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一章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966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小狼他们带在身上的珠子除了有互相定位的功用,还能够让法伊准确知道他们跳跃的空间位置。
虽然他们曾经同行过,法伊也大致记得那些时空的模样,但穿越的随机性太高了,他唯有做一些保障措施来确保他们能穿越到相同的时空,这样才能够在旅行中给予一些保护。
事实证明,他的担忧是没错的。
小狼他们第二个抵达的国家是杰特国,跳过了另一个时空。
不过因为降落地点有偏差,小狼他们还得步行好十几天才能抵达羽毛所在的地方斯比利特镇。
这个世界常用的是西式衣着和食物,这让法伊由衷地欢喜。刚好现下是冬季,他可以名正言顺地换上了自己的衣服,并且以游学的学者之名留在斯比利特镇,一边等待着小狼他们的到来,一边悠闲地烤火。
其实也算不上悠闲的,他早已经知道羽毛的真切所在,但若要获取羽毛,还有个相当大的麻烦。
“老师!”
木门被打开,一个穿着厚厚棉衣的金发小女孩跑了进来,她的脸冻得通红,肩上还披着冰雪。
“怎么了,莱雅?”法伊扫了扫她身上的雪,把她拉到火炉旁,拿毛巾给她擦头发,“身体好冰啊。”
“老师,听我说,镇子里来了四个陌生人哦!”莱雅忙把法伊的手扒拉下来,拍着他的手道,“他们说他们是研究历史和建筑的写书人哦,老师,我们一起去拜访他们吧。”
四人……是小狼他们吧。
“为什么啊?”虽然他也很想去,不过现在自己的学生竟如此热心,他倒有些兴趣去逗弄她了。
“因为你们都是很有学问的人啊!”
“真是因为这个,而不是贪玩?”
“唔——”被人道出真心,莱雅的脸立即涨红了,“我想,这对于老师会很有帮助嘛,老师你不是很想知道艾梅洛德公主的事吗,有专业人士帮忙不是好很多吗?”
“恐怕他们了解的还没有我了解的多哦。”
“谁跟你说这个了,我说的是思考方式!”莱雅狠狠地拍了拍法伊的手,“三个诸葛亮胜过一个臭皮匠,不是老师你说的吗?”
法伊哑然失笑:“是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
“管他呢!”莱雅小手一挥,直接把脑袋上的毛巾扔到火炉里了。
法伊:“……”
莱雅:“……”
*
莱雅不小心烧了自家老师的毛巾,因为担心遭责骂,撒娇耍赖无所不用,逗得法伊直乐。
陪小孩吃饭聊天,时间过得就跟流水一样快,又到了送孩子回家。
天色很黑,但黑得不纯粹,月亮被大雪擦洗后,显得特别亮,大地像铺了一层厚厚的银被,纯净又漂亮。
冬天的晚上是很寒冷的,各家各户都关上了门窗和灯光,唯有一家还开着灯,敞开着门。
克洛沙姆笔挺地站在门口前,目视前方,仿佛在等着什么。
终于视野内出现了一个身影。
“麻烦你了,法伊老师。”他忙移步上前,伸手接过睡着在法伊臂弯里的莱雅。
“不,跟她在一起玩很有意思。”
“那就麻烦法伊老师多跟莱雅玩玩了,自从您走后,她一直很想您。”
莱雅是一个孤儿,克洛沙姆收养了她,把她当作亲生女儿一样关怀备至。
“嗯。对了,听莱雅说,镇子里又来了旅人啊。”
“是的。”克洛沙姆把莱雅交给一个老仆人,扭头对法伊说道,“四个人,从伊莱莫山道那边来的,那边方圆五十里都没有村镇,真让人怀疑他们是怎么到这来的。”
“他们没有交通工具吗?”
克洛沙姆显然被他逗乐了:“法伊老师啊,那边可是山道,坑洼崎岖,连步行都困难,什么交通工具能上去啊。”
“倒也是。”法伊用微笑掩饰自己的尴尬,“那么他们人呢?”
“在我家里住着,毕竟他们来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让他们在这样的晚上到外边乱走,太危险了。”
法伊点点头:“如果不方便的话,也可以让他们去我家住,反正屋子大得很。”
“不用。”克洛沙姆摆摆手,“法伊老师你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好好休息。”
“其实我这么提议也有些私心的,听莱雅说,他们是周游列国的旅人,以写书为生,我实在是很感兴趣。”
听了法伊的“私心”,克洛沙姆不怒反笑:“法伊老师不用担心,他们会在这里住好几天的,说是想了解了解这镇里的历史,你也可以趁这几天跟他们交流交流。”
“谢谢。”
“不,应该是我说谢谢才对,”克洛沙姆摆摆手,“您拿回来的那些书,孩子们都很喜欢,就连大人的借阅也比往常多了。”
“能够帮得到镇里的人,我就很高兴了。”法伊拿出一本书,递到克洛沙姆面前,“还有,劳烦你把这书给他们。”书的封皮上什么也没写,纸页有些泛黄,看上去已经有些年月了。
“那群旅人?”
“是的。”法伊笑笑道,“其实也没什么的,只是我的一些研究成果,如果你想看的话,可以先拿去看,看完了再给他们。”
“嗯,我会拿给他们。”克洛沙姆把书收起来,“现在已经很晚了,老师还是快点回家吧。”
“嗯。”正准备离开,突然感觉到什么,他转过头来微微一笑。月光在他的脸上抹了一层光粉,微笑也变得跟月光一般飘渺而透彻。
“法伊先生?”正从书案上起来往窗外看的小狼忍不住揉了揉眼睛,再度定神的时候,屋外已经看不到人了。
“幻觉吗?”可能是困了。小狼关上灯,转身去睡了。
“……”
黑暗中,一双冷静冷漠的红眸透过玻璃俯视着近处的一片雪地,冰冷堪比冰雪的杀气在其中隐而又现,最终凝聚成一个点,消失在瞳仁里。
“居然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