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楔子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534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楔子
    人参,为伞形目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叶片无气孔和栅栏组织,无法保留水分,温度高于32度叶片会灼伤,郁闭度0。7-0。8。
    通常3年开花,5-6年结果,花期5-6月,果期6-9月。
    人参的别称为黄参、地精、神草、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之一。
    《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记载着中国4000年前就已经形成的人参药用的精髓:“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人衔,一名鬼盖。生山谷。”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人参并用文字记载人参的国家。《甲骨文合集》中查到刻在甲面上的“参”字,这是个典型的象形文字。该字为上下结构,上部为人参地上部分的集中表现,茎上生着多个核果状浆果,这是人参最主要的植物学特征。下部则代表着人参的根茎,主根,侧根等。甲骨文始于商殷时代,距今有3500年以上的历史。
    在3500年前就已经创造出生动形象的“参”字,并有准确可靠的记载。
    而公元121年,东汉许慎撰《说文解字》:“参,人参,药草,出上党。”这是文献中对人参产地的最早记载。
    《晋书。石勒别转》:“初勒家园中生人参,葩茂甚盛。”可见人参栽培在当时已经开展,那是遥远的1800年前。
    但是人参最初的家乡,并非东北,而是上党。
    上党区历史久远,早在一万多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曾在此建耆国、尝百草、教农桑,完成了从迁徙到定居、从渔猎到农耕的转变。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后,上党属秦,始置上党郡。
    相传很久以前,那里有座修研山,山上有座修研寺,寺中住了两个和尚,一师一徒,师父无心在山上烧香念佛,经常下山与朋友吃喝玩乐,平时对小徒弟百般虐待,小徒弟被师父折磨的面黄肌瘦。有一天,师父下山会友,小徒弟正在庙中干活,这时不知道从哪里跑来一个红兜肚小孩,帮小和尚做事。
    从此以后,只要师父一外出,红兜肚小孩就来帮忙小徒弟做事。师父一回寺,小孩就不见了。
    日子久了,师父看见小徒弟脸色红润,再多的活也能干完,感到很奇怪,心想这其中一定有奥妙,他把小徒弟叫来,威吓盘问,徒弟出于无奈,只好说了真情。
    师父心理暗想,深山野外,哪来的红兜肚小孩呢?莫非是神草棒槌?
    他从箱子里面取出一根红线,穿上针,递给小徒弟,并交待等小孩出来玩的时候,悄悄把针别在小孩的红兜肚上。
    第二天,师父又下山了,小徒弟本想把实情告诉红兜肚小孩,可是又怕师父打骂,只好趁着小孩急着回家的时候,把针别在小孩红兜肚上,第三天清晨,师父把小徒弟锁在家里,自己拿着锄头,顺着红线,找到一棵老红松树旁边,看到那根针插在一棵棒槌苗子上,他高兴极了,举锄头就挖,挖出了一个参童出来。
    拿到寺里,把“参童”放在锅里,加上盖,压止石头,然后叫小徒弟升火烧煮,偏巧这个时候,师父的朋友又来找师父下山去玩,师父推辞不掉,临走时,对小徒弟千万叮咛:“我没回来,不准掀锅。”
    师父走后,锅里喷出异常的香气,小徒弟出于好奇,搬开石头,揭开锅盖,原来锅里煮着一颗参童,香气冲鼻,小徒弟掏下一块放进嘴里一尝,味道又甜又香,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干脆吃光为止,连汤也喝个精光。
    就在这时,师父急急忙忙的跑了回来,小徒弟一急,在寺里跑了几步,顿觉两脚轻轻飘飘,然后腾空飞翔而去,师父一看这般情形,知道“参童”被小徒弟偷吃了,懊恼莫及。
    原来红兜肚小孩,是那棵人参变的。
    老红松树下长着一对人参,自从那棵“参童”被老和尚挖走以后,剩下的这棵人参对着老红松哭哭啼啼,老红松说:“好孩子,别哭了,我带你到关东去吧。那里人烟稀少,我可以永远保护着你。”
    人参不哭了,就跟着老红松,从山东逃到了关东深山老林,就在长白山上安家落户。
    从此以后,关内人参逐渐消失,而长白山的人参却愈来愈多。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