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对于打小报告的官员,清仁宗嘉庆帝是如何处理的?皇帝训谕一例二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699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作者:史遇春
二
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农历六月二十九日,上谕:
昨日巳刻(上午9点至11点),英和忽然向内呈递了密封的奏片(所谓奏片,即军机处在办理公务时,以较为简化的奏摺,具奏请旨或议覆事件;奏片并不开写具奏人的衔名,直接言事,文末书“谨奏”。)。
收到英和的奏片之后,朕觉得事关重大,于是,便亲手拆看了该奏。
英和在奏片中称述,道是:
“今天,刘权之与戴衢亨都已上奏请假;这二人经请被派,进城去查验面见月官了;臣特恳请,晚膳之后,与庆桂、董诰一同接受圣上召见,有要事需要面奏……”
于是,朕很快就召见了英和、庆桂、董诰三人。
据英和当面奏称,说是:
“刘权之这个人,平日里在朝堂上的名声就属于很平常的那一类。这一次,军机处行走的军机章京里面,有中书、笔贴式等官员,这个时候,已经到了应该进行保奏的期限了。为了处理这一状况,我先与庆桂等人进行了会商,议定将内阁典籍齐嘉绍、中书蔡炯、刑部笔帖式武尔通阿三位官员上奏,拟请升进他们为主事。”
“在这次会商过程中,刘权之认为,内阁中书袁煦也应该列入上奏升职的名单。他还说,袁煦是他的房师纪昀(晓岚)的女婿;并说是,纪昀在世的时候,曾经托付过他,让他照顾自己的女婿。”
“后来,经庆桂等人阻止之后,刘权之便拒绝在上奏请升相关官员的折子上具题自己的官衔名姓……”
军机章京在朝廷当班值日、理事办差,到了应该进行保奏的时限,就要按照制度规定,进行保奏。保奏时,军机大臣们自然应当查证相关情况,参照已有的惯例成规,核实军机章京在军机处行走的年月时长,考评军机章京平常在当差办事过程中是否勤勉审慎。处理这样重大的人事事务,军机大臣们理该和睦同心,严肃商讨,秉公保奏才是。
现在,刘权之因为中书袁煦是其房师纪昀的女婿,就要求在奏升官员的名单中将其列入,这在事实上就是徇顾私情,这本来就很不像话了。
昨天,朕询问庆桂与董诰,二人均称,说是刘权之确实讲过这些话。
今天,朕又把刘权之召进,当面就此事进行询问,刘权之自己也承认,此事的确属实。
刘权之的此种行为,就是明目张胆地瞻徇私情,就是毫不在乎社会的公议。
刘权之的错误与荒谬,实在是没办法可以说了、没办法再去说了。
事发当日,大臣们一起在商议奏升军机章京的人选问题,英和既然觉得刘权之的说法不对,他就应该在那个时候立即与庆桂、董诰、戴衢亨三人一起商量,并据实对刘权之的徇私行为进行参奏;其时,英和提议之后,庆桂等人若有对参奏刘权之有所顾虑、犹豫不决,那么,英和应该连庆桂等人一起参奏才是。
一起商议奏升军机章京的人选时,英和没有当面否定刘权之;情况出现后,英和也没有马上进行参奏;乘着刘权之、戴衢亨进城查验面见月官的空子,英和马上就上奏请求面见,这实在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路子。
英和在上奏请见时,恳求一同召进庆桂与董诰。但是,恳请召见的奏片乃是英和密封呈进的,而庆桂与董诰并不知道有密封奏片已经递进。
试问,在其他两人不知已有密奏的情况下召见,和恳请单独召见有什么差别吗?英和何不就恳请召见自己一人就行了?
英和面奏时,说是:
“这件事情,现在已经停止了,恳求圣上不必再询问刘权之了。处理刘权之的方式,就是借机找个事情,让他退出军机处就好了。”
英和说得这是什么话?
英和实在是太狂妄、太胆大了。
以前,和珅在职的时候,他虽然十分憎恶阿桂,但是,就和珅的地位,他也不敢公然说出这样的话来。现在,英和一个新进的后生,也就是在军机处学习办事的人,竟然可以讲出这样悖逆常理的话来,实在是无法无天了。
英和这样的人,如果不早加惩治,恐怕以后又要出(和珅一样的)大案子了。
这件事情交由保宁、朱圭、禄康、恭阿拉、明亮、邹炳泰、英善、王懿修会同查办处理:
一定要将刘权之严加议定处理;
英和议定处理;
对这一次军机出拟定保奏的齐嘉绍等官员,进行严格地审核查验,看看他们的履历、行止、风评、拟升职位等,是否符合规定,是否与成规惯例一致;
这些事情查证明确后,一并上奏。
查办之前,先做如下处分:
刘权之先革去太子少保,英和也革去太子少保,拔掉花翎,命令退出南书房。这两个人,都不要在军机处行走当差了,听候议定处理。
中书袁煦也须退出军机处。
嘉庆帝对打小报告官员处理的训谕已经讲完。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