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十代故都之南齐王朝④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6244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四、十代故都之南齐王朝④文/肖尧
    (5)忍辱以待。
    元徽四年(476年)6月17日,刘宋加授萧道成为尚书左仆射(相当于朝廷宰相),刘秉为中书令。是年7月,久蓄逆志的南徐州刺史建平王刘景素,自恃是刘义隆长孙,又有勤王之功,意欲夺取帝位。在京口召集将士数千人策反。萧道成果断征讨,激战于京口万岁楼下,很快刘景素兵败被斩。
    升明元年(477年)6月的一天,时年15岁的小皇帝刘昱突然闯入领军府,当时天气炎热,萧道成赤膊午睡,刘昱把萧道成叫醒,让他站在室内,在他肚子上画一个箭靶,自己拉紧了弓,就要发射。萧道成吓得连声高喊:“老臣无罪!”左右侍从也惊恐不安,连忙上前劝皇上用骨簇箭(是一种不带镞箭头的演习所用的箭支,不会伤人)相射。乃取骨簇箭,一发即中萧道成肚脐。小皇帝投弓于地,大笑曰:“此手何如?”萧道成这才幸免于难(应验了大难不死,必有洪福的名言)。刘昱对萧道成的威名十分畏惧忌恨,曾亲自磨短矛,说:“明天就杀萧道成。”陈太妃骂他说:“萧道成对国家有大功,如果杀了他,谁还为你尽力!”刘昱才住手。
    萧道成忧愁恐惧,与尚书令袁粲、中书监褚渊密谋废黜刘昱,另立新君。袁粲态度比较暧昧。有人劝萧道成回广陵起兵,萧道成也未采纳。一天,效忠于萧道成的越骑校尉王敬则来到萧道成府邸,说:“为萧将军成其大业,我去打探小皇帝刘昱的行踪,每日向将军禀报。”之后王敬则不畏辛劳,每晚出行,身穿黑衣伏于皇帝出行的路边查看刘昱的举动,探听他的言行。凡有重要情况必详细向萧道成报告。萧道成又对命王敬则暗中拉拢刘昱左右,王敬则依计行事,很快将刘昱身边的杨玉夫、杨万年、陈奉伯等10多人拉拢到身边,伺机对皇帝行事。
    升明元年(477年)7月初七晚,杨玉夫等到刘昱呼呼大睡时,与杨万年合伙取下刘昱的防身佩刀,砍下刘昱的人头,连夜送给王敬则,王敬则又亲自将人头送到萧道成的领军府。
    次日晨,百官临朝。萧道成传皇太后懿旨,列数刘昱罪状,废为苍梧王。立时年11岁(一说8岁)的安成王刘准即帝位,史称顺皇帝。改年号,实行大赦。
    宋顺帝刘准(469—479年),为刘宋的末代皇帝。史书记载为宋明帝刘彧的第三子,其实是发动叛乱的桂阳王刘休范的亲生儿子。最早封为安成王。
    7月13日,刘宋中领军萧道成亲自坐镇东府。15日,任命萧道成为司空、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袁粲为中书监;加授褚渊开府仪同三司;刘秉为尚书令,加授中领军;晋熙王刘燮为扬州刺史。
    刘秉原来以为尚书省总揽全国政务,由皇族主持,政权就可稳固。想不到萧道成手握军权,把心腹同党安排在重要位置,独断专行。褚渊又一向站在萧道成一边,刘秉与袁粲束手无策,不能有所作为。20日,任命尚书右仆射王僧虔为尚书仆射。25日,任命武陵王刘赞为郢州刺史,萧道成改兼南徐州刺史。
    12月12日,沈攸之派辅国将军孙同等,相继顺长江东下。沈攸之写信给萧道成,认为:“幼主昏暴疯狂,你应与朝中大臣秘密商议,共同报告太后,下令废黜。怎么可以勾结他的左右侍从,下手杀害,甚至不肯早日入殓下葬,致尸体生蛆,爬到门户之上!……另外你把朝廷的旧臣,纷纷驱逐,全部安排你的党羽,宫殿官署的门禁钥匙,都由萧家的人掌管。……你既然有灭亡宋国的野心,我岂敢捐弃申包胥乞秦救楚的节操!”朝廷听到这个消息,惊恐万状。
    18日,萧道成入宫坐镇,命侍中萧嶷代替自己镇守东府,抚军行参军萧映镇守京口。20日,任命郢州刺史武陵王刘赞为荆州刺史。21日,任命右卫将军黄回为郢州刺史,率前锋各支军,讨伐沈攸之。
    22日,尚书左丞济阳人江谧,建议朝廷授予萧道成黄钺,顺帝刘准批准。萧道成命吴兴太守沈文秀为督吴、钱塘军事。沈文秀逮捕了沈攸之的弟弟、新安太守沈登之,诛杀沈家全族。
