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序章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4050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相传天地未形成之时,宇宙只不过是一团混沌的原气,无边无际,暗无天日。后盘古开天辟地,尽其所能,百般造化,使得清气上升,谓之天;浊气下沉,谓之地。至此天圆地方,天地成形。盘古死时,四肢化为四方奇峰,脏腑化为山川河流,五官化为日月星辰,呼吸化为风霜雨露,以致世间又有诸般巨变。盘古开天地造川河之举,在诸般神灵之中,实乃居功至伟。
光阴似箭,弹指间又不知过了千年万年。世上又出现一位与盘古齐名的神仙人物——女娲,相传女娲乃天地孕育之神奇女子,她于世间游历时见山清水秀、野兽成群、飞禽成帮,感叹盘古鬼斧神工之余,发觉世间竟无一灵性之物以主宰和掌管万物,遂想以己之力,弥盘古之憾。于是女娲精选黄河之土,细细照自己模样捏成人形,并向泥身吹出阴阳之气,泥人竟可直立行走,且能言会语,更神奇之处是泥人受阴气者,便成女人,受阳气者,便成男人。女娲喜不自胜,于是夜以继日捏造,后因女娲疲累,便想出便捷之术,以绳挥泥造之,于是世间各处,始有人类足迹。
自古物以类居,女娲所造之人,自然也以群分。地有东西南北中,人类各占其一,亦分五族,并冠之称号:东方日出之地,称为赤焰族;西方日落之地,称为乌泱族;南方多山,称为高山族;北方多沙,称为流沙族;中原多水,称为神水族。纵观四方大地,东西南北土地贫瘠,气候多变,野兽出入,实乃亘古荒芜之地,人们大多缺粮少水,生活苦不堪言,但四方人在与野兽搏斗的过程中,却也造就了粗犷豪迈的风格。而中原多水,土地肥沃,气候温润,适于作物,中原之人几番耕耘,竟能衣食无忧,其乐融融,加之无百兽之扰,更无风雨之灾,日子不知要比四方百姓强多少倍,故中原人较四方人相比,多显精瘦,干练。
女娲造人本是善意,可她竟没想到人性本恶,在短暂的和平相处之后,各种争端便风起云涌,开始仅为族内衣食住行等鸡毛蒜皮之事,后竟发展为族与族之间的冲突,不时有刀枪杀戮之骇事发生,究其原因,可概括为“利益”二字,大多是想把别族利益占为已有,尤其是中原之地,那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令其余四族垂涎久矣。泱泱神州,竟无一天太平之日。
但毕竟由于女娲造人手法不同,同样是人,也有聪灵愚笨之分,大凡女娲亲手捏造之人,往往天资聪慧,在连年的冲突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一方领袖。而那些挥绳所造之人,大多愚笨木衲,并无过人之处,只能默默无闻,充当贩夫走卒、布衣百姓的角色。
正当人类为世俗之事争锋相对之时,天地竟又有巨变,十日当空,荼毒万物,土地崩裂,草木焦萎,万兽悲鸣,民不聊生。其惨烈景象,远比人类五族之争,可谓神州之一大浩劫,人类在这场浩劫中徘徊在灭绝边缘,竟一时忘了种族之争,更有大智慧大聪灵者幡然醒悟:所谓争名夺利,与生死相比,又何足道哉。于是参破世道,大彻大悟,从此或隐居山野,与世无争,或云游四方,扶危济困,一时为天下人赞。
