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怨妇吟5完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755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浑侍郎接过,左看右看……这些年,尤其是做了礼部侍郎以后,看过的字画不少,他看好的,别人往往指为“匠气”;他看不上眼的,别人都称之为“大家手笔”。弄得他糊涂、不敢看画了,可今天到了这个节骨眼儿,不看不成呀!看了还要讲,若是讲错了,岂不传为笑柄!所以,两手拿着画,却是眼冒金星,什么也没看见。只觉得头昏脸热,浑身扎刺!因为磨蹭的时间太长了,人群中免不了窃窃私议起来:“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怎的这位大人看了这许久?”“哼,就怕是不懂装懂!”
    “吵什么!老夫心中早已明晰、分出优劣。”侍郎又转脸对包拯说:“你想看上峰的眼色行事,那可不成,还是你先讲。”
    包拯指着易文车那幅画,讲了讲它的构思蕴意,妙在哪里,高在何处,侍郎点点头说:“嗯,嗯,与我的看法不谋而合。”拿起杨敬轩那画掷在地上,叫道:“这是什么东西,不堪人目!你胆敢冒充才子名士,妄图骗婚,蒙蔽官府,该当何罪?看管住了,听候发落!”
    杨敬轩刚要争辩,一见上来两名如狼似虎的公差,还是“好汉不吃眼前亏”吧,低下头,一动也不动地站着。
    钟景文说:“启禀大人,午时已过,宾客们都还饿着肚子,是不是先拜堂……”
    浑大人一瞪眼:“那忙什么,先画扇面!”
    画是不画呢?易文车正犹豫间,忽见小姐飘过一个眼色,他心领神会,急忙上前从侍郎手中接过扇子,专心致志地画了起来。客人们这才松了一口气,纷纷议论,整个院子里虽然乱乱糟糟,却是喜气洋洋;钟景文在人群中穿来穿去,应酬不迭;侍郎大人经过一段极度紧张之后,不但浑身轻松,而且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他仰坐椅上,同包拯天南地北地神侃一气。谈着谈着,一眼瞥见站在一角的杨敬轩,便命包拯一定要对这小子严惩不贷,别的先别说,耽误了我多少时间呀!包拯的意思是过后再论,“浑又横”说:“不,眼下就办!”
    就在这时,易文车已经将扇面画好,呈与侍郎大人。
    浑大人看着画面,不住地摇头晃脑,啧啧称赞:“好!高!不愧是名家、国手!咦?怎么是……是汝南?哎,这落款怎么是汝南杨敬轩呀?”
    易文车拱手说道:“在下本来就是汝南人嘛,这一位大约是本县的杨敬轩,在下只是与他同名同姓而已,是汝南的一名白衣秀才。”
    侍郎大人一听此话,火冒三丈:“大胆狂生,竟敢戏弄于我?”他命差役,立即将这个秀才拿下!之后,浑大人走过去,向杨敬轩赔礼:“哎呀,杨相公!时才属下不慎错判,多有得罪了!那庸才之作,怎配与当今名士相比!”说罢,弯下腰,将方才弃之于地的杨敬轩的画拾起,掸了掸土:“这幅画太好了,就送与老夫,挂在中堂,如何?”
    杨敬轩莞尔一笑,未予理睬,扭过脸去,看着别处,浑玉恒顺着这位大名士的目光看去——放在书案的御扇!
    浑大人只觉得脑袋“嗡”的一声,两腿发软,一屁股便瘫坐在椅子上。什么治罪汝南杨敬轩,还是赔礼中州杨敬轩,这都是屁事!当前最大的,也是最为难的,便是御扇怎么办?那上面被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混账小子胡乱涂抹了一通,而且还题上了他的大名!这,这……怎么回去向太子复命呢?
    御扇呀御扇,你简直就要了我的命了!
    浑大人脸色煞白,坐在椅上,两眼发直,一动也不动。
    钟老先生凑上前,说:“大人不必着急,在下倒有一法,可以解此难题。”
    侍郎一听,来了精神,忙问何法?
