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  前奏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4067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孝宗朱祐樘的童年非常坎坷不幸。他的生母纪氏是广西纪姓土司的女儿,纪姓叛乱平息后,少女纪氏被带入宫中,派充到内廷书室看护藏书。一次,宪宗偶尔经过,见纪氏美貌聪敏,就留宿了一夜。事后,纪氏怀孕。宠冠后宫的万贵纪知道后,命令一宫女为纪氏堕胎。该宫女心生恻隐,不忍下毒手,便谎报说纪氏是“病痞”,并未怀孕。万贵妃仍不放心,下令将纪氏贬居冷宫。纪氏是在万贵妃的阴影下,于冷宫中偷偷生下了朱祐樘。万贵妃得知后,又派门监张敏去溺死新皇子,但张敏却冒着性命危险,帮助纪氏将婴儿秘密藏起来,每日用米粉哺养,被万贵妃排挤废掉的吴皇后也帮助哺养婴儿。之后又转到民间抚养,一直被偷偷地养到六岁。
    一天,张敏为宪宗梳头时,宪宗叹息说:“我眼看就要老了,还没有儿子。”张敏连忙伏地说:“万岁已经有儿子了。”宪宗大吃一惊,忙追问究竟,张敏才说出了真情,一旁的司礼监太监怀恩也为张敏作证。宪宗听罢大喜,宪宗听了大喜,立即命令去接皇子。当宪宗第一次见到自已那因为长期幽禁,胎发尚未剪、拖至地面的瘦弱的儿子。不禁泪流满面。连忙抱起他,让他坐在自己膝上,亲切地抚摸,久久地凝视,连声说道:“这是朕的儿子,长得真像朕”。宪宗随即传喻内阁,告知皇子出生之事。
    次日,颁诏天下,册立朱祐樘为太子,封纪氏为淑妃,并大赦天下。但随之纪氏却在宫中暴亡,门监张敏也吞金自杀。显然,纪妃与张敏之死皆与万贵妃的迫害有直接关系。
    宪宗的母亲周太后担心万贵妃会对太子下毒手,就亲自将孙子抱养在自己的仁寿官内,才使太子安全地生活在宫中。有一次,万贵妃请太子去吃饭,周太后叮嘱道:“你去之后,千万不要吃东西。”因此太子赴宴时果然不沾任何食品,只称自己已经饱了。当宫人捧上汤羹时,年幼的太子说:“我怀疑此中有毒。”万贵妃既惊且怒,嚷道:“这孩才几岁就如此,他日必加害于我!”
    此后,她一改对宪宗后宫生活的控制,宪宗在妃嫔中走动不再受限制,妃嫔们有孕也能顺利出生,皇子渐渐多起来。
    成化末年,一直未有生育的万贵妃与梁芳等人勾结,一再劝说宪宗废太子,立兴王,宪宗对万贵妃一向言听计听从。于是决定易储,便召来司礼太监怀恩拟旨,不料怀恩以头碰地,誓死不从。朝中多数大臣极力反对,他们据理力争,但这丝毫也没有影响宪宗换太子的决心。正当宫中为改易太子的事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东岳泰山发生地震,钦天监奏报说地震与太子有关,群臣也纷纷上奏,指地震的原因是上天警示,如改立太子,必将引起动乱。宪宗迷信,怕惹得天怒人怨,于是下令不准再议废太子之事。朱佑樘的地位终于稳定下来。