放眼天下,历史似乎惊人地相似,每当天地异变之时,必有大智大勇者拯万物于水火。时有远古神仙后羿,见天地之惨状,誓扭转乾坤,以救万民。于是取厉兽之骨皮,炼为神弓,化四方之精气,融为利箭,一气射落九日,其中三日坠于中原北部荒凉之处,形成方圆百里之巨大石坑,其后几十年不断有雨水和地下水注入,竟成一方湖泊,人称落日湖。三日坠于中原东部之森林,并引发森林大火,雄雄火苗扬起滚滚浓烟,遮天蔽日,即便是在白昼,也伸手不见五指。大火燃烧十余日后逐渐熄灭,但烟尘直到数月后下了一场暴雨才彻底消散。而另三日,却不知坠于何处,竟从大地上找不出一丝痕迹,也许它们在下坠时,就已经灰飞烟灭了罢。
至后羿射日止,天地再不曾有任何异动。中原大火熄灭后,饥饿之众前去那片被烧毁的森林,试图寻找些在火中殒命的野兽以之为食,却意外发现一个巨大火坑,火坑中央有一碑状物高高突起,此物不知是何材料,于天火炙烤之中竟光洁如玉,上有十六大字:神魔鬼道,天之玄妙,万千变化,不离其宗。细察之下,众人竟发觉碑上文字不是人工雕凿,而是天然纹理拼合而成。碑后是密密麻麻的符号,似是碑身铭文,怎奈众人看后无一知晓其意,便弃石而去。
石碑之事,不久便在五族之中散播开来,虽不断有人前来查看,但大多是带着好奇之心,碑上十六个字的含义隐讳,似有什么重大秘密藏于碑中,但可惜无人能解,于是也就看看便罢,时日一长,这块碑也就渐渐被人们忘却。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人们对十日炙地的恐惧也逐渐消退,开始恢复各自族内的生产,再加上参破世道云游四方之人的游说,各族之间的争斗暂时平息,神州大地上,竟出现女娲造人以来少有的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有一人,始终对石碑之事念念不忘,他便是神水族的领袖——云破。云破乃女娲娘娘亲手所捏之灵性人物,为研究石碑,他竟不顾林中蛇虫之险,在碑前搭屋而居,日夜参悟。起初毫无进展,数月后居然小有所得。直到有一日,他注视碑身铭文良久,忽然仰天长笑,也不知他用手在碑身的某些地方一番捣弄,石碑竟从中间缓缓裂开,分为两片跌落于地,顿时一道霞光从碑内喷薄而出,直冲天际,引来满天满林的瑞气。尤其是林中,因为距离石碑最近,瑞气也就显得最重,在脚下四周起伏升腾,恍如仙家境地,四周鸟鸣不绝,清脆悦耳,却不知这些飞鸟是从何而来。原来碑上铭文,便是石碑破解之法。云破吃惊之余,细细向石碑看去,却发现碑中平平展展地放着一物,乃是一本厚书,书皮古朴凝重,上书“仙道”两个大字。云破隐隐觉得此书来历大不寻常,于是打开细看,首页几行小字映入眼帘:“纵观天地,最奇莫过于神鬼之术,其高深莫测,非一般人所能掌握。但溯其源,却尽出于此书。境由心生,后悟其道,乃至修炼有成。故虽本同源,却因修道之人心境之别,而修道之果差矣……”细细品读,云破惊觉此物乃是仙人修炼之书,本是天宫之物,却不知因何堕落凡尘。于是云破速回本族,召人抬回两片石碑,并专造一室,供奉石碑和仙书,日日详加钻研,每每颇有所悟。一日,云破参照书中铸剑之法,将两片石碑分别铸成两柄宝剑,一柄刻“天姝”二字,一柄刻“仙娈”二字,悬于壁上。两剑乃是天之陨石所炼,其神秘和威力,自然可见一斑。
