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后圆梦西泰山 三、华东五市结伴游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7703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5、木渎古镇园林美
木渎古镇位于苏州城西南十公里处,距太湖五公里。其年龄几乎与苏州同龄,有2500多年的历史。因吴王夫差在灵岩山建馆娃宫,大兴土木,各地木料经太湖运抵,木堵于渎,就此成名木渎。其景观以吴越遗迹、山林石景和富家花园为特色。既有山林之胜,又有园林之美。为此乾隆皇帝分别在40、46、51、54、69、73岁6次南巡时到过这里。我们就踏着先人的足迹,先到著名园林—严家花园看一看。
严家花园几易其主,曾先后经历了三位主人。第一代主人是清朝乾隆年间的苏州大名士《古诗源》作者沈德潜。沈德潜原住苏州,雍正七年(1729年)迁隐木渎,建屋筑园号“灵岩山居”。道光八年(1828年),此园被木渎诗人钱端溪买下,钱氏叠石疏池,筑亭建楼,起名“端园”。此时,宅园初具规模,龚自珍对此园有“妙构极自然,意非人意造”的赞美。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端园转让给木渎首富严国馨。严氏买下端园后,由香山帮建筑大师姚承祖率领能工巧匠重葺一新,严国馨的母亲朱太夫人仰慕前贤,改“端园”为“羡园”。
作为一座江南名园,严家花园主要以其建筑布局疏密曲折,局部处理精巧著称,体现出独具匠心的造园艺术。
进入花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高大茂盛的广玉兰,此树相传为乾隆皇帝下江南夜宿第一代园主沈园(灵岩山居)时所种。进入友于书屋,这里曾是严家馨的子孙,曾担任台湾“国民党总统”严家淦先生,用功勤读的地方。书屋后面一座座湖石假山,恰似一堵堵天然屏障,高峻挺拔起到了欲扬先抑的效果。穿过假山,眼前是一大片残荷遗留水中的荷塘,想必我们来不逢时,塘中的荷叶已无擎天绿盖。不过塘水映影的景色很美;在不同的角度欣赏石假山也别有情趣。
深入院里欣赏这座园林美景,池亭花木环池而构,参差错落。忽然一座门墙横在眼前,墙门上绿字草书“柳外山影”。果不其然,入得门来,柳丝佛面,绿荫遮眼。树影鸟语,溪水潋滟。透过柳丝,远瞩灵岩山色及山上的岩山宝塔,聆听墙外千年古刹明月寺的隐隐梵铃。那种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尘外仙境一般。
出了严家花园,回到来时的古街。这条街沿河而筑,小桥流水,绿荫绵延,宅院幽深,街巷熙攘,人文荟萃,古迹处处。据说街的西头可直达林深石奇,气韵古朴的灵岩山;街的东边邻近繁华热闹的镇区的中心街道翠坊街。这条街就是古镇最古老的一条街—山塘街,街边的河叫香溪河,河上古桥多座。有香溪河,就会有香溪桥。果然,穿过古镇景区的石牌坊,眼前一座仿古新桥,桥侧题名“香溪桥”。在“香溪桥”名题字下方桥的侧面两边,各有一句题诗:溪缘越女香,迹仗吴王古。从题诗上可揣摩出“香溪”的来历。
相传香溪河原名山塘河。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在灵岩山顶建馆娃宫,筑姑苏台。西施在馆娃宫中日日用香料沐浴,沐浴的水流入山下河中,日久脂留不退,使整条山塘河都散发出阵阵香气,人们便把山塘河改称为香溪河了。
登上香溪游船,手摇大橹的船娘唱着吴侬软语迤逦而行,两岸亭台楼阁,婆娑树影被船弄散。香溪河上,游船悠悠。不一会,船到码头,上岸来到塘街上的“永安桥”。这可是座古代的桥梁,但仍在使用。从桥上的台阶来看,古桥有些年头了。桥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多为慕名来此旅游的人群。永安桥头,有一矮小近方形石碑,碑上刻明弘治十一年王少牧诗,述说着木渎古镇梦幻般的故事:“永安桥上说长安,人自扬镖各往还。折柳应歌三叠曲,烟波浩渺愤乡関。”
6、夜游周庄补遗憾
22日晚饭后,接近8点,我们借着月色和路灯的微光,穿过周庄大桥的长廊来到新老镇区的交界处的“中国第一水乡”周庄。
为什么选择这么晚游周庄?因晚8点以后周庄景区是免费的,而且周庄的夜色也别有一番情趣。