    明成化二十三年春(1487年),集成化帝(宪宗皇帝)三千宠于一生的万贵妃病逝。宪宗得信后,颓然叹道,万妃去了,我也活不长了,是年四月,成化帝果然患病,七月召太子辅政,八月成化帝驾崩,追随他心爱的万妃于地下去了。说来也够荒唐,万贵妃足足比明宪宗大17岁。但却万千宠爱于一身,实在令人费解。
    十八岁的皇太子朱祐樘继位,改年号为弘治。就是历史上的明孝宗,也称为弘治皇帝。即位后的孝宗追谥生母淑妃为孝穆皇太后,并将其坟茔迁至茂陵与父皇合葬,另立奉慈殿祭祀。不久,有太监在桂林查找到太后的留迹。朱祐樘闻奏,便下旨将古茶庵改名圣母寺,此泉池命名为圣母池,并责成官府精工修建,并派使臣到桂岭修建了太后的先人茔,又在桂林建宗庙纪念自己的瑶族母亲。
    宪宗留给儿子孝宗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即位之初,就着手改革弊政。凡是宪宗亲信的佞幸之臣一律斥逐。由于成化时期,宪宗皇帝宠信佛道,致使许多佞幸小人混入朝中,李孜省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以方术、房中术进献皇帝得到宠幸,然后与太监梁芳狼狈为奸祸乱朝政,打击忠臣,扶植朋党,是当时朝廷中的第一大害。孝宗即位之后立即逮捕了两人,使文武百官弹冠相庆。接着裁抑宦官,整顿吏制,将成化朝通过贿赂、溜须拍马发迹的官员一律撤换,外戚万喜及其党羽均被治罪。又淘汰传奉官2000余人;罢遣禅师、真人等240余人:佛子、国师等780人,并调整内阁班子,罢免了不学无术、依附权贵的阁臣万安、尹直等人。同时,孝宗大量起用正直贤能之士,如王恕、怀恩、马文升等在成化朝由于直言被贬的官吏以及徐溥、刘健、谢迁、李东阳等贤臣,为民族英雄于谦建旌功祠,使得无论是朝中还是宫中的气象都为之一新,时称“朝序清宁”。
    与绝大部分明代皇帝不同,孝宗能够非常谦虚地接受大臣们的意见。弘治十年(1497年)的三月于文华殿召见了内阁大学士徐溥、刘健、李东阳、谢迁,集聚一堂共商政事。议事完后,皇帝赐诸位大臣吃茶,然后散去。召见大臣,面议国事,在当时被称作为“盛事”。终弘治一朝,除这一次首开先例外,大概先后还有过四次。像这样召见阁臣面商国家大事,其对于大臣们的激励作用是可以想见的。同时也可以看出弘治一朝君臣关系之和睦以及孝宗对于儒臣的信任。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大学士刘健上奏说,晚朝散归后天色已黑,各处送来的文件往往积压内阁,来不及处理,如有四方灾情,各边报警等事务,就有耽搁的可能。于是,孝宗特定除早、晚朝外,每日两次在平台召见有关大臣议事。从此出现了“平台召见”这一新的朝参方式。
    由于幼年生活的坎坷,孝宗一直身弱多病。但孝宗却勤于政事,不仅早朝每天必到,而且重开了午朝,使得大臣有更多的机会协助皇帝办理政务。同时,他又重开了经筵侍讲,向群臣咨询治国之道。孝宗还开辟了文华殿议政,其作用是在早朝与午朝之余的时间,与内阁共同切磋治国之道,商议政事。孝宗常召阁臣至文华殿,让大家共议大臣的章奏,写出批词后;自己再批改颁发。所以,阁臣李东阳高兴地:“天顺以来,三十余年间,皇帝召见大臣,都只问上一二句话,而现在却是反复询问,讨论详明,真是前所未有啊”!