只是这石碑仙剑之事,却给神水族带来一场浩劫。当日林中破碑之时天空瑞气涌动,早就惊动距离较近的东方赤焰族,为探其原因,赤焰族派探子化装百姓混入中原千方打听,终于了解石碑仙剑之故事,得知书中竟有神鬼修炼之术,族中领袖大喜,于是精点本族高人,于月黑风高之夜潜入神水族,巧妙避开守卫之士,将正在研读仙书的云破用暗器刺伤,然后破门而入,企图夺书而逃。怎奈他们低估了云破实力,云破虽被刺成重伤,但必竟是大智大勇之人,加以研读仙书已有时日,多少掌握仙术之皮毛,又取两柄仙剑在手,所以虽然赤焰高手功夫了得,却被云破打斗缠住,竟一时不能得手,反而赔上数条性命。但一来凶手人数众多,且均是顶尖高手,二来凶手夺书心却,下手狠毒,云破以寡敌众,渐渐处于下风,片刻之后,身上已有数个伤口,鲜血喷涌,最后终于脱剑倒地,但云破双手却死死抓住仙书,不肯松手。这时屋外喊杀之声四起,想必是神水族人听到屋中异响,救援而来。凶手大急,群起或刀砍,或脚踢,想迫使云破放手,怎奈云破把书看得比性命还重,全身气力都蕴聚于手,众刺客一时难以得逞。眼看神水族人将至,赤焰刺客只能丢却兵器,伸手于云破手中抢夺。但见一方是拼命护守,一方是志在必得,混乱之中,一声脆响,仙书竟从书脊之处被生生撕成两半,前半卷依然在云破手中,后半卷却已然握在了赤焰人手里。双方一时大怔,谁也没有想到,传说之仙家宝贝竟在自己的手中化为两截。但事已至此,只听神水人喊杀声近在门外,再到云破手中争抢另一半仙书已然来不及,还是赤焰领头之人反应快,对同伴大声喝道:“走!”一时间,众刺客纷纷醒悟,无不使出看家本事夺路而逃,只是最后一个刺客,扫视之下,瞥见离他几步之遥的一柄仙剑,在他离去的那一刹那,他的手伸向了那柄仙剑……
神水族人赶到之时,除了地上的数十具尸体,别的刺客已不见踪迹,四处搜寻亦无果,真是来无影,去无踪,足可见刺客身手之矫健。而云破却已经奄奄一息,只有一息尚存。场中人只见云破身上或因刀枪刺入而皮开肉绽,或因拳打脚踢而青紫臃肿,原本一身雪白的衣衫此刻更是被血浸得殷红,可怜一代英雄人物,竟落得如此下场。而原本两把仙剑,竟只留“天姝”一把,另一把却不知去向,多半被刺客所掠,场中族人无不悲愤交加,尤其是其中一少年,悲愤之情更甚,他便是云破之子——飞浪。云破只对双手紧紧攥着他的衣角的儿子说了两个字:“仙……书……”便溘然长逝。云破死时,竟不能瞑目,那生命中最后一刻被永远凝固的眼神,是对仙书损毁的自责,是对刺客偷袭的愤慨,还是对未能尽参仙书的遗憾,只有那颗已经停止跳动的心脏里,才有真正的答案。
仙书一劫,使得神水和赤焰有了不共戴天之仇。云破死后,其子飞浪被拥戴为新的领袖,飞浪为报赤焰杀父夺书之仇,亦为了却其父未尽之心愿,日夜参悟研读半卷天书。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飞浪化悲痛为力量,在天书上倾尽心血。飞浪本是云破之子,继承了云破的聪颖智慧,再加上自己悟性极高,待读完半卷天书后,已然能腾云驾雾,驱风布雨,极尽神人之能事,于是将所得之法一一教于族中之人,并根据各人所长,精修天书中的种种法术,中原神水族,日渐演变成神人辈出,高手如云的神水帝国。
而此时,东方的赤焰也日渐强大,得到了后半卷天书的赤焰族也如中原神水一样,参悟天书后也极尽神人之能事,尤其是他们的领袖,如今的赤焰帝国国君洪炎,其修行竟不在飞浪之下。半卷天书的修行已然如此,不知修行完全卷天书之人,又会有怎样惊世骇俗之法力。只是天书内容,均为两族人所保密,外人从不得而知,故神州大地,也未有如此之奇人出现。
而原本五族之中的其余三族——高山族、乌泱族、流沙族,可怜他们无天书得以修行,遂一直平平庸庸,真正沦为凡人,更无实力与神水赤焰相争,再者他们三族,地理偏僻,也不是什么玲珑之地,而赤焰只窥中原之沃土,神水只图国人之仇恨,两个帝国均无心顾及三族之事,故而这三族非但没有灭族之忧,相反日子过得安安稳稳,太太平平。
天下之势,到此已成。我们的故事,也就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