    钟老先生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在扇面上再裱上一层,请那位真正的杨大名士重新画过重新题名……
    没等老先生说完,“浑又横”就“呸!”的一声,一口唾沫啐在了地上。且不论这么做时间上根本来不及,因裱上一层,不能立即作画,需等两三天干了才成。更重要的,此乃欺君之罪,一经查出,脑袋就挪地方了。
    浑玉恒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将那狂生带回京师,禀报太子,说他冒名行骗,欺君犯上罪,全都由他顶了!
    当侍郎起身欲走之时,包拯放低声音说:“大人,这恐怕不是万全之策吧?望你仔细推敲。”
    “那么,依你之见呢?”
    “在下一时也没有什么好的主意;我见那位钟小姐几次欲言又止,是否可听听她有什么高见?”包拯说罢,见浑玉恒微微颔首便走过去对钟之晨小姐讲了几句,引来拜见侍郎大人。
    钟之晨说:“老大人,小女子以为目前有三件既成事实:一、汝南杨敬轩自幼便用这个名字,这一项他不惧查证,而且他已直言不讳地题名在扇上,所以办他冒名行骗之罪,似是证据不足。二、他的诗画确实在那真名士之上,这也是有目共睹,拿到京师,那些监赏名家,也是承认。三、也是最主要的,他的画已经落在了御扇之上,而且题了名,这是神仙也无法改变的了。”
    钟小姐说到此,瞥了一眼侍郎大人,见他虽不赞成,可也未加反对,便继续讲下去:“民女以为,分清是非,诿过于谁,无足轻重;如何将这一难题,妥善圆满地解决,才是当务之急。”
    浑侍郎一直听到这时,才点了点头。
    钟小姐接着讲道:“您把那汝南杨敬轩押回京师,可以重惩严办,但,不大可能将全部罪责都推到他身上吧?老大人失察之过,总要承担的吧?穷书生丧一命,不值什么斤两,可大人您的锦绣前程,怕是就要大受影响了!依民女愚见,您倒不如将此事大包大揽下来,就说一时找不到那位大名士,又怕误了圣诞献礼,正在此时,发现了一位诗文、丹青均高出名士的人,就擅自做主,让他画了。朝廷之上,自不乏个中里手,让他们看嘛!这一来,您就成了当今的伯乐了!为朝廷求贤若渴,这本来是宰相的职责所在,如今您做得这般好,皇上、太子对您会怎么看,民女就不必赘言了。”
    浑大人越听心里越高兴,听到最后,终于矜持不住,“哈哈”地笑出声来了!
    包拯听着钟之晨的讲话,心中着实佩服这位闺阁小姐的聪明强记,不仅将他二人方才计议的那一套记得牢,一点儿也没漏掉,而且用得活,有所发挥!他听到一半,便慢慢地踱步到了名士杨敬轩面前……
    包拯正同名士谈着什么,听那边侍郎笑了起来,便向杨敬轩使一眼色。
    杨敬轩走到侍郎大人面前,说:“钟小姐所论,头头是道,确是万全之策。汝南的这位世兄的诗文画作,俱称上乘。在下自愧不如,情愿写一荐章,向朝廷推举。”
    “妙啊!才子作画御扇上,名士再写一荐章!”包拯拍着手走过来:“可谓万事大吉了!”
    “好,就这么办了!日头已经偏西,多多打扰,就此告辞了!”浑大人包好御扇匆匆忙忙带着随从走了。名士杨敬轩也跟着告辞而去。
    包拯本来是轻易不在外边喝酒的,尤其是这种宴会的场合,可是他今天特别高兴,就晚走一步,参加喜宴。包拯先后在三个地方当守县令,历时五年。审理的案子一百多件,其中最属这件圆满,使各个方面的人,包括他本人在内,心情舒畅,皆大欢喜……
    本文中出现了两位新娘,一是逆来顺受的杜玉书,一是与命运抗争的钟之晨。同是闺阁小姐,性格迥然不同,为人处世各自有异,导致了天壤之别的结局。在为钟之晨庆贺祝福的同时,也为杜玉书叹息哀伤……
    (作者注:我在1996年曾和臧里女士合作过一部三集的戏曲电视剧《慧眼识风流》(北京电视台播放),这篇小说中采用了该剧的重要情节。改写为小说是经著名剧作家臧里女士同意的,在此郑重地向她表示谢意。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