    26日,萧道成出居新亭,对骠骑参军江淹说:“天下大乱,你认为形势如何?”江淹说:“成功失败在于德行,不在于人数的多少。你具有雄才大略,这是第一胜因。你宽宏大量,仁爱宽恕,这是第二胜因。贤能的人才,愿意为你竭尽全力,这是第三胜因。民心归附,这是第四胜因。奉天子之命,讨伐叛逆,名正言顺,这是第五胜因。”
    沈攸之攻击郢城,历时30多天,不能攻克,逃亡的人却无法制止。沈攸之率残兵西返,距江陵一百余里,得知江陵城已被张敬儿占领,士卒再度逃散。
    升明元年二年(478年)2月,沈攸之走投无路,跟他的儿子沈文和逃到华容边界(今湖北监利县),在栎树林中上吊自杀。21日,乡民砍下沈攸之父子人头,送到江陵。张敬儿把沈攸之父子的首级放到盾牌上,用青布伞盖在上面,到各集市上展览,然后送到建康(今南京)。
    4月,萧道成认为黄回终究是祸患,于14日,在东府召见黄回,命桓康率数十人,一一列举黄回的罪状,连同黄回的儿子竟陵相黄僧念一并斩首。
    之后,齐公萧道成派人杀了杨运长和企图谋反的临川王刘绰(刘义庆的孙子)兄弟及其党羽。
    9月初二,顺帝下诏,赐给萧道成持有黄钺,任命他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傅,兼扬州牧,上殿时可以穿鞋佩剑、入朝时不必快步小跑、奏事时不称名,使持节、太尉、骠骑大将军、录尚书、南徐州刺史等官职,仍然如故。萧道成坚决辞让特殊的礼遇。
    至此,萧道成已经完成了称帝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6)建立南齐。
    建元元年(479年)3月初二,顺帝刘准任命太傅萧道成为相国,总领百官,封给他10个郡的封地,号称齐公,颁赐九锡,让他仍然担任骠骑大将军、扬州牧、南徐州刺史。萧道成三让,公卿敦劝固请,乃受。顺帝颁诏决定,齐国的官职爵和礼典仪式,一概仿效朝廷。宋帝诏齐公10郡之外,随宜除用。以齐国初建,给钱5百万,布5千匹,绢5千匹。初四,顺帝任命萧道成的世子萧赜兼任南豫州刺史。
    4月初一,顺帝刘准进封齐公萧道成的爵位为王,增加10个郡的封地。15日,顺帝以特殊的礼节对待齐王萧道成,将齐国的世子称作太子。
    建元元年(479年)4月20日,刘宋顺帝刘准颁诏将帝位禅让给齐王。当时司空兼太保的褚渊等人奉皇帝玺绶,率领百官来到萧道成的齐宫,而萧道成辞让不受。百官又再三恳请,兼太史令、将作匠(掌管宫室修建之官)陈文建奏符命曰:东汉历经196年禅让于魏;魏历经46年禅让于晋;晋历156年而禅让于宋;宋自永初元年到升明三年,共60年。“六”是亢位。历代都是六终六受,这就是天命。巧得是,后来萧道成一朝共23年,如果牵强一点,也正好有个“六”字,即2*3得“六”。
    因此,请萧道成顺应天时,膺符瑞称帝。群臣一再恳求,“太祖(萧道成)乃许焉。”经朝臣们商议,选定黄道吉日,萧道成举行了隆重的即位大典。
    礼典结束以后,顺帝坐着彩漆画轮的车子,出了东掖门,前往太子的府邸。顺帝刘准问:“为什么今天没有器乐演奏?”周围的人都没有回答。可见皇帝年龄太小,被人篡了皇位,撵出宫去了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右光禄大夫王琨是王华的堂弟,在晋朝已经担任了郎中,到了此时,他抓着车上悬着的獭尾痛哭着说:“人们都为长寿高兴,老臣却为长寿悲哀。既然此身不能够及早死去,所以才屡次目睹今天发生的这种事情!”他呜呜咽咽地哭泣着,难以自制,百官也都泪如雨下。
    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4月23日,萧道成即皇帝位于建康南郊,设坛柴燎告天。萧道成在群臣的拥戴下,登上皇帝的宝座。群臣山呼万岁,一片俯拜之景,耳边尽是歌功颂德之音。回到宫中,萧道成改升明三年为建元元年(479年),大赦天下。至此,齐朝正式建立,史称南齐。
