咒大业。
    要说还真有人看好刘胥。楚王刘延寿认为,广陵王刘胥是武帝之子,一旦天下有变,必然荣登大宝。
    于是频繁向广陵王暗送秋波。刘延寿让自己丈母娘的弟弟(又汗,这个应该怎么称呼?)赵何齐娶了广陵王的女儿为妻,然后派赵何齐送信给广陵王说:“您要对天下局势保持警惕,有机会的时候千万不落在人家后面!”。这股热情劲,让人怀疑想要当皇帝到底是刘胥还是刘延寿他自己。
    结果没想到用人不慎,刘延寿的信使赵何齐的父亲(就是他丈母娘的爹)赵长年上书朝廷,把这两个不法分子给告了。
    汉宣帝命有关部门审讯调查,刘延寿供认服罪后自杀,刘胥则免予追究,还赐了大批黄金和各种器物。
    这个过程是不是有点熟?不错,和燕刺王刘旦的经历如出一辙。
    但是和刘旦一样,大难不死的刘胥还是没有死心。宣帝继位以后,他的诅咒大业停了一段,然后就又开始了。
    然而这种事情终究不会有什么作用,至多是给举报人一个加官进爵的机会而已。
    刘胥在宣帝五凤三年(前55年)终于因为诅咒皇帝被人家给告发了。宣帝下令彻查。
    刘胥这才慌了神,把女巫李女须等二十几个相关人员全都毒死,妄想杀人灭口。可是廷尉和大鸿胪的那群人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他们最终查实了刘胥祝诅的事情,建议宣帝诛杀刘胥。
    事已至此,宣帝自然也不会再袒护他。不过刘胥到底是封王,宣帝还是给了他自行了断的机会。
    刘胥自杀。武帝的最后一个儿子宣布报销。
    插曲结束。回到正文。
    到地节二年春,霍光去世。宣帝在继位六年之后,终于开始亲政。
    宣帝对于形势看得很清楚,虽然霍光去世了,但是霍家的势力依然强大。当务之急是向霍氏集团以及其他大臣表示善意的时候。
    当时已经升迁为御史大夫的魏相是个明白人,上密奏给宣帝说:“大将军霍光刚刚去世。应该对其他的有功重臣表示尊崇,以安抚天下。大将军的位置不能久悬,否则容易引起朝中的大臣争权。臣认为应当任命车骑将军张安世为大将军,免去其光禄勋事务;封其子张延寿为光禄勋。”
    这封奏折和宣帝的想法不谋而合。宣帝对于魏相也是另眼相加。
    看看魏相这几年坐直升机式的升迁,就知道这不是个等闲之辈。
    宣帝本始二年大司农田延年因为贪污案自杀时,魏相由河南太守入征顶了田延年的缺任大司农;本始三年御史大夫田广明因为伐匈奴获罪自杀以后魏相接班当了御史大夫。升得也是快啊。
    在霍光去世后一个月,副手张安世扶正。
    宣帝诏令张安世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
    俗话说,一碗水端平。宣帝不能不考虑到霍家的感受,于是又加封霍光的侄孙(霍去病的孙子)霍山为乐平侯,使以奉车都尉领尚书事。
    宣帝的本意应当是要安抚一下霍家,不过这一次显然有点过。
    又是魏相看出苗头不对,立刻通过宣帝的岳父许广汉又一次递上密奏。
    魏相在这篇奏折中,忆往昔例举了历史上大姓专权的恶果;看今朝霍氏权柄之盛有过之而无不及;晓之以理曰长此以往霍氏骄奢放纵恐怕难以控制威胁汉家天下;动之以情说削夺霍氏权利也是对霍光负责,可以保全功臣的后世子孙。
    宣帝以前,汉朝的奏章制度是一式两份,正本和副本。副本首先由尚书开启进行检视,如果尚书认为奏章不行,就可以不呈御览。换句话说,尚书可以决定一个的奏章能不能送到皇帝手中。
