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陈寅恪先生笔下的女侠名姝:河东君柳如是小传之情定虞山钱谦益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689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作者:史遇春
    ——柳如是小传之情定虞山钱谦益
    那时,虞山〔位于江苏常熟〕钱谦益与云间陈子龙的声望相当、才学相侔。
    钱谦益,生于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一甲三名进士,即常说的探花;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明亡后,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建立南明弘光政权,依附,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为礼部侍郎
    钱谦益学识丰赡,也是一时翘楚。有史学著作《明史稿》,毁于火;有文学著作《牧斋诗抄》、《有学集》、《初学集》、《投笔集》,清代版被禁毁;另有《楞严经蒙抄》、《金刚心经注疏》等10余种。[
    说起来,钱谦益还算是陈子龙的先辈。
    因为在陈子龙那里算是碰了壁吧,柳如是心中肯定多少会有些不快。她是个自爱的女子,不可能死缠烂打。既然无缘,那就各自安好吧。
    不过,对于与陈子龙的这一段没有结果的倾慕,柳如是心中还是很在意的。所以,此后,她曾有些赌气、又有些说大话地对人讲道:
    “我看了下,这天下,只有虞山的钱学士才可以算得上是真正有才学的名士。我这一辈子要嫁人的话,就一定要嫁给才学和钱学士相当的人,不然,我宁可孤老终身。”
    柳如是的这番话,不知道怎么,后来就传到钱谦益的耳朵里了。
    当日,钱谦益对柳如是多少也有些了解。知道柳如是正值青春、才貌过人、技艺优长、清高自傲……钱谦益自然也会心动。因为,柳如是的这一切,其实都很对钱谦益的心思,当然,也很合他的口味。所以。对于柳如是毫不掩饰的爱慕与倾心钱谦益非常高兴。
    碰巧的是,那时钱谦益丧偶,他听到柳如是的话后,也随即欣然说道:
    “天下还有怜惜爱慕才学像这位女子的人吗?如果这个女子如此爱才,那么,我也要说一句话:如果才学不敌柳如是的女子,我也不会娶她,我更宁肯终身孤老!”
    钱谦益的门下有很多闲客,他们无事时,不是陪钱谦益诗酒宴游,就是和钱谦益一起品风赏月。
    听闻柳如是与钱谦益之间隔空的语言往还之后,钱谦益门下的那些闲客,就开始在二人之间穿梭,带话传信,引线撮合。
    直到农历庚辰年(推算,当在明思宗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的十一月,柳如是才和钱谦益初次见面。
    随后,两人便缘定终身。
    为了安置柳如是,钱谦益还特意为她建造了“我闻室”。
    据说,此室之所以叫做“我闻室”,就是为了呼应柳如是的“如是”之字。
    佛家最著名的经典《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通常所说的《金刚经》)的第一句便是“如是我闻”,钱谦益命名柳如是的居处为“我闻”,即出自此典。无论这种说法有没有根据,仅仅作为趣味相投的两个文人之间的恩爱小故事,多少也是有点意思的。
    这个“我闻室”,钱谦益费心费力、耗功耗财,只用了十天时间就落成。
    在“我闻室”里,柳如是和钱谦益并席近坐,一同进餐;两人围炉取暖,一起饮酒。
    那一年的冬天,柳如是和钱谦益初遇时的天气或许是寒冷的,但是,“我闻室”内的恩爱氛围是火热的,两颗相爱的心更是热烈的。
    此后,柳如是有《春日我闻室》诗,其词曰:
    裁红晕碧泪漫漫,南国春来已薄寒。
    此去柳花如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
    画堂消息何人晓,翠幕容颜独自看。
    珍重君家兰桂室,东风取次一凭阑。
    行文至此,犹记得清人笔记《觚剩》的作者钮琇就此诗有所评论,他说:
    这首诗中,大概是柳如是离了旧人,来从新人;面对如此情景,她因极其欣喜转而生出了莫名的悲伤。想当初,与旧人交好时,那些失去的东西让人想来十分遗憾;面对新人,恍若梦寐,眼前之人,就是梦中之人,恨不得快快结发,同心至白首之年。
    但是,对于清人笔记《觚剩》作者钮琇就此诗所做的评论,我有一些自己的意见:
    一、就整首诗来看,其意境中所展现的心情,不是急切的焦虑,而是独守的悲凉。
    二、诗题中有“我闻室”,诗句中嵌有“柳如是”,这肯定是有意为之。这表明柳如是与钱谦益的关系已经不是初遇时的轻浅,二人的情感,此时多少已经有些重深了。
    三、诗中的“泪”和“愁”,就诗本身看,主要是孤守、独处造成的。猜想此时,柳如是与钱谦益处于别离状态。
    因“我闻室”而起,关于柳如是的诗,先说到这里。
    (本篇结束,后续更精彩)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