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二章 天祚帝被俘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703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对于逃亡夹山的天祚帝,北宋朝廷一直很重视,一直密切关注。童贯认为,只要天祚帝大旗不倒,辽国残余势力就会有东山再起之希望,就必为大宋后患。因此,要想巩固大宋对燕山地区的统治地位,就必须想办法将天祚帝控制住。
童贯经过日夜思考,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向宋徽宗建议说:
“趁天祚帝现今流离失所狼狈不堪走投无路之际,我们派人前去夹山招纳,他一定愿意来归。因为天祚帝这人素来生活奢侈,羡慕向往我天朝社会。如果他能来归,那么燕山地区就会稳定,就可以断绝其国人之望。”
宋徽宗觉得童贯分析的有道理,于是让童贯物色合适人选,去夹山“诱之”。
从事后结果来看,童贯对当时北方形势的分析与判断严重失误,他过于看重天祚帝的影响力,而对于金人的威胁力却又看得过轻。
不久,童贯将一名西域僧侣推荐给宋徽宗,这名僧侣说他有办法进入夹山。宋徽宗令其持御笔绢书,前去秘密联络天祚帝。
这名西域僧侣不辱使命,深入夹山,找到了天祚帝。天祚帝很高兴,也给宋徽宗写了回信,答应来归大宋。
宋徽宗于是在下封信中直接将书信改为诏书,“示欲臣之”,并向天祚帝保证:“归来后,则待以兄之礼,位燕、越二王上,筑第千间,女乐三百人,礼待优渥”。
天祚帝见信大喜,于是给宋徽宗回信,“约期相接”。宋徽宗遂让童贯到太原“密迎之”。
刚开始时,这件事很注意保密,但随着往来次数增多,知道此事的人也越来越多。因僧侣往来皆路过云中,“故金人尽知。”
但金人对这名西域僧侣表面上不动声色,也不实行抓捕,只是暗中观察跟踪。金人希望利用这个机会,在天祚帝离开夹山时再进行收网,将其一网打尽。
耶律大石出走后,天祚帝并没立即下山,他对驻守云中的金军元帅囯相粘罕有些打怵,迟迟不敢出兵。
公元1124年冬天,天祚帝获悉粘罕已回上京汇报工作,兀室代理元帅之职,他以为时机已成熟。于是,天祚帝率契丹与鞑靼联军共五万人马出夹山,下渔阳岭(即今蜈蚣坝),接连攻下天德军(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北)、东胜(今内蒙古托克托)、云内(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宁边(今内蒙古准格尔旗)等州,大军如入无人之境。
天祚帝这次出山南下,其真正目的并不是收复燕云失地,而是想趁机去投靠宋朝。他不仅带走了夹山的全部军马,而且还“并携其后妃、二子秦王赵王及宗属”。此外,他还携带着各种珍玩珠玉金银器皿等宝物五百多袋。很显然,这次行动是天祚帝有计划的一次大搬家。
天祚帝并不知道,此时金军正张网以待。他率军刚过云中(今山西大同),忽然接到报告说,兀室“以大兵遮其归路”;之后不久,又接到报告说,粘罕已回到云中,正派军前来追袭。天祚帝闻讯大惊,急令大军速向武州(今山西神池)挺进。
当时,兀室将蔚州、应州、奉圣州与云中府的汉儿乡兵组成一支先头部队,追击天祚帝,而将一千余女真骑兵埋伏在天祚帝必经的山谷之间,以逸待劳。
当天祚帝率军走到奄遏下水(今内蒙古凉城县西岱海)之西时,女真骑兵突然从鞑靼军背后杀出,鞑靼军顿时溃乱。一番交战之后,辽军死伤无数。有的被擒,有的投降,有的逃亡。