来到景区,一座高高的辉映着霓虹辉煌的门楼巍然矗峙在眼前。门楼内外两侧分别上书“周庄”和“中国第一水乡周庄”金光闪耀的大字。再往前行便是刻有“贞丰泽国”四字牌坊的景区入口。“贞丰”即贞丰里,是周庄的原名:“泽国”指四周环水的地方。坊柱两侧有一副对联:“贞坚不贰攀日康庄有道路、丰衣足食向阳桃李自逢时”。意思是:周庄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走上了康庄大道,生活越来越富裕了。跨过石牌坊回头看还有一幅对联:“万顷碧波水光潋滟晴方好、百尺临云塔影横斜景亦奇”,横额上书“唐风孑遗”。意思是:在周庄,古代优秀的民族文化、古风遗韵还能看到一些。充分体现了古镇周庄的景观特色。
进入景区,马路两旁飞檐翘角,黛瓦粉墙,拱桥驳岸,给人以浓重的历史感,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有人把它比作中国的“威尼斯”一点都不为过。河道交叉成“井”字型将古镇分割,各式小桥彩虹般横跨河道上;民宅商铺临巷背河,过街骑楼、临河水阁、河埠廊坊、穿竹石栏、水巷幽弄、深宅大院,处处显露出古朴幽雅,是中国水乡古镇风貌的“活化石”。周庄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相传明武宗朱厚照出游江南,与随从走散,独自来到江阴鸡笼山下,饥肠难忍,于是走进一户农家讨饭。农家有一个老妪和一个儿子,家徒四壁,家里除了一只小母鸡外没有其他吃的。于是朱厚照让老妪杀鸡,但老妪不肯,说要等母鸡长大了生了蛋,然后卖了蛋买只羊羔,等羊羔长大了,然后卖了买头牛犊,等牛长大了再卖掉,才能给儿子娶媳妇。今天吃了小母鸡,不是等于使儿子娶不成媳妇吗?朱厚照拿出银子给了老妪,老妪才高兴地杀鸡做饭。
晚饭过后,老妪的儿子周元砍柴回来,朱厚照问他娶什么样的媳妇最理想。周元道:能讨到曹阁老的女儿做老婆最好。原来御史曹宏也是当地人,是当地最有势力的大户。于是朱厚照割下一片龙袍写下圣旨,让周元拿去去曹阁老家娶亲。曹宏圣命难违,只得认命。并为他们置下庄田,于是就有了周庄。
周庄狭窄的河道,悠悠的长廊,鲜红的灯笼,还有那绿酒似的深水,青青的小石桥,或泊或走的小船儿,蕴藏了丰富的诗情画意。若把周庄比美女,那绿树便是秀发,石桥便是眼眉,桥洞下清澈的水便是她美丽的眸子,船儿便是她小巧的耳朵,碧波荡漾的河道就是她俊俏的脸颊了。她明眸皓齿,机敏水灵,可爱至极,秀色可餐。今日见你,似真似幻,真想凑上去亲吻你漂亮而略含羞涩的脸庞,去浅嗅你迷人的清香。周庄,你用美抚慰着旅人躁动不安的心。
7、乌镇品读古文化
离开周庄,23日我们来到了中国江南古文化最具代表地之一的浙江乌镇。
走近乌镇,我们随着如织的人流,沿着宽约2-3米东市河岸青石板铺就的道路走着,眼前十多米宽的河流泛着蓝色,绵绵悠悠地流淌,青瓦白墙倒映水中。乌黑色的房屋和阁楼都是临水而居,面水而居,跨水而居。一座座美丽的小水阁,架空河流之上,宛如建在水中,远看像漂在水上的小船,河水轻轻流过,仿佛小水阁也在缓缓飘摇。
深入古镇就会发现,时间仿佛在乌镇停止了,它奇迹般保留着清代江南水乡的建筑格局,河流两岸房屋林立,长廊蔽日,小桥相邻,风景一般活着的古镇,令人惊讶!难怪乌镇从2014年11月19日开始,就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据谭家湾古文化遗址考证,大约在6000年前,乌镇的先民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了,那一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乌镇至今保存有20多万平方米的明清建筑;众多的深宅大院,是旧时商贾巨富和官员隐世之处;乌镇不仅有故事,还有底子,在世界友人齐聚一堂的时候,能够欣赏一下江南水乡、感受一下中国传统古典美与传统文化是最合宜不过了。难怪一代文豪茅盾先生一生创作出那么多创世佳作。乌镇像一首抒情诗,情深深,意浓浓,激越心胸;是一部长篇小说,跌宕起伏的情节引人入胜;诗的情意,小说的情节,造就了文学巨匠—矛盾。
东市河上一艘艘乌蓬船缓慢地行驶,衣着朴素的船夫站在船尾眼望前方。船桨在手中悠悠地摇着,水面扩散出道道微波,坐在船上,让人感到悠闲自在。