    【正好在修改到这段文字时,看到《现代快报》2008年5月14日的一篇题为“江宁疑现六朝南郊祭坛”的报道。报道说:“江宁上坊青龙山像一条巨龙,横卧在大地上,树木郁葱的赵家山和梅家山,一左一右,躺在青龙山的旁边。考古专家说,从1500年前开始,赵家山一带就被认为是风水宝地……他们发现六朝的南郊祭坛似乎就在这里!”报道还说:“在疑似六朝祭坛边,专家指着南方说,那时梅家山,当地村民传说,那里是个娘娘坟,也有人说是公主坟。……”本篇按照史书上的说法,也多次提到“皇帝”在南郊祭祀后登基,萧道成设坛柴燎告天,是否也就在此?】
    萧道成封宋帝刘准为汝阴王,筑宫丹阳县故治,行宋正朔,车旗服色,一如故事,上书不为表,答表不称诏。意思是,萧道成与汝阴王刘准之间没有君臣之分。其实,这都是表面文章,实际上根本做不到。
    4月11日,萧道成封赏辅佐自己建立新朝的功臣,褚渊、王俭等人晋升爵位,增加封户,各有等差。隐士庐江何点(何胤、何点兄弟是刘宋玄言名家何尚之的孙子,通儒学。何点曾著《齐书》讥刺禇渊、王俭背叛宋室)对人说:“我已经把《齐书》撰写完毕,有一段论赞是这样说的:‘褚渊既是世家大族,王俭也是国家的精英。他们连自己的舅父都背叛了,又哪里有功夫顾惜自己的国家!’”何点是何尚之的孙子;褚渊的母亲是刘宋的始安公主,继母是吴郡公主,自己又娶了巴西公主;王俭的母亲是武康公主,自己又娶了阳羡公主。所以,何点才有这种说法。
    5月,萧道成派人杀死了汝阴王刘准,追谥为宋顺帝。降原来刘宋的诸王皆为公。
    20日,萧道成杀害了刘宋宗室阴安公刘燮等人,对这些人家,无论老少,一律处死。前任豫州刺史刘澄之是刘遵考的儿子。由于他与褚渊交好,褚渊便替他再三讲情说:“刘澄之兄弟并不通晓军事,况且他们与刘氏的宗支关系又很疏远呢。”所以,只有刘遵考的家族得免于一死。
    6月14日,萧道成立皇太子萧赜。立皇子萧嶷为豫章王,萧映为临川王,萧晃为长沙王,萧晔为武陵王,萧暠为安成王,萧锵为鄱阳王,萧铄为桂阳王,萧鉴为广陵王,皇孙萧长懋为南郡王。葬宋顺帝于遂宁陵(今南京栖霞区新合村北)。10月,汝阴太妃王氏卒,谥曰宋恭皇后。
    萧道成即位后,觉得建康居民成份复杂,存在着许多奸恶的盗贼,高帝打算设置符信,编制军民户籍,以五人为伍,以便孝察。右仆射王俭进谏说:“京城地区,各地人员汇集,如果一定要手执符信,事体既很烦琐,在情理上说,就难以持久,这就是谢安所说的‘不这样怎么可以叫做京城’的意思了。”于是,高帝取消了原来的打算。
    建元二年(480年),为了增加直接控制的户口,提高赋税收入,扩大徭役的负担面。齐高帝下令扩大清理户籍,专门设立校籍官,置令史,指派虞玩之主持黄籍的清查。以宋元嘉二十七年(450年)户籍为基准,重新制订明确的法令整理户籍。违法者应该自首悔过,如果执迷不悟,就一定要依照命令加以制裁。倘若谎报隐瞒,州县官吏与违法者一同治罪。但校籍工作弊端百出,贫苦人民常被诬为户籍诈伪而“却籍”(即经检出的伪冒户籍,要被罚充远戍),同时也侵犯了庶族地主的利益。其实这项工作自宋明帝泰始三年(467年)就开始了,至宋后废帝元徽四年(476年),扬州九郡的黄籍上,被检查出诈注户籍的就有71000余户。萧齐政府只是继续开展了这项工作而已,在萧道成死后不久,即因反对校籍而引发了唐宇之暴动。
    永明八年(490年),齐武帝萧赜被迫停止校籍,并宣布“却籍”无效,对“却籍”(取消户口)而被发配戍边的人民准许返归故乡,恢复宋末升明(477—479年)以前户籍所注的原状。许多庶族地主和商人因而取得士族所具免赋役的特权。
    由于各部落蛮人屡次制造叛乱,高帝决定从荆州与扬州两地分出一部分另设巴州,以便镇守。高帝任命三巴校尉明慧昭为巴州刺史,兼任巴东太守。这时,南齐境内拥有23个州,390个郡,1485个县。
    萧道成在位期间,大戮宋之宗室,手段十分残忍。据《南史•宋本纪下》记载:“宋之王侯,无少长,皆出死矣。”即皆被萧道成杀了。为什么萧道成要大肆杀戮刘宋宗室,道理很简单,想想当年刘宋朝苍梧王刘昱曾拿萧道成肚脐作为箭靶练习射箭,如今萧道成也当上了皇帝,有权有刀在手,此仇不报更待何时。
    (7)精心治国。