    魏相又通过昌平君许广汉上书宣帝建议取消奏章副本制度以防止壅蔽圣听。
    这两封奏章看得宣帝是又惊又喜,惊得是自己对霍家的办法确实有欠妥当,可能酿成大错;喜得是魏相能够及时指出现行制度以及皇帝策略的不当,是个忠臣更是个能臣。
    宣帝于是采纳魏相的建议,并招魏相为给事中。
    从级别上看,给事中是个不入流的内廷官,相对于御史大夫位列三公的荣耀似乎微不足道。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所谓给事中,侍从(皇帝)左右,官通(朝廷)内外,给事于(内廷)中,故称“给事中”。
    在两汉时期,给事中往往作为九卿以上的高官的加官。
    换句话说,当上了给事中,说明这个官员正式被皇帝所信任,纳入皇帝的内廷权力核心中。
    当上给事中,说明魏相被正式纳入宣帝的亲信范畴。
    那么霍家当时倒地骄奢放纵到什么程度呢,容在下细细道来。
    还是霍光那个没事瞎折腾型的老婆霍显开始吧。
    霍光死了没有多久,这个女人就私自把霍光生前自己划定的墓地大规模扩建,气势规模直逼皇家园陵。
    伺候了死的,当然她也不回亏待了还活着的自己。她大规模兴建府邸,把按照御制规格制造人拉辇车(车内配置一流,上等锦帛做垫子,车身镀黄金),同时还在车轮上加裹牛皮和棉絮以提高舒适度(有没有网友是研究汽车的,帮鉴定下这是不是世界上最早的车辆减震系统)。套上几个婢女在府中享受驾乘乐趣。更为可恶的是,这个女人的私生活还不检点。
    老公霍光尸骨未寒,霍显就和原来霍家的官家冯子都勾搭成奸。
    霍显还依仗着自己名义上的(稍后解释为什么)外孙女是皇太后(上官氏),和霍家的女眷不分白天黑夜二十四小时随意出入上官太后的长信宫(丫以为太后寝宫是公共厕所呢,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毫无节制。
    霍家的男人们不消停。霍禹和霍山扩建宅第自然不在话下,没事叔侄俩喜欢在上林苑的平乐宫里面飚飚马(感觉和贾琏、贾蓉那叔侄两有几分神似),俨然把上林苑当成霍家后花园了。
    霍去病的另外一个孙子冠阳侯霍云更过份,该上朝的时候递病假条,然后带着些走狗门人去另一个皇家园林黄山苑打猎;或者干脆假条也不递,直接派家奴去朝廷里点卯报道。
    诸大臣们是敢怒不敢言。
    还有更过份的。上梁不正下梁歪,主子嚣张,奴才则更加蛮横。霍家当时的权势,那帮家奴们估计除了姓霍的主子,谁也不回放在眼里。
    霍家和魏相两家的奴仆因为在路上抢道引起冲突。想必两边都是狗仗人势的奴才,都没有什么好鸟。
    但是显然霍家的家奴气焰更旺,他们火冒三丈地一直打进御史府中,扬言要拆了御史大夫魏相家的大门!
    最后居然要让堂堂朝廷命官的御史们出来叩头谢罪,这帮霍家的狗奴才们才满意,趾高气扬地走了。
    以霍显这么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听说了这件事情也不由得开始担心霍家有些事情做得是不是有点过份了。
    然而自以为遮天的权势早就把霍家人的眼睛给蒙蔽了,他们已经不把任何人放在眼中:包括那个皇帝。
    皇帝,不也是靠我们霍家给扶上皇帝宝座的吗?