有河就有桥,乌镇的桥主要以石板桥为主,都是拱形的,在半圆形桥洞上往往都写着桥的名字,但由于年代久远和饱经风霜,桥上雕刻的名字和花纹已模糊不清。走上石桥,迎面吹来了阵阵微风,让人感到神清气爽。
乌镇的弄堂遍布街市,而且特别的窄,只有两米左右的宽度,两边那一幢幢陈久的民宅和阁楼并排地通向弄堂的尽头。走在弄堂的石板路上,抬起头望望蓝天,天变得又细又长,一朵朵白云好像害羞似的,只露出一点点。我们跟着导游,品读着乌镇久远的故事:
在江南百床馆,陈列着从江浙一带收集过来的各式各样精雕细琢的古床。有一张年代最久的明代马蹄足大笔管式架子床,至今有400多年历史,据说该床都是用黄榉木做的,简洁大方,用料讲究;还有一张是馆中的镇馆之宝—百步千工床。该床很大,而且做工精细,如果让一个工匠来打制的话,要三年时间。普通的床有新婚夫妇床、小姐床、公子床、老年夫妻床,青年夫妻床等等,真是应有尽有。青年夫妻的床最有趣:床梁上悬着两只小鸟,而且鸟儿的翅膀是活动的。据说老人们晚上听声音,如果鸟儿的翅膀发出的声音大,就说明快要抱孙子了。
在江南民俗馆,展出的是乌镇当地的民俗民风。衣俗厅,有民国三四十年代江南一带的人物穿着,从衣着服饰可判断其身份。节俗厅,展示了江浙一带过节的风俗:有贺岁拜年、元宵走桥、清明踏青、立夏称人、端午粽子、中元河灯、中秋赏月、重九登高、冬至祭祖、腊月小更等等。在传统作坊区,人流最多的是蓝印花布坊,陈列了不少明清时的衣服、布料、蚊帐、头巾等物品和一些现代工艺的制品如“清明上河图”、“世纪上海”等。还能目睹到许多明清时,和更早的制作蓝印花布的工具。很多人都背依或手扶高悬的蓝花布料留影。
在江南木雕馆,陈列了丰富的中国古代木雕精品器件。有“八仙过海”、“郭子仪祝寿”等民间传说;有“打渔”、“斗蟋蟀”、“敲锣打鼓”等生活场景;也有“龙凤呈祥”、“松鼠吃葡萄”、“梅兰竹菊”等传统图样,刻画出了具有江南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
走过东大街,来到被誉为“江南有钱人”的余榴梁先生的钱币馆。
余榴梁1942年出生于乌镇,现定居上海。40年中他收藏了世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钱币25000多种,其中金属币21000多种,纸币3000多种,花钱1100多种,进入钱币馆就犹如进入了“万国银行”。在这展出一枚南宋时期的“大宋河山”古钱。,十分珍贵,是开炉钱中的一种;开炉钱是指历代钱局在正式铸造前,先精工铸制一批带有纪念性质的钱币,发行数量相当少,江南地区偶而有发现,但从来没有批量发现;据传“大宋河山”当时存世仅五枚,其它四枚或早已流落国外,或湮灭不知所终。在橱壁上展示有民国时期军阀割据的纸币,这些纸币当时只作省内内部发行所用,出省就毫无价值,相当于地方粮票;其中一张新疆银行发行的面额最大的六千万元,但在当时只可换来一个大饼,可叹民国时期是何等的通货膨胀,货币贬值。
来乌镇,茅盾故居是必看的。茅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文艺理论家、文学翻译家。他以创造进步文化为已任,辛勤笔耕60余年,为祖国留下了1000多万字的不朽作品,为我国现代文学的繁荣作出了卓越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被任命为文化部长。
茅盾1896年7月4日出生于乌镇,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文学成就的铸成,首先得归于他的母亲。5岁时母亲就开始向他教授当时上海澄衷学堂的《字课图说》和从《正蒙必读》中抄下来的《天文歌略》,还有一本历史读物《史鉴节要》,激发了他对文学的热情。他的中学是在湖州、嘉兴、杭州念的,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1916年毕业后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1927年在隐居上海期间第一次用矛盾笔名发表了第一部小说《幻灭》,后游历日本,1929年6月在日本完成小说《虹》。在文学创作中,他屡发乌镇作小说的故事,甚至到了不肯割爱的程度。1932年6月发表《林家铺子》;1933年1月发表《子夜》。之后又发表了《多角关系》、《霜叶红似二月花》、《春蚕》、《秋收》、《残冬》等小说及其他文学作品。1981年3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乌镇与古文化和文学渊源密切的还有夏同善翰林第(肖家厅)。说起夏同善,没有一定史学研究的人肯定会陌生,但提起《杨乃武与小白菜》,这宗清朝同治年间发生在江浙一带的屈打成招、官官相护引发的冤假错案及其影视作品,很多人却都非常熟悉。而夏同善就是为杨乃武与小白菜翻案的二十七名官员中的首要官员。
