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孤帆远影碧空尽  三十九、周文帝弃三关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554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破关是死,杀敌亦是死,投降亦是死。再看身后,锦绣山河从此一马平川,通往京师几处关隘再无天险可拒敌。既然无论如何都是死,不如军民同心共同迎敌,若等到朝廷援军,兴许还能借云匣关之险,以图收复失地。
    保卫家园之心迫使全关年轻力壮的男人主动上了城关,战死后爹爹儿子顶上,爹爹儿子再死年轻媳妇顶上。战至最后,连十岁孩童都抱着石头往下砸,可见军民拒敌之心何其坚韧。
    贺兰破关的消息,快马加急送达京师还未立秋,其时阳谷关与下关均未失守。不过那败报只是第一粒投湖之石,接下去败报雪片般飞来,求援求援,全是求援,全是战败。
    骤然直面调军西援,文帝一看立于朝堂的武将均已垂暮,其儿孙个个纨绔早已弃武习文,惊觉大周竟无带军之将。再谈军粮军械,方想起昌洲、龙江、柳林几处粮仓军库,早年调出军需后一直未补给,所谓粮仓军库已是虚有其名。
    周文帝不敢怪任何人,不顾军需并非臣工之意,全因自个贪图享受,将那一笔银子挪去建行宫了。
    再接着,便是邻近洲府官吏的折子送达。文人奏折与武将求救不同,他们将大正军队暴行书写得淋漓尽致,写至残忍无道处往往力透纸背,泪痕满篇。读得文帝双眼血红,数度无法自持。满朝文武莫不唏嘘,将刚刚生出的议和之心生生捏死在心底。议和,看来是全无希望了。
    周文帝与群臣商讨至深夜,期间有提议临时征兵,立即被驳回。
    原因大家都清楚,大周轻武经年,十个成年男子中有半数为读书人,另外半数也无甚武力。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不是说当兵就能当的,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连刀剑都舞不开,何以杀敌?就算抱着报国之心勉强从军,开赴前线等于送死。
    最最关键的,没有刀枪弓箭,征兵何用?这一刻,满朝文武方意识到,表面繁华的大周已呈倾覆之溃势。
    幸而,大周算有几位懂得审时度势的能人,议来议去终于议定弃三关增派大军死守芒塘山。对于当时的战局而言,这项决议的确是最明智的选择。
    跑死无数匹马也不顶用,日夜兼程也没有用,路途太远,朝廷调兵增援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就算大军前去支援,由东至西到达三关已救无可救。不如借芒塘山地利拒敌,还有护住大好江山以图日后收复失地的希望。
    决议是正确的,有希望终归是好的。谁曾想,半年后芒塘山守将不战而降,将大周万里河山直接捧到了戟姜手中,只为换得全家的荣华富贵。
    朝廷不派援军的消息传到云匣关,守将捧圣痛哭:“陛下啊陛下,那怕派五千军也是安慰啊……”痛定思痛,守将一脸凄苦望着满城伤患,噙泪给邻近洲县同僚写下求援信,希望凭借多年私交求来援军。
    距离云匣关最近的中塘府守将收到求援信,看着上面点点泪痕想着昔日情谊心中难受。有心想援自己却只得守城之权,没有出兵救援的兵符。
    那要命的兵符在哪?它掌管在中塘御史台手中。以文臣节制武将,是许多朝代帝王惯使的招数,大周亦同样。
    那守将思来想去,依照平日对大人的观察,认为其人颇具骨气,应不会置之不理。思定,遂带着信拜见了御史台鉴大人。
    中塘御史台看信后,即刻召集州府衙门众官吏商议,最终一致认为再不增援云匣关,一旦关隘失守中塘府危矣。介时大军过处寸草不生,不如现在就战还存一线生机,也能多争取些时日让全府百姓逃命。
    最后,御史台取出兵符,决定冒着杀头的大罪增援云匣关。守将得了兵符连夜调军,为云匣关增军一万。
    云匣关同时也往其余州府派了请求增援的急报,无奈阳谷关、下关一破,正北正西正遭遇二位王爷攻打,自顾不暇如何来救。
    早先周文帝也想救云匣关,怎么说都是天险之关,在手中和丢给大正意义完全不同。可连年消减军政,举国上下能抽调的兵力加起来不足二十万。这二十万派了十万去芒塘山,剩余十万是水师……
    再往后去整个西北处处危机,一败接着一败,总不能将全国兵力全调去西北,那是兵家大忌。
    得想着西北全线失利后,北边和正东的防卫。正东是整个大正经济文化中心,那儿有京城,里面住着皇上。而大正骑军一旦占领西北必将引军直取京师,这是必然。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