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一生一代一双人 第二十章 如梦令,水空流(下)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951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最简单的诗,却也最含深意。
若言笑笑,装出一副老师的样子说道:“既然容瑞小朋友想知道,那我就告诉你吧。”那神色颇是得意,想来终于有容瑞问自己的一天了。
牛易吃惊地抬起头,看着这位平易近人的公主,但更讶异于她后面所说的话。
“杂交水稻嘛,很简单啊,就是两种长的不同,产量不同,种植方式等种种都不相同的水稻杂交而成的,但此水稻因吸收上代的优良,剔除缺陷,总的来说,应该算是水稻中的选美冠军了!这水稻的产量相对于其它的水稻来说,优势很明显!”
顿了顿,若言知道他们还难以理解,可是她自己也并不是全部了解,只能尽量把自己知道的,详细的讲解给他们听。
“你想啊,生孩子都有很多种方法,何况是种水稻了,那方法更是多了。”此言一出,众人默然。
天上的乌鸦飞啊飞,地上的虫儿爬啊爬,水中的鱼儿游啊游,若言的话语总算结束了!
话说完后,眼珠骨碌转了一圈,观察着他们的表情,其实自己心里也没多少把握,毕竟纸上谈兵和实际操作是有很大差别的,再者来说,对于这些知识也不知道在这个时代是否可以行的通。
若言一口气说完,首先回神过来的是牛易,他说道:“公主说的杂交水稻,跟小民种植的水稻从很多方面看来真的很像,公主是怎么知道的?”
于是若言把那次去到农耕区的情况详细的重复了一遍。
终于,若言提出了最关键的问题,“我想请你去参加考试,你觉得如何?”眼睛盯着牛易,满是期待之意。
眼中有兴奋的光芒闪过,“小民虽然从小就有梦想有朝一日可以为官,但是无奈朝廷不收平民…小民怕是无法完成公主的嘱托了…”但当他说完时,兴奋变成了落寞。
“公主已经下令改革考试的方法并且扩大人才的选拔范围,平常百姓也是可以参加考试的,所以你可以去参加过几天关于农业方面的科举考试。”知道牛易担心的是什么,容瑞立刻出声为他解除疑惑。
“牛易,如果你成绩突出,我希望你可以造福百姓,让他们都能吃饱,还有你能把你的技术传给他人吗?”
听到这句话,牛易知道自己没有拒绝的理由了,于是他恭敬地对公主说道:“草民一定不负公主所望。”
“那你这几天就住到我府上可好?过几天考试便要开始了。”寒恩问牛易。
牛易感激地点头到。
等寒恩和牛易走后,若言对容瑞说道:“考试那天我希望你能去监督。”说话的神色中已经透露出需要容瑞监管的原因了。
容瑞了解的点头,其实若言不说他也会自动请命。对于这考场上的黑暗,他也是了解甚深的。
两天后,科举考试开始了,容瑞按照若言所说的去考场监督,把作弊的人通通给揪了出来,同时不忘杀鸡敬猴的表演一番。
若言则是在考虑等牛易考取之后该给他安排个什么位置,并且如何才能把他的技术传播开去。
果然不出所料,牛易是农业方面的第一名,在水利方面的第一名也是平民。
水利的第一名叫康新,他的去处交给容瑞安排。
而若言也决定了,牛易就跟在寒恩身边,本来寒恩就是掌管农业的庆农令,而且又是若言信任的人。
按照惯例,桀阳殿会议还有三天才举行,于是若言召集了容瑞,寒恩和牛易,讨论如何传播种植技术。
等他们到来后,若言直接提出问题。
容瑞首先回答,“建立个农业书院传播如何?”用的语气却是疑问的。
这个提议与若言本来设想建立农业学院的想法的几乎一致,于是她二话不说同意了。
既然声明远播的凤云与公主都同意了,那么寒恩与牛易当然就没有异议了。
于是牛易的第一件任务便来了,就是开课授业。
牛易担心自己无法完成,告诉若言自己的想法后。
若言便让牛易把寒恩带去,农耕区已经步入正轨,寒恩现在也没有什么要事。
然后,庆灵国第一所农业书院便着手建立起来。
两天后,书院第一天开课授业,往来之人络绎不绝。
基本上都是百姓,偶尔有些朝臣和贵族。
当若言与容瑞来到书院的时候,正是下课。
于是,在农耕区的那幕又重新上演了。
只不过,这次多了一个容瑞。
百姓知道他与若言一样,是为了他们而努力的,于是便也同样的尊敬他。
百姓们都知道,现在国家动乱,朝廷的势力虽分成三派,但是,他们齐心只拥护若言和容瑞。
绝对不支持他人。
于是乎,当其他人要求百姓们办事的时候,百姓们一看是与若言对立的人,便全部无动于衷,这也成了庆灵历史上的一项美谈。
但当尊敬成了盲目的崇拜后,所有的一切便不再这么透明。
日落花园别样情,鸟树衬影风味浓。
“有什么感受?”若言看着百姓问向容瑞,火红的衣裙衬出白皙的皮肤,与天上的红霞相互辉映,别是一番风情。
“……”
等不到声音,若言转过头,却不知道这正是容瑞的目的,只听到风中传来他温暖的声音,“辅助你,建设国家,迎接和平。”
两人就这么四目相对着,直到天边的落日彻底的陷入沉睡。
若言利用广博的知识造福百姓,而百姓也同样的爱戴她,这使她只看到了好的一面。
知识的积累远比揣测人心来的简单,而若言显然并没有体会到人心的险恶。
人无完人,在某方面的得,造就的也许是单方面的失。
又是一天过后,议事大会总算揭开了它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