    孝宗在内政上最主要的措施是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繁荣经济。弘治二年(1489年)五月,开封黄河决口,孝宗命户部左侍郎白昂领5万人修治。弘治五年(1492年),苏松河道淤塞,泛滥成灾。孝宗命工部侍郎徐贯主持治理,历时近三年方告完成。从此,苏松消除了水患,再度成为鱼米之乡。
    对于救荒的工作非常重视,要求各级官府都要设立常平仓,以应付灾荒。
    在刑罚方面,他要求慎重施刑。在他的这种要求下,一些素以残酷闻名的特务机构如锦衣卫都变得仁慈起来。
    孝宗对臣下宽厚平和,在明代的皇帝中,孝宗最为仁慈。在他的身上没有其先祖朱棣一丝残暴之气,在位十八年,从未鞭打过一位大臣。甚至常关心大臣的生活起居,他多次召对大臣刘健,谢迁,临走时总是从袖口里拿出两锭银子,温勉有加,告知这是私下从大内取出给两位补贴家用的,大臣们无不为之动容。早朝的时候,孝宗亲御奉天门,有的大臣因地滑,行走失仪,孝宗从不问罪。奏本中有错字也不纠问,经筵讲官失仪,他还宽慰数词,不使其恐慌。有一年冬天,孝宗夜晚坐在宫内,觉得天气寒冷,就问左右内臣,现在官员有在外办事回家在路途的吗?左右回答说:“有。”他又说:“如此凛冽且昏黑,倘廉贫之吏,归途无灯火为导,奈何?”遂传下圣旨,命今后凡遇在京官员夜还,不论职位高低,一律令铺军执灯传送。这些事虽不算大,但作为一个封建皇帝能如此曲体臣下,也确属不易了。
    孝宗皇帝又出奇地宽厚善良,即使对当初迫害其生母的万贵妃家人,也表现了极大的宽容。他即位后一些官员上书,要求惩办已死的万贵妃及其族人,但孝宗认为这样的做法是违背了先帝的意愿,从而不予削溢议罪。这一切都出于一个孝字,孝敬父皇,维持传统,以宽仁忠孝为主,他死后被定庙号为孝宗,也正因为此。
    孝宗生活俭朴,不好声色。弘治元年(1488年),出使明朝的朝鲜使臣卢思慎,曾对朝鲜的国王说:“先皇帝(宪宗)或于用人,间以私意,今皇帝(孝宗)则铨注登庸一出于正。又性不喜宝玩之物,虽风雪不废朝会,临群臣皆以丧服,惟祀天祭用黄袍,臣等慰宴时不奏乐,不设杂戏,劝花置于床上而不簪。大抵先皇帝弊政一切更张矣。”。宪宗生前爱穿用松江府所造大红细布裁制的衣,每年要向那里加派上千匹。而这种织品,用工繁浩,名虽为布,实际却用细绒织成。孝宗当时还是太子,内侍给他送来新裁制的衣服。他说:用这种布缝制的衣服,抵得上几件锦锻衣服。穿它,太浪费了。遂谢而不用。他当了皇帝后,下令停止为皇宫织造此布。
    皇后张氏,兴济(今河北沧州市北)人。按照明代中期以后选后的制度,皇后一般都出身于中等平民之家。张氏的父亲张峦,原只是一个秀才,以乡贡的名义进入国子监,也就是说从地方学校保送进了国立最高学府读书,成为国子监生。张氏出身于这样的读书人家庭,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二月初六日,张氏与时为皇太子的孝宗成婚。同年的九月,张氏被正式立为皇后。张皇后在弘治四年(1491年)的九月生下了皇长子朱厚照,即后来的武宗。孝宗对唯一的这个儿子非常疼爱,更为可贵的,孝宗和张皇后是患难之交,一对恩爱夫妻。两人每天同起同卧,读诗作画,听琴观舞,谈古论今,照夕与共。晚明学者黄景昉说:“时张后爱最笃,同上起居,如民间伉俪然。”孝宗皇帝一生只有一位妻子。就是他的皇后张氏。不封贵妃、美人,过着平常百姓几乎一样的夫妻生活,作为一个拥有无上权力的皇帝,这真的是非同一般。
    孝宗统治的后期,他对佛道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由于孝宗多难的童年使得他的身体一直不好,他希望通过佛道之术能改变自己的身体状况。因此一些奸佞之徒再次混入宫中,祸乱朝政。宦官李广就是其中之一,深得孝宗的庞信。后来因为李广被人设计畏罪自杀,孝宗听身边宦官传言@以为李广家中有天书,命人搜寻。却搜出了李广贪污、受贿的帐本。孝宗这才醒悟。李广事件唤醒了那个沉睡多年的励精图治的孝宗皇帝,他开始了生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勤政时期。重新远佞臣,而重用刘大夏、戴珊等贤臣。
    不幸的事,孝宗自小体质虚弱,再加上即位后,励精图治,经常带病视朝,导致身体情况愈加恶化。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初七,一代英主朱佑樘病逝于乾清宫,弥留之际召刘健、李东阳、谢迁等入乾清宫接受顾命,命传位于太子朱厚照,最后给太子朱厚照的最后嘱咐是“任用贤臣”。得年仅36岁。
    [这是故事的总体,也可能是引子,有待确定请稍后。]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