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五章 走上新征程(二)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466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铁骏对于自己率部离开察北之后北平天津所发生的事情并非一无所知——他和赵老太之间的电报往来可是从来没断过,对于倭国政府和南京政府之间的扯皮他当然没有什么兴趣,他心里清楚现在两国之间所搞的什么外交交涉根本就是倭寇的烟幕弹——这也是倭寇惯用的“伎俩”。
铁骏成立了“海外华人救国先锋会先锋军”,听上去还比较“高大上”,但是他的计划里面并不准备在关内发展,他也不想和国共两党发生任何纠葛,特别是军事上的“摩擦”更是他心中的“大忌”。所以,这次出兵关外,他还是改变了自己最初的打算,原本准备派两千人支援关外,这次变成了五千。除了学兵团的将近两千人继续在察北接受来德曼先进而又残忍的训练之外,铁骏又让“老北风”张海天、高三元等人在老兵之中选择了几百人充实到“军情局”特别行动队当中,留在华北和“学兵团”一起作为自己的“军官预备队”,以应对非来可能发生的事情。
北风穿行在山谷中所发出来的刺耳的“口哨声”伴随着高大的针叶林在狂风的作用下相互推搡发出的“唰唰”声,给五千名全副武装正处于急行军当中的战士们增添了一丝丝烦躁,有些年轻的战士紧张的都想对着天空“吼”上一嗓子啦。现在的“海外华人救国先锋会先锋军”五千精锐轻松穿过赤峰和承德之间的山地,经过两天的急行军,已经来到了辽西重镇“朝阳”。
朝阳城是一座有17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别称“龙城”、“三燕古都”。朝阳城拥有灿烂的“红山文化”,被誉为“世界上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有着“东方佛都”的称号。朝阳城是东北地区进关的重要通道,自古便有“金朝阳、银赤峰,拉不败的哈达,填不满的八沟”之称。
朝阳城所在地区的地形非常复杂,层峦叠嶂,丘陵起伏,峡谷相间,沟壑纵横,只有小块山间平地和沿河冲击平原,主要山脉有努鲁儿虎山、凤凰山、杜岭山、大青山和大黑山等等,结构为“七山一水二分田”。
铁骏和唐聚五、董振堂等人带领战士们大黑山,何畏亲自安排战士们休息就餐,安排警戒、放出流动哨,以保证营区的安全。而铁骏和唐聚五、董振堂等人则爬到山头之上,利用昏暗的月光观察者即将穿越的平原地带。其实铁骏和他的主要助手们心里都非常清楚,真正的危险现在才算是正式开始了,五千人的部队可不是一两个人,随便躲躲都可以避开关东军和伪满军的搜查。这木大的目标,要想平安通过眼前这片大平原的开阔地带还真要精心策划一下才行。
铁骏带着自己的队伍想要到达的目标并不是赵桐的“救国先锋会少年铁血军”所在的辽南,而是位于辽东南的“凤城”。把“海外华人救国先锋会东北分会”总部设在这个地方是唐聚五提出来的,经过铁骏认真的“考察”,感觉到这个提议非常好,就采纳了唐聚五的建议。至于原因,铁骏自然有自己的考虑。
现在面临的问题,当然还是怎么不知不觉地通过眼前这片大平原。在铁骏如同“孙悟空大闹天空”一般将东北这个关东军的地盘搅得昏天黑地之后,恼羞成怒而又找不到那个所谓的“海外华人救国先锋会”人影儿的关东军开始了变本加厉的报复:第一就是加强对东北各个抗倭武装的围剿,但是这次大围剿又在铁骏的“干扰下”基本上以失败而告终;第二个就是进一步加强了对各个抗倭武装根据地的封锁,具体的措施当然还是在城镇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爱国者,摧毁抗倭救国组织,严密控制人民活动;在农村它们加紧推行“集团部落”政策,把分散居住的农户强行迁到它控制的“部落”中去,实行保甲制、连坐法;在抗倭游击区实行惨无人道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割断抗联部队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断绝抗联部队的给养来源,加紧经济封锁、政治诱降。
在加紧推行“集团部落”政策之后,东北抗倭武装的活动范围确实受到了一些限制,经济上也受到了很大损失,但是所好的是铁骏给他们“补充”的战备物资相当充足,并没有出现历史上那种极其艰苦的生存环境。