    也许这就是霍家人真正的心声。
    宣帝在民间的时候就对霍家的骄奢蛮横不受管束有所耳闻,然而他也知道,霍家的权势不是一天就能拔除的,需要小火,慢慢炖。
    地节三年(前67年)四月,汉宣帝立许平君的儿子刘奭为太子,丙吉为太子太傅,疏广为太子少傅。太子的外祖父许广汉封为平恩侯(由于许广汉受过宫刑,所以霍光在世时认为他不宜封侯,只封了个昌平君。)
    霍显听说刘奭被立为太子,气得吃不下饭,吐血三天:“刘奭是皇上作平民的时候生的儿子,怎么能立为太子?以后我女儿皇后霍成君有了儿子怎么办?难道封个诸侯王吗?!”
    霍显似乎很喜欢拿出身说事,许平君当皇后她说许出身贫贱,刘奭当太子她说刘奭身份低微。
    难道霍显身边没有人提醒她注意一下自己的出身吗?
    其实,霍显不是霍光的原配夫人。霍光原配夫人是东闾氏,她亡故后霍光没有娶妻。只是将原来纳的一个妾扶上了正妻的位置。
    这个妾没有什么背景,她只是霍光原配夫人东闾氏的一个婢女。
    可是这个婢女个人魅力可不小,在霍光正妻去世后,居然牢牢地笼络住了霍光的心,并且最终修成正果。
    这个以婢女出身,经由侍妾而最终成为正妻的女人,正是我们的霍显女士。
    而上官皇太后,其实是东闾氏所生女儿嫁给上官安以后生的女儿。所以说上官皇太后并不是霍显女士的亲生外孙女。
    气愤之余霍显又想故技重施,让霍成君找机会把刘奭毒死。
    于是霍成君没事就对手下说:“去给我把皇太子带来,本皇后要赐他美食。”可是自从前皇后许平君的事件之后,这些宫人们的警惕性都大大提高了。
    所有霍成君赐给皇太子的食物,都要随行的保姆和奶妈们都尝过了,才敢给太子吃。所以霍成君拿着毒药干着急却狗咬刺猬无从下手。
    立太子后不久,丞相韦贤告老还乡。汉宣帝赐黄金百斤,安车驷马,恩准退休。
    韦贤当了五个年头的太平摆设丞相,比上任丞相蔡义要强一点。而且他开了汉朝丞相年老退休的先例,勉强算是有点贡献吧。
    原御史大夫魏相出任丞相,原太子太傅丙吉升迁御史大夫(直至此时,宣帝仍然不知道丙吉是他的救命恩人,丙吉升任御史大夫,完全是靠自己才干和努力)。
    原太子少傅疏广升为太子太傅,不久就因为工作出色得到宣帝的信任。
    同一年,宣帝朝又一重臣东人海萧望之也进入宣帝视野,被招入朝中任谒者。
    至此,宣帝自己的亲信集团基本成型。有了自己的班底,宣帝开始着手将帝国的权力逐渐向自己手中转移。
    为了商讨朝中大事,宣帝多次召见丞相魏相。而宣帝的岳父许广汉以及侍中金安上(金日磾的侄子,说金家七世内侍,后面几代都是金安上的后人)更是得到宣帝的信任,可自由出入宫廷。
    宣帝这边培植自己的亲信势力,那边打压霍家的势力,两不耽误。
    你霍山不是领尚书事吗?作为尚书,能控制奏章不是?这边宣帝下诏,官民可以直接上书皇帝,不必经过尚书,群臣也可单独谒见皇帝。
    这样一来霍家的人有点着急了,原来可以依靠尚书的权利把大臣们对霍家不利的奏折和消息挡在外面,现在防火墙没了,日子不好过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这个时候,又不断有人很有痛打落水狗精神地不断重提许皇后被害的事情。
    宣帝对于许皇后被害的事情一直有所耳闻,没有确切的证据。同时以当时霍家的势力,宣帝不能也不敢采取什么行动。可是现在,是时候了。
    宣帝以一系列组合拳陆续拿下霍家的相关人员的军权并将他们调出京城。
    宣帝的这一系列人事调动从霍氏集团的外围逐步深入核心,有点像剥洋葱似的,富有层次感。