    齐高帝萧道成为了加强建康城的防务,于建元二年(480年),着手改建建康城墙,用砖砌筑。《资治通鉴》载:“自晋以来,建康宫之外惟设竹篱,而有六门。会有发白虎樽者,言‘白门三重关,竹篱穿不完’。上感其言,命立六门都墙”。《南齐书•高帝纪》明确记载:建元二年“五月,立六门都墙”。建康都城砖砌城墙始于南齐,南齐一代,建康都城有所兴筑,城郭改观,而皇帝荒淫,也造成了城市的大破坏。
    建康城原为土墙篱门,萧齐政府将原来的土城墙全部改建成城砖砌城墙。这样,建康城才成为真正坚固的堡垒,城郭改观。所以说,建康都城砖砌城墙始于南齐一代。自从晋朝以来,建康宫室的外城只是用竹篱环绕着,有6个大门。适逢有人揭开白虎樽的盖子,饮酒进言说:“建康白门三层关,竹篱穿破不完全。”齐高帝被这个人的话感动了,便命令改建城墙。
    在南朝以前,东晋建康城的中心在今天的总统府一带。东晋建康都城实际上只是一座内城,类似于后来都城中的皇城。城内主要是宫城和官署兵营,一般居民,乃至文臣武将并不住在城内,商业繁华区也不在城内,而皆集于城南秦淮河两岸。为了保卫建业城的安全,东晋在城的周围还筑有一系列城堡,从各个方位拱卫都城。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石头城,另外还有新亭垒、白下垒、丹阳郡城等。东晋中期重修过建康城。由于东晋皇室都是“南漂”的魏晋旧族,对北方旧都恋恋不舍,所以基本上是仿照曹魏邺城和魏晋洛阳城的布局,对建康城加以改造。再经南朝各代扩充、改建,调整了东吴建业的散乱布局,形成了中国都城特有的以中轴线为基准,主要建筑物左右对称的极其规整的风格。建康城的这种布局,又成为以后北魏重建洛阳城的范本。
    东晋、南朝建康城的范围并末扩大,与东吴时建业基本相同,仅是个政治统治中心。西明门至建春门,一条横街东西贯通,将都城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北是宫城,南为朝廷各台省所在地。也有皇亲国戚住在都城内的,但为数甚少。重要商市、居民区以及宰相大臣的宅舍别墅,则都在城外。宣阳门到朱雀门之间的御街是建康城的中轴线。御街两侧分布着大小官廨和军营。它与从宫城大司马门前经过的东西横街构成了“T”字形的骨架,形制非常规整。
    到了梁武帝时期,是六朝建康城市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建康外郭城的范围,据《金陵记》:“梁都之时,城中28万户,西至石头,东至倪塘(今南京江宁方山附近),南至石子冈,北过蒋山(今紫金山),东西南北各四十里。”据此可见,建康城在当时的实际范围很广,它囊括了秦淮河北岸的建康宫城、都城、石头城、东府城、西州城(今南京市朝天宫西望仙桥一带。因在台城之西,且为扬州刺史治所,故名)及其附近区域,还囊括了秦淮河南岸广大市廛(chán)民居所在地。
    然而,好景不长。梁武帝时的侯景之乱,不但中断而且毁灭了建康城的发展。经过侯景之乱的打击,梁朝一蹶不振,由盛转衰。
    陈朝取代梁朝后,仍以建康为都,虽然陈朝统治者有计划地对被毁坏的建康城进行了修复重建,但已难复旧观。
    隋开皇九年(589年),隋文帝杨坚率隋军攻破建康,俘获陈后主陈叔宝,陈朝灭亡。隋军占领建康城后,为了杜绝覆灭王朝的复活,对建康城实施“平荡耕垦”,将繁华的建康城夷为平地,化为农田。南京城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至此六朝建筑,基本荡然无存。
    齐高帝萧道成在位期间,限制诸王营立私邸。他一即位,就下诏说:“二宫诸王,悉不得营立屯邸,封略山湖。”提倡节俭自奉,要求:“后宫器物栏槛以铜为饰者,皆改用铁,内殿施黄纱帐,宫人著紫皮履,华盖除金花瓜,用铁回钉。”同时,禁止民间使用各种华丽饰物,不得将金银制成金箔银箔,马鞍等不能使用金银装饰,不能用金、铜铸像等等,甚至不准织绣花裙,不准穿着锦鞋等(这些做法好象有点过分,民间穿什么、用什么,管你皇帝什么事,你自己节俭就足够了)。这种要求和做法“历代所未有”。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