正所谓“有一利必有一弊”,“集团部落”对限制东北抗倭武装的活动范围、打击东北抗倭武装的经济活动确实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是大片“无人区”的出现也让铁骏钻了空子——铁骏的“旅行神器”可以轻松保证自己部队的所有物资供应,根本不需要到什么“集团部落”里去“打秋风”;而且东北本来就是地广人稀的地方,本就稀少的村庄又被合并到一起去了,留下来的空档正好给了这支军队以行动的空隙。
尽管利用自己的“旅行神器”,铁骏有很大的把握率领自己的部队通过这片平原进入辽东山区,但是第一次带大部队行动的铁骏还是十分谨慎。他和几位大将带着部队隐蔽在大黑山,就是在等待一个消息。
几乎与铁骏率领的五千士兵进驻大黑山同一时间,一支同样身穿红北极熊制式服装、携带红北极熊制式装备,轻重机枪和迫击炮一应俱全的军队穿过茫茫林海雪原,悄悄来到了本溪“南芬铁矿”的外围。
身着红北极熊军大衣、脚蹬高筒牛皮军靴的王凤阁趴在距离“南芬铁矿”倭国警备队军营不到两百米的一个山坡上,利用一块巨石作掩护,举着望远镜借助雪地的反光仔细观察着对面军营里的情况,而他身边还有两个和他的装扮一样的人也在用望远镜注视着倭国警备队的军营,一个是他的参谋长杨四同,另一个赫然就是“海外华人救国先锋会”军情部副部长、东北地区特务头子常胜利。
五天前,常胜利带着两个手下风尘仆仆地来到“海外华人救国先锋会抗倭自卫军”的密营老虎顶子要塞,在给“抗倭自卫军”带来两部电台的同时,也向抗倭自卫军司令王凤阁传达了最高领导人铁大会长的指示:命令他们务必在今天夜里赶到本溪“南芬铁矿”,并在天黑后向本溪“南芬铁矿”倭国警备队发动进攻。而且铁骏在命令中强调一定要打出声势,如果能够趁势拿下“南芬铁矿”解救出近万名“矿工”更好,但是如果接到住本溪和辽阳的关东军主力出动的情报,就必须马上撤离,退回老虎顶子要塞,等待新的命令。
为了保守这次行动的秘密,铁骏并没有将自己亲自带部队出关前往东北的计划告诉王凤阁以及赵桐二人,东北几个主要负责人之中知道行动计划的只有常胜利一个人。虽然对铁骏的命令不太明白,但是对铁骏奉若神明的王凤阁等人第一次接到铁骏给自己的行动命令,即使有些不明白也不敢怠慢,马上组织部队在常胜利和他的两个手下亲自引导下,以急行军的方式赶到“南芬铁矿”外围,并将几千人的大部队快速展开,做好了战斗准备。
常胜利在接到铁骏的电报之后,明白这是会长制定的“调虎离山之计”,就是要调开行军路上最大的拦路虎——驻守在辽阳城周围的倭国关东军第二师团。于是不敢怠慢的常胜利马上亲自带人潜入“南芬铁矿”,将“南芬铁矿”内外的情况摸了个清清楚楚,并且还在矿工中找到了自己的几个“老熟人”,都是跟着“老北风”张海天干过土匪的老弟兄。虽然铁骏没有硬性要求一定要打下“南芬铁矿”,但是对“南芬铁矿”已经了如指掌的常胜利却想要用一场大胜来迎接会长和主力部队的到来,因为他觉得拿下“南芬铁矿”的有利条件实在是太多了。
第一个有利条件是守卫“南芬铁矿”的关东军守备队只是一个不满编的步兵大队,人数不过七八百人,而且这支部队大部分都是临时召回的倭国侨民中的所谓“在乡军人”。所谓“在乡军人”就是已经退役的老兵,虽然这些人也算得上是经验丰富,但是毕竟离开军营已经已经有些年头了,其中大部分还都已经成家,回到部队并没有受到系统的训练,相比较巅峰时期的军事素质还有一定差距。再加上他们属于“警备部队”,也就是二线部队,装备比较简陋,基本上没有什么重武器,战斗力比起一线主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第二个有利条件就是“南芬铁矿”那将近万人的矿工,这些矿工的组成非常复杂,除了一部分当地老百姓之外,绝大多数都是被俘的原东北军、东北抗联、土匪等,甚至还有一部分老毛子以及倭寇从冀北冀东抓来的老百姓。常胜利早就开始对“南芬铁矿”进行了渗透,他的一位老部下混进“南芬铁矿”矿工队伍之后,竟然发现原来跟着“老北风”抗倭的老土匪有十几个都在这里,而和他们相熟的东北军、东北抗联、土匪不下千人!
常胜利得知这个情况之后,不由得喜出望外,他为了让这些人成为自己的“内应”,亲自潜入矿工队伍向他们宣传“海外华人救国先锋会”的抗倭救亡的宗旨,并利用当时人们愚昧迷信的弱点,大力宣扬自己的会长是上天派来拯救东北人民的“神仙”。这些矿工也多多少少听说过一些“海外华人救国先锋会”的辉煌事迹,民间传说就把“海外华人救国先锋会”的人吹成了神仙,现在自己的老“战友”也这样说,还有什么不相信的?
于是在常胜利和他的队员的“忽悠”下,竟然有几百人宣誓加入“海外华人救国先锋会”,成了“内应”,在常胜利想来,有了这些老兵当内应,再加上数千名身经百战、装备精良的“抗倭自卫军”,拿下“南芬铁矿”自然是手拿把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