    首先是将霍光的三女婿度辽将军、未央卫尉、平陵侯范明友调任光禄勋;将霍光的二女婿诸吏中郎将、羽林监任胜调出京师,任安定太守;大女婿长乐卫尉邓广汉调任少府。
    几个月后,地节四年(前66年)将霍光姐姐的女婿给事中光禄大夫张朔外调为蜀郡太守;调任霍光孙女婿之一的中郎将王汉打发到边塞武威郡当太守;霍光的长女婿邓广汉调任为少府。
    接下来就到核心层了。
    宣帝诏令霍禹由右将军改任为大司马(只给小冠,不给印绶),并且遣散了他任右将军的旧官吏。这样一来,霍禹就剩下一个大司马的空帽子(还是小一号的),而基本上没有什么实权了。
    最后,干脆连傅明友的度辽将军印绶也一起收回来了,傅明友只剩下了光禄勋一个职务。霍家最后一个拥有军权的女婿,散骑、骑都尉、光禄大夫,统领屯戍部队的赵平,骑都尉印信和绶带也被收回。
    加上已经被架空的霍山和本来官就不怎大的霍云,霍家直系亲属基本上已经没有人担任关键职务了。
    而所有统领胡越骑兵、羽林军以及两宫卫尉等京城和皇宫重要武职和军队将领,都改由汉宣帝所亲信的许(岳父家)、史(外曾祖母家)两家子弟担任。
    到了这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候,霍家的人却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之危险,丝毫没有悔改的意思。
    霍禹被一竿子捋到光棍大司马以后,闹情绪。请病假不上朝。
    霍禹的一个旧属下任宣听说他身体不适,来探望他。霍禹这下可逮着人发把牢骚了(估计装病在家也挺闷):“我能有什么病?你说哈要不是我爹把他扶上去,他能当上皇帝吗?现在我爹坟上的土还没干呢,他就开始过河拆桥!把我们家亲戚全给流放到外省去了,反倒开始任用许家和史家的人,还夺了我的权!我死也想不通啊!”
    唉,也难怪霍禹不理解!如果霍家的人能学会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他们也许不至于败亡的这么快。
    任宣看霍禹这哥哥怨气还挺盛,就开导这个老上级说:“您呀得认清形势!大将军(霍光)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以前霍家呼风唤雨看谁不顺眼就整死谁,看谁顺眼就提拔谁(文明点的说法叫作顺者昌,逆者亡)。朝中百官看到大将军的官家冯子都个个都巴结奉承,看到丞相却视若无物。风水轮流转,现在许家和史家是当今皇上的至亲骨肉,人家尊贵不也正常吗?大司马您因为这个怨恨不已,恐怕不够明智啊!”
    任宣这几句话真是说得既够婉转,又够透彻。堪称经典的顺耳忠言。
    果不其然,霍禹听完了这番话,半天不出声。没几天,就老老实实地去上班办理公务了。
    如果霍禹好好地领会一下任宣这段话,并把这段劝诫的主要精神贯彻下去,霍家或许还能够保全。
    然而,这个,很难。
    霍家曾经拥有的权力使他们无法承受失去这些之后带来的巨大失落感。让他们平心静气甚至于低声下气地保持一种平静的生活还不如杀了他们,他们已经习惯了权力带给他们的狂妄信心和疯狂快感。
    总而言之,他们已经在对权力的无限欲望中迷失了自我反省的能力,当失去权力的时候,他们直接的也是唯一的反应只能是抢夺,夺回失去的权力。
    地节四年的时候,霍显、霍禹和霍山、霍云看到霍家江河日下,难免不凑在一起商量对策。霍山愁眉苦脸地说,皇上如今信任魏相,更改原来大将军的法令,不断排斥霍家的人。而且开始翻以前的老账,开始找霍光的茬。下面那帮贼子们也越来越狡猾,上书全部用密封,我们看不到也截不了云云。最后说,还有更可恶的有人说我们霍家毒死了许皇后,这怎么可能呢?
