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店小二说书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325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店小二说书
大户人家的女儿都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女红也是极好,可她偏偏是个半吊子。唯有“画”还上得了台面。她不似书里说的一些“野丫头”总是喜欢偷跑出去游玩,也不同那些喜欢吟诗赏画的娇小姐们一起游湖赏景。她只爱呆在阁楼里,真是把“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发挥到了极致。
天下太平时八卦是最能打发时间的,连她的古怪也出了名,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从来都不出门的尚书家只爱躲在房里作画,还当真流出几幅她的自画像,那画功当真好!只是不知道那小姐真如画上那般美貌?
如此,小姐的美貌也成为了众人们最爱的谈话内容。
她偶尔也画一些山水画,别人都以为她的山水画定是临摹一些大家的,尚书家的小姐从不出门,又怎么会知道外面的景致呢?
却不曾想看到那山水画之后,是让他们如何的目瞪口呆,那是不曾见过的风景,云雾缭绕,唯有山顶隐隐可见,有一仙子独立在那,向下眺望。看到此画的文人骚客们来不及思考这是个什么地方,早就被画中景给吸引了去,不禁想站在那样高的地方时什么样的感觉?是不是如同苏轼写的那般,“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哎!那尚书家的小姐叫啥名呐?”
说到这个问题,茶馆里听书的人虽忍不住的鄙夷了一下那人,却也忍不住想要知道的念头,眼睛都亮了起来。
这问问题的大佬三粗也知道别人看不起他,但每每听着尚书家的小姐,尚书家的小姐,头都要爆了,他也不是真要知道那小姐的名字,不过总比一直听着“尚书家的小姐”要好多了,他与那“书”字实在无缘,一听这个字就头疼。否则,他也不会成为个彪汉了。
听那大汉问起,一书生也按捺不住,也是两眼发光的迫不及待想知道,怪只怪他的眼神太过激烈,那说书的店小二偏偏吊着他们的胃口,像看好戏般的呷了几口茶,就是不开口。终于那书生抱拳而起,“小生对小姐的景仰如滔滔江水般绵绵不绝,自从见了小姐的画像,我便茶饭不思,小姐那仙子般的美貌早已印在我深深的脑海里”。话至此,众人一阵唏嘘,听他因小姐的美貌而茶不思,饭不想,更是忍不住的一阵鄙夷。那书生也感受到这如刺的目光,脸红了一半,急急的为自己辩解,“小生并不是只重容貌的人。”这才刚开口,那些人就更加的嫌弃了,刚那大老粗忍不住的回了他一句,“你若不是那注重容貌的人,又怎么会因小姐的容貌而失了神?”
这个抛问,引得全馆的人一阵哄笑。
小生也不回答,假装镇定的继续刚才的话,“小生并不是只重容貌的人,确是小姐的容貌惊为天人。再且,小生是对小姐的画功膜拜不已,小姐的画栩栩如生,那幅山水画更是,更是。。。”话到激动时,却找不到形容词来表达,停顿了一会,让自己的声音平稳下来,再次开口,“小生不才,见那山水画并无题名,便想着如果小生能够为这山水画提上一提,故而冒昧的想问问小姐的闺名,取其小姐的名来提,若冲撞了小姐,小生真是万死不足以谢罪。”说罢。那小生向众人做了个揖,便坐下了。
听那小生文绉绉的一段话,众人听书的兴致也去了一大半,都怪这书生说话太糟心,明明就是觊觎小姐的容貌,却装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让人好一阵恶心。而那店小二对于这一段如此牵强的说辞早已无力吐槽。看众人开始不耐烦,更是狠狠的在心里给那书生“记上一功”!
他还得赚点“听书费”的啊!
“咳咳。”故意的清了清嗓子,引起大家的注意,“今儿个咱就多说一点,说说这尚书家的小姐的闺名,让大家饱饱耳福,还望各位客官怜惜小的。”
这意思在明显不过,就是要打赏了,后堂的一小厮适时的走了出来,托了个茶盘走向众人,能来茶馆里听书的人打赏的钱还是有的,不一会铜钱就已铺满了茶盘,店小二满意的笑了笑,做做样子的再次呷了口茶,又开始了。
这得从尚书家的桃树说起。
尚书家的院里种有几棵桃树,那是林云寺的得道高僧按五行八卦亲自种下的。据说是因为尚书命犯孤星,若不用物什来给他压一压,怕是要孤独终老的。这也真是灵!桃树第一次开花的时候,就有一满面桃色的姑娘上门了。
听说这姑娘姓桃,家里是江南的商贾。这时尚书都三十好几了,看有女子上门,虽说家里从商,却没有那商人的铜臭味,家世也算清白,这姑娘也是知书达礼。尚书一见姑娘就喜爱得很,赶紧就上门提亲,把事儿给定下来了。
这尚书夫人也争气,不久之后诞下一男婴,尚书激动得无法言语,更加宠爱他的娇妻了。之后几年尚书夫人生下的也都是男婴,整府里活脱脱是男子的天下了。都说这女儿是父母贴心的小棉袄,尚书夫人也想要这小棉袄。跟自家的夫君提了一提,这时尚书已经步入中年了,听夫人的希望,自己也忍不住的盼望能有一个像夫人一样貌美的女儿。
尚书求问了当年的得道高僧,只得一句话,“缘分自从桃树来”。自此,尚书夫人日夜在树下许愿,希望桃仙能够赐她一个女儿。终于有了消息,只是这一胎怀的太辛苦。生产时夫人几度晕死过去,危在旦夕,还好最后母女平安。听到这里,众人一阵唏嘘,这也太灵了吧!莫不是有人故意杜撰的?小二也不理会那些人心里想的小九九,只管自己继续往下说。
尚书为了感谢妻子劳心费力的生下这女儿,便让女儿跟妻子的姓。这在大户人家是没有的,尚书偏偏开了这先例。给女娃取名也费了一番心思,她是老幺,又生在桃花盛开的季节,长得又是粉嫩粉嫩的。便取名“夭夭”,取自《诗经。周南。桃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女娃也因这个名字红了起来。而到了如今桃小姐的芳华妙龄,出名的就不仅仅是她的名字,还有她的才华了。
好啦,今天说书就“这里啦,明天要听书的请赶早啊!
哎,你这都还没说到重点呢!怎么就没了呢!
小二也不管他们怎么说,每次说完书大家都会来上这一两句抱怨,想听的明天还会来的。
其实说书的哪来什么重点,只不过把那些事说得玄乎点罢了。忽悠忽悠这些没见过市面的。
那小二想着,这尚书家小姐的故事也该到头了,接下来该说说谁的呢?要不就那将军家的儿郎吧!还可以和那尚书家小姐来一点匪夷所思的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