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一章 阴谋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407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朕意已决,即刻草拟圣旨,鹿鼎侯回营后即刻整顿全军,尽快前往北境!”小皇帝不顾一众跪下的朝臣,语气中带着些许怒气。
“臣遵旨!”李崇听了立马跪下接旨。
小皇帝听了便说道:“此事不再商议,众卿有其他事便速速上奏,若无其他事就散朝吧!”
此事百官都还沉浸在小皇帝方才一怒之下的旨意里,谁也不敢发声,只有季侯爷听了缓缓站了起来说道:“陛下,臣还有一事要上奏!”
小皇帝看了季侯爷一眼,以为他还要出言阻拦,正欲怒斥,却听季侯爷接着说道:“陛下,鹿鼎侯府的小侯爷李承勋今年已有十七岁,按照鹿鼎侯府历代的惯例,侯府继承人都要入军营磨练,臣以为,正好可以趁此机会让小侯爷随军出征以磨砺领军只能!”
季侯爷此言一出,不仅李崇大吃一惊,就连小皇帝和一众官员也十分震惊。
“季侯爷!小儿入军与否是本侯家事,什么时候本侯的家事也需要拿到朝堂上来商谈了!”鹿鼎侯随后便厉声对季侯爷说道。
“鹿鼎侯,此事虽是你的家事,但也是国事,小侯爷如今是鹿鼎侯府的独苗,将来势必要继承鹿鼎侯的爵位,身为鹿鼎侯没有领军之能,这让陛下如何放心将左都卫交于他手,还是说鹿鼎侯已经早有打算,在小侯爷继承爵位之后就把左都卫的军权交还于陛下了,所以才一直不让他进军营。”季侯爷看着李崇,眼神中透着一丝狠毒。
“左都卫军权本就是陛下所赐,从来就不是鹿鼎侯府私兵,小儿将来是否要继承左都卫军权也全由陛下做主,季侯爷何需操心!”
“话虽如此,但鹿鼎侯府以武立足于朝堂之上,大齐人人都知道鹿鼎侯府以武立家,鹿鼎侯的爵位也正是因为鹿鼎侯府功勋卓著才赐,若将来小侯爷弃武从文,是否鹿鼎侯的爵位也要上交于陛下呢?”
小皇帝听着季侯爷话中字字带刺,分明有报复刚才一事之嫌,心中更加恼火了起来,便说道:“鹿鼎侯的爵位是太祖所赐,是为褒奖李氏先人护国之功,朕绝不可能收回鹿鼎侯的爵位,况且太祖赐爵位之时也并未要求李氏子孙世代为军,朕也以为承勋是否入军都是鹿鼎侯的家事,季侯爷在朝堂上提起未免多管闲事了!”
“陛下说臣多管闲事也罢,但臣还是要说一句,大齐自开国以来就没有文官统领军队的先例,鹿鼎侯爱惜幼子不舍得让小侯爷入军臣可以不过问此事,但将来小侯爷继承了爵位,只希望鹿鼎侯府别忘了将军权交还于陛下,让小侯爷安安心心在朝堂上做个文官就行了!”
小皇帝见季侯爷言语中仍旧有咄咄逼人之意,便对百官说道:“陵都军权世代就由鹿鼎侯府掌握,这是自太祖时就留下的惯例,到我朝才分成了左右都卫,这本已是大大削减了鹿鼎侯府的兵权,若小侯爷继任爵位后朕再收回兵权,叫朕如何面对鹿鼎侯府历代为国捐躯的先人。朕以为,小侯爷是否入军,如鹿鼎侯所说只是家事而已。今日早朝到此为止,众卿有事朝后递奏天机殿吧!”
小皇帝说完便从殿上走了下来,季侯爷看着小皇帝离开大殿,随后看了一眼李崇便匆匆从殿内走了出来,出殿之后并没有离宫,而是去了后宫太后的宫里。
李崇与一众官员出了大殿,此时与他关系亲近的一些大臣都围了上来,对他说道:“侯爷,方才朝上季侯爷之言看似无理,实则也是警告啊!小侯爷若是不入军,恐怕将来鹿鼎侯府真的会失去兵权啊!”
李崇听了说道:“众位大人,鹿鼎侯府是否掌握兵权并不要紧,眼下北境军情紧急,这才是头等大事,将来之事,本侯不想去想,现下只想赶回军营整顿左都卫早日出征收复失地!”
众位官员听了都点了点头,有人说道:“侯爷说的没错,收复失地最要紧,我等这些年受侯爷在朝堂庇护才没有被季侯爷打压,现在侯爷要出征北境,我等应该想的是侯爷不在朝中如何稳住朝堂局面,好让侯爷在前线没有后顾之忧才是!”
众官员听了都齐齐点了点头,李崇随即快速走出了宫门,骑上马便往城外的军营赶去。
季侯爷到了太后宫中,将早朝之事都告诉了太后,太后听完顿时脸色铁青,怒火中烧,说道:“皇上是不是疯了!左都卫全军前往北境也就算了,现在竟然还要将右都卫分出五万军力给鹿鼎侯!”
“娘娘!北境军情来的突然,臣也没想到陛下会做出如此决断,臣要阻拦时已经来不及了!就连臣提出让李承勋入军一事,陛下也全然没有听进去!”