    看来霍显和霍光保密工作做得挺好,连他们的宝贝儿子都不知道这件事情。
    说到这,霍显吓坏了,一股脑把毒死许皇后的事情说了出来。
    霍禹霍山这几个人当时的吃惊程度估计比当时霍光有过之而无不及。
    “既然如此,您应该早点告诉我们啊!如今皇上把我们家女婿们全部斥逐出去正是为此啊!这个可是灭门大罪,如何是好啊!”
    其实想都不用想,办法只能有一个。让那个能灭霍家门的人的失去这种能力,简言之:谋反。
    要说霍家到了霍禹这一辈人,还真是没有什么人才。牙齿和指甲被快人拔光了,才回过神来要反抗。造反吧,总的有个计划吗,也不能脑门一热别着把尺子上朝去刺杀皇上啊。
    霍云的舅舅李竟有个铁哥们叫张赦。他看到霍家整天人心惶惶的样子,就跟李竟偷偷建议说说:“现在丞相魏相和平恩侯许广汉当权。应该让太夫人(霍显)向皇太后进言诛杀此二人,然后再废了皇上,让皇太后另立新君!这才是万全之策。”这个注意是不错,不过似乎晚了点,他忘了现在霍家已经是被敲掉了牙齿和拔了爪子的老虎了。
    结果这番话不知怎的透过霍家被一个叫张章的长安人透过霍家的家奴探听到了。控告谋反可是能封侯的买卖,张章立刻去报了官。是直接投到皇帝面前的那种。
    宣帝对此事很重视,立刻将案件交给廷尉和执金吾处理。执金吾等人正准备逮捕张赦等人。宣帝忽然又下诏说此事揭过,不用抓人。
    结果这比直接抓人还让人害怕。死是可怕的,比死更可怕的是等死
    霍山等人更慌了:“这是皇上看在皇太后的面子上不再深究!但是事已至此,苗头不好!再有个风吹草动咱们这灭门之祸恐怕是跑不掉了,不如先发制人!”他们马上安排家中的女人去通知霍家的女婿们。众女婿们此时也表现得同仇敌忾:“大祸临头,谁也跑不掉,不如大家铁了心搏一把!”
    人要倒霉了喝凉水都塞牙缝。
    这边霍家正草木皆兵的时候。
    不吃不躁,霍云他舅舅李竟就出事了。丫因为结交诸侯王被指控,朝廷审问的时候,丫很知趣地往霍家泼水(肯定不适纯净水)的同时把霍家的那点打算全都供出来了。
    宣帝正想治他们呢,这个机会岂能放过。立刻下诏:“霍云,霍山不适合在宫中就职,回家放长假!”
    诏书里面还捎带着把霍显等霍家女眷跟皇太后在一起时不注意皇家礼仪(天地良心,霍显的女儿可都是人家的亲阿姨,在一起聊聊天实在没有什么大不了,但是没办法人家现在就把这拿出来说事了,不服又能怎样?)以及霍家的官家冯子都违法乱纪的事情表示了严厉的谴责!
    等这个诏书砸过来,霍家这边彻底奔溃,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用在这里应当还算贴切。
    霍显是恶梦连连。先是梦见自己家被水淹了,锅灶都支到树上了(还挺有幽默感);然后是她死去的老公给她托梦:“你们要被抓了知道吗?马上就被抓了!”估计霍光在天上也看不过去这帮人的所作所为了。
    霍府大门自个罢工了,老鼠成灾,横冲直撞经常和人撞在一起(一有事情就是老鼠,说明老鼠对危险的预知能力不可小视啊),而且一只一只的用尾巴在地上练签名。
    地上跑的来了,天上飞的也不甘寂寞。屋前的树上聚集了很多猫头鹰叫个不停。
    史书中的异象太多导致在下常常很郁闷不知道该怎么写!这次终于被在下逮到一个能解释的!老鼠多了,猫头鹰估计是招呼同伙们过来聚餐的!
