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柴进之恩与林冲之祸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364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第十六章:柴进之恩与林冲之祸
    上一章说道,王伦看穿了林冲的用意与本性,不想收留林冲,要赶走林冲。
    我在前文分析过,王伦,非但不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反而是一个很欢迎好汉加入,很热情好客的人。他不是不能容人,他只是不能容林冲这样的人而已。
    这一点,王伦是完全为山寨日后的安定着想的。
    不管林冲心性如何,他这样一个武艺高强的人,进入了梁山这样一个平均能力很低的公司,对梁山公司的内部而言,绝对不是一件好事。甚至,会是一个后患。
    所以王伦才会在心中想道,赶走林冲,【免至后患】。
    由于我们的思维惯性,观众朋友们,总是会将的目光紧紧的追随着主角的经历,而忽视配角的作用。所以在林冲上山这段情节里,我们看到的是林冲曲折的上山经历。
    但这段情节的本质,真的是描绘‘林冲上山’这个故事吗?
    当然不是!
    在这段情节里,林冲上山只是表面故事!林冲上山的经历的确很曲折,但这些曲折全是王伦造成的。林冲上山是很被动的,王伦才是握着主动权的人!
    只要王伦点头了,林冲拿不着投名状也可以留在山上。如果王伦不点头,林冲根本就没有呆在山上的机会!就是因为王伦在留不留林冲的问题上总是变化,所以才造就了林冲上山的曲折经历。
    也就是说,如果王伦在收不收留林冲这个问题上咬定答案不变化的话,林冲上山这段情节,完全可以删去。
    所以,这段情节的本质,根本不是林冲上山,而是王伦到底让不让林冲上山!
    主角也不是明面上的林冲,而是暗面上的王伦!
    所以我们有必要来研究一下一直被忽略的王伦。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候的王伦,他的表现是很奇怪的。如我上文所讲,在留不留林冲这个问题上,王伦变化了很多次。正因为他变化的太快了,所以林冲的上山经历才会看起来那么曲折。
    最开始的时候,王伦是容不下林冲的。
    这个时候的王伦,看穿了林冲的本性,知道留下林冲,就是留下后患,所以他是一直想要赶走林冲,想要【发付他下山】。
    不过手下杜迁,宋万,朱贵三个,都是大老粗,看不透其中奥妙,反而力劝王伦留下林冲。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三个劝王伦留下林冲,并不是他们的主观感情因素在作祟。(如:他们欣赏林冲,他们崇拜林冲等等)而是客观因素在作祟(柴大官人)。
    朱贵道:【这位是柴大官人力举荐来的人,如何教他别处去?抑且柴大官人自来与山上有恩,日后得知不纳此人,须不好看。】
    杜千道:【哥哥若不收留,柴大官人知道时见怪。颢的我们忘恩背义;日前多曾亏了他,今日荐个人来,便恁推却,发付他去!】
    宋万道:【大官人面上,可容他在这里做个头领,也好。不然,见得我们无义气,使江湖上好汉见笑。】
    三个头领都提到了柴进对他们有恩,由于柴进对他们有恩,又因为林冲是柴进推荐来的,所以他们三人觉得必须要收留林冲,不然就显得他们忘恩负义。
    这样一看,朱贵杜千宋万三个,应该是头脑略简单的,但很讲恩情的江湖好汉。
    王伦拗不过属下,只好弄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投名状!
    三天之内,你能拿着投名状,我就留你。拿不着,怨不着我,该上哪上哪吧!
    注意:王伦的这一个举动,竟又证明他是可以容下林冲的!
    要知道,梁山本就是王伦的地盘,在这里,他是老大,他有权让别人不上山。如果他真的不能容人的话,是完全不用给林冲这样一个机会的。
    给了机会,林冲就有可能上山,不给机会,林冲则完全没可能上山。
    从容不下,到能容下,王伦转变的很快,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在林冲接了投名状之间的这段时间内,王伦竟一直表现出极不愿林冲上山的样子。不断的对林冲说:后天就到期了,你就不能在这呆了。明天就到期了,你就不能在这呆了等等。
    这样一看,王伦对林冲的态度,从能容不下,转变到能容下,又再次转变到了容不下。
    然而最令人奇怪的是,林冲没拿到投名状,按理说王伦可以赶他走了,但这个时候王伦又做了一个转变,容下了林冲!并让林冲在山上做了第五把交椅!
    王伦变化的好快啊,他为什么最终还是留下了林冲?他不怕留下后患吗?
    答案就是,王伦很怕留下后患,但是,王伦的性格缺陷导致了他最终留下了林冲。
    王伦很聪明,很有眼光,但他也有着一个致命的缺点。
    优柔寡断。
    王伦一方面不想收留林冲,一方面却又怕得罪柴进,并背上忘恩负义的帽子,毕竟柴进是自己的恩人。【只是柴进面上却不好看,忘了前日之恩。】
    再加上手下起哄,使得王伦在‘柴进之恩’跟‘林冲之祸’这两个问题的权衡上,很摇摆不定。要么得罪人,要么埋后患,王伦不知如何去选。
    对于王伦是否收留林冲,我们可以有三种假设。
    1:王伦并不想收留林冲,那么他最好的做法,就应该是立刻力排众议,驱逐林冲下山,甚至杀了林冲。这样,虽然会得罪柴进,并背上忘恩负义的帽子,但却可以彻底免了后患。
    2:王伦不想得罪柴进,不想背上忘恩负义的帽子。这样的话,王伦就必须收留林冲,王伦最好的做法,应该是对林冲假装热情,一下子就留下他。这样虽然为日后埋下了灾祸,但却不用得罪柴进,也不会背上帽子。同时,也不会得罪林冲。
    上面两个选择,理性上来说,都是不错的。第一个选择背上帽子但却彻底免了后患。第二个选择没免后患,但也背上帽子,没得罪人。
    但王伦偏偏选择了第三个选择。
    第三个选择就是:即没有杀林冲,也没有赶走林冲,而是在收留林冲的问题上左右转换,不断变化。
    这样的变化,林冲下意识的就会认为王伦在刁难自己——实际上不止林冲,就连读者都会认为王伦是在故意刁难林冲。
    多番变化之后,王伦勉为其难的收留林冲。这样一来,又会埋下后患,又会让手下觉得王伦不讲恩情,同时,也让林冲不满。
    林冲的不满,令林冲对王伦的情绪越来越控制不住,最后,后患果然发生了。
    王伦知不知道他的选择是最菜的一个呢?他应该不知道,因为具有优柔寡断这种性格的人,通常不会选择极端的答案,因为他们害怕失去。他们一般会去选择一个中庸的答案。第三个最烂的答案,就是中庸了前两个答案后,形成的。
    所以说,有的时候,还是应该果断一点。该抛弃的东西,就抛弃了吧。不要因为舍不得某些东西,导致自己满盘皆输。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