天祚帝急忙往南而逃,娄室率五百骑兵一路紧追不舍。天祚帝本打算直接去武州,南投宋朝。当他跑到武州附近时,有一名随行僧人劝他不要去大宋。这名僧人说:“南朝弱,必不敢留。隐当为女真所索,等辱不可再辱。莫若径归女真,亦不失为王也”。
天祚帝觉得言之有理,遂改变计划,又转向西逃,终于逃到了山金司。山金司在阴山,因为阴山产金,辽国曾在此置冶采炼,故名山金司。天祚帝来到后,将其改为统军司。
1125年正月,党项族小骨碌部族派人来山金司,请天祚帝“临其地”。小骨碌部族是党项一个很小的部族,分布在天德军和云中之间,以前一直臣属于辽国。天祚帝打算与小骨碌部族首领一起商量投靠西夏,于是急忙赶往天德军,计划从那里穿过沙漠。途中,忽然与金兵遭遇,天祚帝又狼狈而逃。
天祚帝到达天德军时,忽然天降大雪。天祚帝没有御寒衣帽,护卫太保萧仲恭将自己的貂裘帽摘下来送给他。途中,天祚帝饿了,没有食物可吃,萧仲恭从衣袋里找出几枚枣给他充饥。天祚帝想休憩一会儿,可是没地方可坐,萧仲恭于是跪下,天祚帝倚在他身上打个盹。萧仲恭等随行人员饿了,只有“啮冰雪以济饥”。
过天德军后,有天晚上,天祚帝来到一个农家借宿。随行人员不敢暴露身份,骗这人家说他们是侦骑。天祚帝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告诉人家说自己是天祚帝。这人家大惊,“乃叩马首,跪而大恸”。天祚帝藏在这人家里,居住了数日。天祚帝“嘉其忠,遥授以节度使”。随后,天祚帝继续赶路。
来到党项部族后,天祚帝立即任命小骨碌部族首领为西南面招讨使、总知军事。小骨碌部族首领对天祚帝很尊敬,“避正寝,事奉之惟谨”,不以天祚帝失国而“稍亏其臣节”。
此前,粘罕曾出兵讨伐过小骨碌部族,双方互有胜负。《契丹国志》记载说,天祚帝是被小骨碌出卖给金人的,说小骨碌“密遣人递报粘罕”,后来娄室驰至,将天祚帝俘虏。这似乎与实情并不相符。
其实,天祚帝到达小骨碌不久,粘罕便率军杀来。“尽破其族帐,荡然无遗种”。天祚帝的“后妃诸子宗属”俱被擒获,唯独天祚帝又一次逃逸,不知去向。
为防天祚帝逃往西夏,粘罕下令,陈兵于云中与西夏边境之上。在朔州与武州之境内,“即时分兵,每三十里百骑”。顷刻之间,金军便布下一张长达三百里的战网,张网以待。
粘罕一度怀疑,天祚帝可能逃到宋朝去了,于是遣使来太原,对童贯说:“海上元约,不得存天祚,彼此得即杀之。今中国违约招徕之,今又藏匿,我必要也。”
童贯回答说:“无有此事。”
不久,粘罕又遣使来太原,迫促童贯,“语大不逊”。童贯不得已,于是派遣诸将到边境上去搜索。童贯下令:“遇有异色目人,不问便杀,以首授使人。”
1125年2月的一天,在应州新城(今山西怀仁)东六十里处的茫茫雪地上,娄室手下一队骑兵正在例行巡逻,忽见东边有一人骑着一匹骏马驰骋,他手中还牵着两批马,朝北驰去。
金兵随即上前包围,这人跳下马,对金兵说:“我天祚也。”
金兵一听这人就是天祚帝,于是一拥而上,将他捆绑起来。天祚帝环顾左右,大声叱责道:“尔敢缚天子耶?”
粘罕一直怀疑宋朝像藏匿张觉那样,也将天祚帝藏匿了起来。现在,天祚帝被金军俘获,“事乃息”。二月三十日,粘罕派人来太原,向大宋宣抚司献捷,并请从当年岁币中预支银绢二十万以赏军,宣抚司表示同意。
西夏太子李仁爱对天祚帝姥爷的遭遇很同情。当初,天祚帝西逃之时,他闻讯恸哭,请求父皇李乾顺派兵赴援。西夏援兵在宜水被金军打败,李仁爱“咄嗟者累月”。后来,得知父皇决定臣服于金,李仁爱极力泣谏,但父皇不听。
1125年9月,李仁爱听说天祚帝已被押送到上京,遂悒郁而卒,年仅十七岁。同月,耶律南仙因爱子夭亡而悲,因祖国灭亡而痛,因李乾顺无情而愤,遂绝食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