    霍云住处那边也好不到那里去。大门挂掉是最基本的。而且老看见有人爬到他们家房顶上去揭瓦往下扔,跑到跟前一看,什么都没有(估计是精神高度紧张导致的幻视)。
    霍家这个愁云惨淡哪!
    他们已经无路可退,准备动手了。
    霍家密谋让上官太后设宴请博平君王媪(宣帝的外祖母,王翁须的母亲)到宫里面吃酒,然后请丞相魏相和平恩侯许广汉作陪。不用等酒足饭饱就用埋伏的卫士把两位陪客做成肉酱,然后乘乱罢黜宣帝,拥立霍禹为帝(这个路数是不是有点熟?没错,和上官家造反的路数如出一辙)。
    计划定好了,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变故又来了。
    汉宣帝任命霍云为玄菟太守,太中大夫任宣为代郡太守。霍山则因为泄密罪被弹劾。
    而且千不该,万不该,霍氏的政变阴谋又被人告发了。告发者还是那个张章。估计丫在霍府家里安排了谍报人员,不然实在不能解释怎么霍家有个风吹草动他总是春江水暖鸭先知。
    张章这次没有直接把消息投到皇上那里(估计是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告发政变消息的传递路线是这样子地:张章--期门郎官董忠--左曹杨恽(胆小丞相杨敞的儿子)--侍中金安上,史高(宣帝外曾祖母的哥哥史恭的长子)--宣帝。
    侍中金安上和史高建议宣帝立刻封锁宫廷,禁止霍氏进入。
    金日磾的儿子金赏,此时也慌慌张张地跑到宣帝那里,坚决表示自己要要和老婆霍氏离婚。
    估计是金赏平时和霍家走得不怎么近,所以谋反的时候没有捎上他。而他的堂弟金安上得到霍家的消息后,估计还是看在大家都是一个爷爷的份上拉了他一把通了口气。
    宣帝此时终于下定了扫灭霍家的决心。他当即派人全面捉拿霍氏亲族。
    时任光禄勋傅明友是霍家第一个得到消息的(金赏已经离婚,就不算了),他就近飞快地去向霍云和霍山报信。
    可是宣帝的动作也很快,霍云和霍山正被傅明友突如其来的消息打击的懵神的时候,又传来霍府已经被兵围困的消息。
    三人穷途末路,无计可施,服毒自杀。
    霍显、霍禹、邓广汉等由于消息滞后,自杀都没来得及,全部被捕。
    最后霍禹被腰斩,霍显及霍氏兄弟姐妹全部处死,霍氏灭门。
    那个毒死许皇后的淳于衍,也终究难逃天网恢恢。
    准确的说,霍家并没有被灭门,还有两个人活了下来。皇太后上官氏和皇后霍成君。
    皇太后自然是没有人能都动得,可是皇后霍成君显然没有这种地位。
    皇后自然是不要想了,能活下来已经是万幸。霍成君被囚禁于昭台宫,十二年后,这个可怜的女人被迁云林馆,在那里结束了她自己的生命。
    史书记载:霍氏相连坐诛灭者数千家。
    聊聊数字,背后却是看不见的尸山血海。里面有襁褓中的婴孩,有豆蔻年华的少女,也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他们很多人也许这辈子根本没有见过一个霍家的人,此时却不得不因为霍家而身首异处。
    也许权力斗争本就是这样残酷,级别越高,不过意味着牵连的无辜殉葬者更多而已。
    不无讽刺的,在这条记录下面,就是宣帝论功封赏的诏书:告发霍氏政变密谋的男子张章、期门董忠、左曹杨恽、侍中金安上、史高封为列侯。
    忽然想起一句老话,一将功成万骨枯。看来,这句话不仅仅在战场上适用。
    至此,霍氏的势力在朝廷中被连根拔除,一干二净。
    宣帝拿回了属于他的东西。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