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清王朝的官场风习,外官如何向京官送礼?从交情政治到贿赂公行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309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作者:史遇春
    二
    说到这里,顺便简单说说外官馈送京官的背景,以便对这一事体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清代的京官,在职位上,较地方官稍为清贵。但是,京官的收入却远逊于外官。单靠微薄的俸禄,要租房、要养家、要应酬、还要照顾亲族,这对大部分京官而言,是远远无法应付生计的。
    外官则不然,除了薪俸及朝廷发放的养廉银(京官无此项收入。关于养廉银,详见文后补充资料)外,其他各种收入,才是他们的大笔进项。当然,这并非是说,外官完全都是贪污受贿的。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外官可以利用地方行政、财政系统中的诸多“特性”,向乡绅民众设立不同的收费项目。
    京官与外官之间收入悬殊,但是,京官处在中央系统,他们有职务上的优势。所以,京官也可以利用行政系统的“特性”,去影响外官的铨评升降。
    基于以上情况,京官与外官外之间,相互之间都有借助对方需要,于是,基于双方收入的差异,便形成一种经济上的调剂。大小京官,莫不仰仗外官的冰敬、炭敬和别敬等。
    到了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公元1862年~公元1874年)、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公元1875年~公元1908年)以后,外官对京官的馈送,已经发生了变化。
    此时,冰敬不再是京官普遍的进项,而是变成了专有馈送:冰敬成了督抚(总督和巡抚合称督抚,明清两代的地方军政长官。)送给军机处京官(大臣)的专项礼金。
    此时,除军机处京官拥有冰敬和炭敬两项馈送外,其余京官就只剩下了炭敬一项馈送。
    冰敬、炭敬的礼金数目,以八两银子为起点,到三百两银子封顶。
    沈文肃(葆桢)向军机处送礼金,不分什么冰敬、炭敬、别敬等,他每年只送一次,每次每人送三百两银子。当然,军机处的大臣,也有不收他所送礼金的。
    至于地方官送给其他京官的炭敬礼金多少,则由地方官自由决定。
    外官馈送京官礼金的多少,一般根据两个标准:
    一是所要馈送的京官官阶大小;
    一是与所要馈送京官的交情深浅。
    外官对京官的馈送,最初的时候,大家都比较重视交情;到了后来,大家的关注点完全变了,基本上都是非常注重官阶(权势)了。
    原本,京官可以普遍获取的炭敬;到了后来,在普通京官中,炭敬也逐渐变得稀有了。只有那些与外官交情很好的普通京官,这个时候,才可以拿得到炭敬。
    也就是说,在冰敬被军机处专享之后,其他京官已与冰敬无缘了。
    再到后来,炭敬也逐渐集中为高阶官员享有;此外,只有数量较少的普通京官,需要依靠个人与外官的交情,才可以获得炭敬。
    不过,别敬还是比较普遍存在的。督抚、藩臬(藩臬指藩司和臬司。明清两代的布政使和按察使的并称。)等外官回到京师之后,除了“恭敬”朝中的权臣、亲贵之外,他们还会对自己的同乡、同年、还有那些他们所任职省份的京官普遍有所馈送。这种时候,所送别敬礼金的数目,基本上都是在十两银子左右。到后来,这别敬礼金的数目也有所缩水,竟然有人降低标准,只送六两银子。虽然别敬礼金的数目已经降低了标准,但是,因为京官日渐增多,对外官而言,这一趟下来,也要花费不菲的银子。
    笔记作者何刚德到京师任职之后,他的生活来源逐渐羞涩。经他计算,他每年能够得到外官的馈送,加起来也不过一百两银子。虽然说也就只有一百两银子,但是,对于何刚德在京师的生活而言,已经算是不小的贴补了。
    (未完待续)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