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秋水伊人》与“抓饭 (之一)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575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五,《秋水伊人》与“抓饭”
天气一天比一天热,天色一天比一天黑的晚。
吃完晚饭,人们洗过澡,天还大亮着。
睡觉太早了点,睡不着,就是睡着了,夜里也会睡不着,反而得不偿失。
场里没有任何文体和娱乐活动,没有广播,看不到报纸、杂志,也少有书籍。
做点什么来打发工余时间呢?
这个时候,我们都喜欢聚集在稻场上聊天。
那个会拉二胡的寿县知青田本阳,这天晚上将二胡带出来,在稻场上拉起来。
很自然的,他身边很快就围上很多人。
他拉的这支曲子哀婉缠绵,优美悱恻。我被那如泣如诉的音乐深深吸引,于是也围上去听。
蚊子太多,他不时中断演奏,去拍打叮咬他的蚊虫。
他一面打蚊子一面问:“谁会唱这首《秋水伊人》?”
“我会。”我的一个室友、寿县知青沈荣辉说。
田本阳说声“唱”,奏起过门。他身边其他喜欢音乐的人,主动为他用扇子驱赶蚊虫。
沈荣辉调整一下情绪,动情地唱道:“望穿秋水,不见伊人的倩影。更残漏尽,孤雁两三声。往日的温情,只换得眼前的凄清。梦魂无所寄,空有泪满襟。几时里归来呦,伊人呦,几时你会穿过那边的丛林?那亭亭的塔影,点点的鸦阵,依旧是当年的情景。只有你的女儿呦,已长得活泼天真。只有你留下的女儿呦,来安慰我这破碎的心。望断云山,不见妈妈的慈颜。漏尽更残,难耐锦衾寒。往日的乐欢,只映出眼前的孤单。梦魂无所依,空有泪难乾。几时里归来呦,妈妈呦,几时你会回到故乡的家园?这篱边的雏菊,空阶的落叶,依旧是当年的庭院。只有你的女儿呦,已堕入绝望的深渊。只有被你抛弃的女儿呦,在忍受这无尽的摧残。”
歌词是如此动情,如此感人。
这是我第一次听这首歌曲,虽然沈荣辉唱的不是很专业,却听得我如痴如醉。
若不是身边有人,我一定会潸然泪下。
尽管我也读过唐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背诵过元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多次看过、听过昆曲《长亭送别》中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些离情别意的文化瑰宝,也深深感染过我少小的心灵。但与这首白话的《秋水伊人》相比,后者更现实、更贴近我的生活,因而更能震撼我的心。
后来我才知道,这首《秋水伊人》是一九三七年的国产老电影《古塔奇案》主题歌。该片由张石川导演,龚秋香主演,贺绿汀词、曲,龚秋香演唱。
《古塔奇案》早已禁演,我已无缘拜观。
但谁也禁住《秋水伊人》这首歌曲的代代相传。
它高贵典雅的艺术内涵,感染着社会上同病相怜的天涯沦落人。它给我的印象是那么深刻,那么沉痛,那么揪心!
我开始学唱这首歌曲,经常在无人处轻唱“望断云山,不见妈妈的慈颜。漏尽更残,难耐锦衾寒”,以排遣心中的忧伤,抒发对慈母的思念。
以致这首歌曲,对我来说已经刻骨铭心。在五十年后的今天,我依然能烂熟地哼出这首歌曲。
去年我和朋友去歌厅唱歌,我点了这首《秋水伊人》歌曲,我看见屏幕上的歌词竟将原词的“更残漏尽”写成了“羹残楼静”,把“塔影”写成了“踏印”,把“篱边雏菊”写成“里边厨具”不一而足。
唉,惨不忍睹!
儒雅厚重、优美婉约的精神食粮,并不能代替现实中的粮食。
饥饿,仍然是我们生活中的最大威胁。
当时,安徽城市成人粮食供应定量标准,是每月二十五斤半。我来到农场,我们农工的供应标准是四十五斤,比一般人的供定量已经高出接近一倍。
注意,虽然城市成人粮食供应定量是每月二十五半,但这二十五斤半,是指标,不是成品粮。你得按国家规定的价格与票证,拿钱才可以买。此外,这二十五斤半粮食,并非全是大米或面粉,其中很大比例是配备的其它杂粮。如山芋干、玉米或其它杂粮。你要想买二十六斤,那另外的半斤就不是国家规定的价格了,叫黑价,也叫自由价。譬如:按我们六安当时的情况,有指标的大米,是一毛三分五一斤,买黑市大米是一元至两元一斤不等。
俗话说“半桩子,饭仓子”,是说青少年时期人的饭量最大。
实际上我们饭量大,是工作强度大造成的。也与长期吃不饱饭、饮食没有油水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