太后听了沉着脸,紧紧捏起了手掌,过了一回儿,又说道:“调军之事,哀家会再劝皇上,至于李承勋的事,大哥可以在外做些手脚!”
“娘娘的意思是?”季侯爷有些不解地问。
“陵都城内好些年没传新的童谣了,大哥应该知道怎么办!”
季侯爷听了顿时恍然大悟,点了点头说道:“既然鹿鼎侯想要让这件事成为家事,那咱们就越要让它成为国事,甚至是天下事!”
太后点了点头,随后说道:“大哥快些出宫去吧,哀家即刻便去天机殿阻止皇上下旨调军!”
季侯爷听了便从太后宫中出来径直出宫了,在季侯爷之后,太后也匆匆从宫里出来,朝着天机殿赶去。
太后到了天机殿,此时小皇帝正在与中书令拟出兵北境的圣旨,太后进殿之时,小皇帝正要盖玺印,太后在殿门口见了立马高声对殿内说道:“听说皇上今日早朝发了好大的火,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事啊?”
小皇帝听到太后声音立马放下玺印走了过来,对太后说道:“母后消息还真是灵通,朕才刚下朝,母后就听说朕在朝堂上的事了。”
“哀家还不是担心皇上,有什么事同大臣们好好商讨便是,何必发火呢!”
小皇帝笑了笑说道:“母后既然听说朕在朝堂上发火,那就该知道北境城池失守一事。”
太后听了脸上的表情僵了一下,随后说道:“哀家听说了,这都是拜鹿鼎侯所赐,让皇上调动边境防军,致使边境城池无军可守,才会被北金得手!”
小皇帝听了脸一沉,立马说道:“那母后也应该知道,东勾兵临管城,若不是管城有几万士兵守城,如今管城及周边几座城池的百姓恐怕都已经被东勾残杀。北金虽然夺去了边境四座城池,但据前方回报,北金军入城后只是换了城防,并未杀害城中百姓,母后以为这件事,鹿鼎侯是有功还是有过呢?”
太后看着小皇帝阴沉的脸,突然心里一沉,渐渐有了一股不祥的预感,“哀家之见也只能算是功过相抵。等鹿鼎侯收复了失地,那才能真正算他有功!”
“母后此言有理,朕正准备下旨让鹿鼎侯领军十五万前往北境收复失地!”小皇帝说着走向案台。
太后连忙说道:“哀家记得,鹿鼎侯统领的左都卫只有十万军力,皇上说的十五万,是从哪来的?”
“除左都卫十万之外,朕准备在右都卫调出五万军编入左都卫与鹿鼎侯一同北上!”
太后听了立马上前说道:“皇上,此时万万不可,右都卫是陵都守军,调走五万士兵,陵都谁来守?”
小皇帝听了看了太后一眼,其实在太后进殿之时他就已经猜到了太后匆匆前来的目的,但他心意已决,由为了顾及太后颜面所以方才并没有戳穿,听了太后此言后,小皇帝突然笑着说道:“母后难道忘了,左右都卫是本朝新立,原本鹿鼎侯率领的陵都军就有十五万,陵都守军自大齐开国以来就只有两万,现在朕只不过是将陵都的防备回到前朝的状态而已,母后有什么好担心的!”
小皇帝说着走到案台前又对一旁的中书令说道:“顾大人,出兵的圣旨如此便无不妥了吧?”
中书令从太后进殿时行了礼之后就一直跪着,小皇帝一问他,他立马说道:“回陛下,此道圣旨并无不妥之处!”
小皇帝听了看了太后一眼,然后拿起玺印便盖了下去,随后让人将圣旨封好,让宣旨之人拿着圣旨出宫宣旨去了,太后从小皇帝拿起玺印的那一刻起就呆在了大殿内,心里的那股预感成了真,他怎么也没想到一向顺从的皇帝今日会在她面前违逆她的意思,而且似乎一切都是故意在做给她看。
太后从天机殿出来之后,已经是怒不可遏,但心里更多的是担心,从她结束垂帘听政还权的那天开始,她就担心着这一天到来,到现在这一天真的来临,她发现自己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圣旨下达之后,鹿鼎侯便开始着手整军准备北上,先时左都卫虽然已经做好了出军的准备,但由于右都卫有五万军力要编入北上之军,所以李崇不得不重新调整了全军。
圣旨下达第三日,眼看全军即将整顿完毕,此时陵都城内却发生了一件大事。
三月三日桃花开,鹿鼎侯府书生才
不拿兵戈爱纸笔,秀才出自将门里
李氏忠骨千千万,小生悬剑抚书案
十万铁骑功勋辉,书生领军大齐危
一日之间,陵都城内大街小巷传遍了这首童谣,陵都城内也谣言四起,人们纷纷议论鹿鼎侯府的小侯爷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连军营都从未进过,将来肯定没有领军之能,更有甚者四处散播鹿鼎侯府的辉煌将止于小侯爷之手。
自从谣言四起后,鹿鼎侯府早晚便关着大门,出入都在侧门,府内众人也对外面的谣言和童谣绝口不提,幸好这几日李承勋没有出门,所以对外面流传的东西仍旧一无所知。
但这股风很快就刮到了军营里,原本正忙于整军的李崇听了也不得不开始担心起来,除此之外,在中帐外守帐的苏泷也听见了那首童谣和那些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