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三章 禅位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897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金人这份檄书,是以元帅府左副元帅粘罕、右监军兀室、右都监下耶律余睹三人名义发布的。洋洋洒洒,一千多字。其内容要点,大致可概括为这样几个:
一、海上之盟是宋朝首先提出来的。然而,宋朝却做出了勾结叛臣、招纳逃户、岁贡愆期等违反盟约之事。
二、点名指责赵佶“包藏祸心、昏迷不恭”,矛头直指宋徽宗。
三、昔日宋朝招纳平州,“是图我疆”;今日我们出兵伐宋,“是图彼地”。“兹所谓出乎尔,反乎尔者也”。
四、若赵佶能“深悔前非”,两国可以黄河为界。
五、希望沿途宋朝军民迎军纳款,必加恩赏。
宋徽宗看了檄书后,之所以流泪,是因为,他觉得大臣们这是在借金人檄书,给自己施加压力,在逼着自己禅位。从檄书中可以看出,金人这次入侵,明显就是针对着自己而来的。
其实,宋徽宗禅位,并不是贪生怕死,也不是推卸责任。联金灭辽收复燕京是他的决策,招纳张觉也是他的决策,他愿意为此承担责任。禅位,其实就是引咎辞职,就是承担责任的一种体现。
十二月二十三日下午,吴敏、宇文虚中与宰执大臣们,都聚集在玉华阁,等候宋徽宗。
大家都静静地站在那里,大眼瞪小眼,各有各的心事。见到宋徽宗走来,宇文虚中与吴敏首先抢上前去,紧跟在后边,亦步亦趋。宋徽宗一边走,一边对宰执大臣们说:“卿等可在此候引,朕与虚中及敏对罢,再来相见。”
宰执们个个诚惶诚恐,不知皇上到底是如何打算的。但有一点,他们都明白,现在宇文虚中与吴敏这两人比较受宠。
宇文虚中还不知道宋徽宗已决定禅位,他向宋徽宗概括汇报了一下,自己去河北河东打算宣谕的重点内容。宋徽宗恍恍惚惚,似听非听,非听又似听,听完后表示皆同意。
宇文虚中退下后,宋徽宗召吴敏与李邦彦一同觐见。宋徽宗希望禅位一事,由他们两人具体操办。宋徽宗对他俩说:“计已定矣,今日就好。”说着,拿出一张帖子,递到李邦彦怀里。帖子上写着宋徽宗御笔批准施行的几件事:
一、禅位后自己与皇后搬出皇宫,自己住龙德宫,皇后住撷景西园。二、免去郓王的皇城司职务。三、任命吴敏为门下侍郎。四、内侍随便去龙德宫者,斩之。等等。对于禅位之后的事,宋徽宗觉得,这样安排就挺妥当。
宋徽宗说:“不可不称疾,恐生变乱。”
吴敏说:“亦好。”
宋徽宗又说:“禅位后,只称道君。”
吴敏说:“不可,禅位后,必须称太上皇帝。”
宋徽宗黯然一笑:“卿不须泥古。”
宋徽宗见李邦彦一直不说话,便问道:“谁起草诏书?”
李邦彦指了指吴敏,回答说:“吴敏学士也。”
宋徽宗对吴敏说:“甚好。在诏书中,须要说明,朕不能内修政事,外服远裔之意。”宋徽宗想了想,又说:“朕此举,是上承天意,次安宗庙,下为百姓。”停顿了一下,宋徽宗又说:“卿昨日所言,要为中原数百年利害而打算,也是朕之心意也。”
吴敏一边流泪,一边点头答应。随后,走出玉华阁,站在廊庑下等候召见。
一切都安排好之后,宋徽宗这才召宰执大臣上前奏事。白时中、蔡攸、童贯、张邦昌等从外面依次走了进来。宋徽宗对蔡攸说:“我平日性刚,没想到金人竟敢出兵入侵!”
宋徽宗握着蔡攸的手,忽然好像呼吸很困难,有一口气似乎喘上不来。接着,宋徽宗人事不省,手一松,身子一歪,坠落到了御床下。
宰执大臣们招呼左右内侍,赶紧将宋徽宗扶起来,扶到宣和殿之东阁内。并立即派人找来御医,给宋徽宗连喝几碗汤药,宋徽宗这才苏醒过来。宋徽宗举起左臂索求纸笔,用左手在纸上写道:“我已无半边也,如何了得大事?”
宰执大臣们沉默不语。
宋徽宗又写道:“诸公如何?”
宰执大臣们还是沉默不语。宋徽宗左右看了看,见没有人回应,于是又继续写道:“皇太子某可即皇帝位,予以教主道君,退处龙德宫。”接着,宋徽宗说:“吴敏是朕亲自拔擢,今日他不会负朕,可传他过来,作禅位诏。”
太宰白时中反对禅位,说:“陛下啊,不可这样做!”白时中久久不受诏。宋徽宗于是一遍又一遍地,用左手在纸尾处写道:“少宰主之,少宰主之。”
无奈之下,白时中只好受诏,派人去通知皇太子赵桓,通知禁军三衙,即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与侍卫亲军步军司,并通知吴敏。
吴敏最先来到,宋徽宗以手指着吴敏身后,说:“自此可称予。”
吴敏将早已起草好的禅位诏书,交给宋徽宗过目。诏书文字很简短:
“朕以不德,获奉宗庙,赖天地之灵,方内乂安,二十有六年。恭惟累圣付托之重,夙夜祇惧,靡遑康宁,乃忧勤感疾,虑壅万机。断自朕心,以决大计。皇子桓聪明之质,日就月将,孝友温文,闻于天下。主鬯十载,练达圣经。宜从春宫,付以社稷。天人之望,非朕敢私。皇太子桓可即皇帝位,凡军国庶务,一听裁决,予当以道君号退居旧宫。予体道为心,释此重负,大器有托,实所欣然。尚赖文武忠良,同德协心,永底予治。”
宋徽宗看后,在诏书结尾处,用左手很认真地写上了五个字:“依此,甚慰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