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 主角简介之赵光义(由轶事看其性格)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335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主要人物生平简介
主角1赵光义(本文设定他死后重回到19岁时)
本文将其定位为温文狠辣病娇受
生平:宋太宗赵光义(公元939年-公元997年),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
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驾崩后,赵光义登基为帝。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陋习。
赵光义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997年),赵光义去世,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1]
人物评价:
《宋史》赞曰:帝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君子曰:“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帝之谓乎?故帝之功德,炳焕史牒,号称贤君。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县公之贬死,武功王之自杀,宋后之不成丧,则后世不能无议焉。[4]
毛泽东:①“此人不知兵,非契丹敌手。尔后屡败,契丹均以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办法,宋人终不省。”②“不择手段,急于登台。”③“赵匡义小人之言。”
历史上为人诟病之事(也可以看做是他性格扭曲的原因及表现)
1烛影斧声(弑兄篡位)
根据记载,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病重,宋皇后派亲信王继恩召第四子赵德芳进宫,以便安排后事。宋太祖二弟赵光义早已窥伺帝位,收买王继恩为心腹。当他得知太祖病重,即与亲信程德玄在晋王府通宵等待消息。王继恩奉诏后并未去召太祖的第四子赵德芳,而是直接去通知赵光义。光义立即进宫,入宫后不等通报径自进入太祖的寝殿。王继恩回宫,宋皇后既问:“德芳来耶?”王继恩却说:“晋王至矣。”宋皇后见赵光义已到,大吃一惊!知道事有变故,而且已经无法挽回,只得以对皇帝称呼之一的“官家”称呼赵光义,乞求道:“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赵光义答道:“共保富贵,勿忧也!”[1]史载,赵光义进入宋太祖寝殿后,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以及“柱斧戳地”之声,赵匡胤随后去世。二十一日晨,赵光义就在灵柩前即位,改元太平兴国。这个事件由于没有第三人在场,因此一直以来都有赵光义弑兄登基的传说,但是无法证实,成了千古疑案。
3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
按祖制,“父死,三年不该其制”,除非是改朝换代,新君即位绝不能在先皇帝死当年就改期年号,弑父登基的暴君代表隋炀帝也不敢。何况赵光义是以弟承兄,本就名不正言不顺。但赵匡胤死当年,他就将开宝九年改为太平兴国元年,这是大逆不道之事。
奇怪的是,此时竟然顺利地完成,由此可知其手段之利害。
3强幸周后
五代十国后期南唐国主李煜的皇后小周后,是闻名于天下的绝色美人。
李煜被宋太祖赵匡胤灭国后,他和小周后一起做了俘虏。
据野史记载,赵光义继位后,借命妇要不定期入宫朝觐的机会,强留小周后。[14]小周后拼命反抗,誓死不从,差点把赵光义舌头咬掉。赵光义被咬得满口流血,恼羞成怒,一不做二不休,叫来四五个宫女死死按住了小周后,终于得逞。
据说赵光义还把宫廷画师召来,将“行幸”小周后的场面进行“写生”绘画,就是《熙陵幸小周后图》。《默记》、《宋稗类钞》均未提是否真有此画。而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篇·果报·胜国之女致祸》有明确记载:“偶然于友人那里,看见宋人所画《熙陵幸小周后图》。。。。。。此图后题跋颇多,但记有元人冯海粟学士题云: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15]
明代姚士麟《见只编》也有相关记载。
4涪陵县公之贬死(间接害死弟弟)、元佐发疯(间接逼疯儿子)
按“金匮之盟”(皇位由赵匡胤传给赵光义,赵光义再传给赵廷美)的约定,宋太宗赵匡义应该将皇位传给其弟赵廷美,但赵匡义登基后,隐匿“金匮之盟”的内容。魏王赵廷美一向专横骄恣,曾多次遭到其兄宋太宗的斥责,此刻得知有“金匮之盟”一事,于是对赵匡义甚为不满,于是暗中谋划,阴谋早日篡夺皇位。
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魏王赵廷美谋划篡夺皇位的阴谋泄露,宋太宗赵匡义遂罢免了他的开封府尹。赵匡义念其手足之情,并多次立有战功,于是仍令其为西京(今洛阳)留守。魏王赵廷美一脉宗室,由此暂时全部迁居到了西京。[2]
赵廷美被贬谪任西京留守后,暗中仍与兵部尚书卢多逊频繁勾结。二人勾结之事败露,魏王赵廷美遂被罢去西京留守,削去一切官职,仅保留魏王空名,闲居在家;赵廷美闲居在西京,后降魏王封爵为涪陵县公。[3]
宋太宗雍熙元年(公元984年),赵廷美举家迁至房州,迁居后不久,就忧愤成疾,吐血而终,年仅38岁。
太宗子赵元佐(赵光义看好的继承人)认为赵廷美谋反是赵光义诬陷的,曾多次劝谏求情,但没有结果。赵廷美死讯传来他就疯了(有人怀疑他是装疯以逃避皇位),后纵火焚宫,被废为庶人。
5武功王之自杀(逼杀其侄)
《宋史》说太祖驾崩时,宋皇后(952年-995年)急令内侍王继恩召太子秦王德芳入宫,王继恩却拿着遗诏去找晋王赵光义。后来赵光义继位,即宋太宗。因为宋太宗以弟之身分即位,世人普遍流传著“烛影斧声”疑案,认为宋太宗是谋杀太祖而篡位。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德芳之兄赵德昭被宋太宗逼迫自杀。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赵德芳病死,英年早逝,享年二十三岁。因为赵德芳兄弟在短时间内连续死亡,许多人怀疑德芳死因不单纯,定与宋太宗有关。
6两伐燕云均失败
宋太宗对辽高粱河之战、雍熙北伐均以失败告终。两次北伐中,军粮需求量大、百姓不堪重负;幽州及其周边遭遇兵燹,军粮供给受限;军粮征调地域较广、转输难度大。军粮供应的困境限制了宋军的军事行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宋太宗两次北伐的失败。[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