夏同善的生母在他五岁时就过世了,父亲续娶了乌镇肖家的小姐肖氏。在他十五、十六岁时,因家道中落,其父弃儒经商,夏同善随继母住于肖家。他舅舅肖仪斌藏书颇丰,夏同善又酷爱读书,每日手不释卷而懒于酒酱铺的事务。夏老夫人对夏同善视如己出,她非旦不责怪,反而认为孺子可教,把他送入塾馆请老师教授。由此夏同善学问大进,科举连连告捷,在二十五岁时考取进士,次年被钦点为翰林。一八七六年,夏同善会同二十七名官员为杨乃武与小白菜翻案,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称颂,乌镇的乡绅为敬重他,出资将肖家厅扩建成了翰林第。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翰林第中还有一间小白菜曾住过的房子,被称之为“白菜楼”。那么小白菜怎么会住在这里呢?据说,当年“杨葛”冤案昭雪后,裕亲王十分好奇: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子竟使我朝大小官员近百名被革去顶戴花翎?于是他命刑部带小白菜来面察,小白菜虽然面色憔悴不堪,但仍掩不住她的天生丽质,裕亲王顿起同情之心,便问她有什么要求,小白菜见裕亲王问就说了:她曾在狱中许下一个愿,谁帮她洗清冤情,就服侍谁一辈子。裕亲王一听就为难了,因为慈禧已经下了谕旨要小白菜到庵堂了却余生,可自己刚才话已出口又很难收回,可怎么办才好呢?思虑片刻之后,他也想了个两全其美的主意,他让小白菜到乌镇去伺候夏同善的继母亲夏老夫人三个月,三个月后再进庵堂,以还其心愿。但这段时间必须是不见天日的,悄悄地去悄悄地回。据说翰林第的后门与长廊就是为了使小白菜“不见天日”而修筑的。
8、运河两岸聚宝盆
23日下午,我们来到苏州,登上游船,一路观赏两岸美景,倾听唱曲美女琵琶伴奏的娇音和船家用侬语讲述发生在运河两岸美丽动听的故事:
苏州不仅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东方水城,它被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马克。波罗称为“东方威尼斯”。千百年来,水与苏州结下了不解之源,奔腾不息的长江在苏州北部奔流入海,京杭大运河在苏州境内绕城而过,烟波浩渺的太湖,阳澄湖、尚湖等湖泊星罗棋布。水是苏州的灵魂,苏州古城因为有了水的滋润而呈现出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景致。
大运河是由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开始凿造的,经过两汉至南北朝相继扩建,到隋炀帝杨广时期初具规模,之后又在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再次扩建,基本形成现在的大运河。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纵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将这五大水系联结起来。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工程最大,航线最长的人工河。它比沟通红海和地中海的苏伊士运河长十倍,比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长二十倍;它和万里长城一样都是古代中国迄今并存,蜚声国际的重大工程。
古运河沿途苏州段,有古城墙遗址、盘门、古胥门、觅渡桥等美丽景点相伴。运河两岸一边建有高楼大厦,一边是典型仿古建筑,古今相映,景致和谐,让人感受到了不同时代的苏州城韵味。粉墙、小桥、驳岸、垂柳,游船在悠悠的水面上传播开去,很远,很远…直到传成一个个美丽的故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大运河畔有一户人家,夫妻俩老来得子,阳春三月,杏花盛开的日子,生了个大胖女儿杏英。老两口子视女儿为心肝宝贝,捧在手心怕捏了,含在口中怕化了,把女儿白天抱在怀里,晚上睡在怀里。
转眼女儿三岁了,走路蹦蹦跳跳,还会咿咿呀呀像小鸟似的唱歌,两口子甭提多高兴了。
就在这欢乐的时候,女儿突然得了癞子病,头上长满了白屑疖痂,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没有了。两口子虽求医问药,但无济于事,日见得杏英头上的疖痂愈结愈厚,到少女时已经厚得像顶了个硬壳。
人说女大十八变,转眼杏英16了,出落得亭亭玉立,可就是头顶硬壳套上假发,成了姑娘郁郁寡欢无法抹去的心病。
18岁那年,邻近同龄的少女一个个出嫁了,可杏英还待字闺中,虽有媒婆上门,介绍的对象不是瘸子就是独眼,但她不想将就下嫁,总想着等个如意郎君。
苍天不负有心人。有一天,村上来了个收珠宝的苏州商人,到杏英家门前讨水喝。杏英端出茶,商人在双手接茶时打量了一下杏英,这一看不打紧,他被眼前这位姑娘的面相惊呆了:她不仅五官端正,一脸秀气,而且还是个大富大贵的不凡之人。原来商人不仅会识珠宝,还会相面。他颇有兴趣地问起了杏英的身世,这一问不打紧,牵出了杏英的无限伤心,泪水像断线的珠儿,从她脸上簌簌淌下。商人又察看了她的头部,一个厚厚的硬壳顶在头上,恻隐之心油然而生。两人互通了姓名,商人叫迅宝,在谈话中,杏英的父母也闻声出来,互相行礼。他们看到眼前这位相貌堂堂的小伙,和杏英谈得投机,就冒昧地问起小伙可曾婚配?迅宝也爽气地回答还是单身。聊了一会,迅宝起身告辞。
大约一个月后,迅宝又到杏英家,正式向她求婚,还送了一副珍珠耳环作见面礼。一家人欢天喜地招待了这位毛脚女婿。
迅宝回家后和父母商量,选了个黄道吉日准备迎娶新娘。
迎亲那天,是阳春三月风和日丽的日子,迎船从大运河畔杏英家出发,一路北上,每到一个村坊,船上锣鼓声声,鞭炮阵阵,引来隔岸许多观客。
不久,迎船过了乌镇,进入江苏地面,经过一个很大的镇子时,突然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船也激烈颠簸,“砰乓”一声巨响,新娘一头倒在新郎身上。同时,杏英头上的硬壳也被震了下来。忽儿,风平浪静,天空又是艳阳高照,船儿咕哽咕哽继续前进。
大运河上微风吹拂,船工们加快了速度,杏英感到从未有的神清气爽,头顶有一种摩挲的感觉,她用手一摸,头上竟然长出了头发。半个时辰后,又经过一个镇子,迎船到家,船上敲起锣鼓,放起了鞭炮。
小两口婚后生活美满,又添了一儿一女,迅宝继续收珠宝,杏英在家操持家务。一年又一年,一双儿女也长大了。有一天,杏英把头上掉下的硬壳拿出来当鸡食盆,在盆里放了一把米,鸡啄完盆里的米,盆又满了。杏英感到很奇怪,她告诉了迅宝。迅宝拿出几颗珍珠放进去,一下子变成满满的一盆。他俩喜出望外,把盆里的珍珠取出,盆又满了,珍珠足足装了一麻袋。最后,迅宝把盆一倒,盆又变空了。迅宝告诉杏英,这是聚宝盆,如果只取不倒,盆中永远取之不尽。他俩又拿出几个铜板放进去,又变了满满的一盆,两人忙活了半天,装了十几麻袋铜板。夫妻俩把铜板分给了乡亲。
聚宝盆的事很快传开了,吴江县令得知后,带了一班衙役亲临杏英家,强行抢走了聚宝盆。到了县衙,县令迫不及待取出一根金条放入盆中,瞪大眼睛,忽然金光一闪,变出一条金色小龙。突然小龙腾起,冲出衙门,飞向天空。随之聚宝盆也飞出消失。小龙越变越大,一条金色巨龙在天上翻腾,倾刻乌云滚滚,雷声大作,狂风大雨,县衙哗啦啦倒塌,县令葬身波涛,整个吴江城也水涌三尺。
正当人们惊魂不定之时,天空倏然平静,一下风和日丽,水也很快退去。整个吴江城只倒了县衙,百姓都安然无恙。
这个聚宝盆故事,隐含着运河两岸苏杭地区乃至整个江南都是鱼米之乡,聚宝之地。
游船河上慢行驶,两岸美景入相机。水声笑声和一起,琵琶如诉歌如泣。唱曲美女音娇柔,绿柳紅花评弹里。侬语美妙心传递,爱恋人儿如水依。桥下壁画彩笔绘,水翻江边惊鲢鲤。天堂底下有苏杭,波光水色遣珠矶。船娘弹琶相匹配,游船荡开万波漪。耳闻声声天上曲,又痴又憨又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