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 精华评论2(今年大饼有涨价)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247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写这篇评的时候特地地看了一下,从去年6月到今年3月,长歌行历经九个月的千回百转,终于不算轰烈不算悲壮甚至还是带着一点小温馨地走到了最后。我是11年11月进驻连城的,主要写一些有关耽美的作品,只能说,我刚刚踏入连城的时候,一曲唱歌已唱却半阙,然而与王植的邂逅却不是在长歌行之上的。
偶然的机会,翻看到了《那些年的长安》,由于个人特别喜欢蒙曼教授在百家讲坛里讲授的太平公主节目,因而看到有关太平的文,显得更感兴趣。十几万字,不算多,一个晚上的速度就完了。读完之后,我开始想象王植是怎样一个人。
蒙曼是70后,她以女性比较柔和的眼光去看待那一段历史,去评判同为女性的唐朝政客,在蒙曼教授的故事里,太平公主是个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女中豪杰,是极富有政治天赋的皇室后裔;王植是80后,又是男性,却以第一人称这样独特的方式叙述了一个唐朝公主跌宕起伏的一生。
如果说蒙曼教授的讲授更为学术,王植笔下的角色则更富有故事性与人文情怀。
我曾经问过植叔,你是写历史小说的,对于正史野史如何权衡?植叔说,有正史的情节,有野史的情节,也有他自己想象的情节。
也许有的读者对此会斤斤计较,觉得对待历史小说的写作就应该尊重古人记叙与文物参考,但我并不这样认为,历史小说之所以出彩,在于作者能将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进行一个合理的,不超脱界限范畴的调整、合并、归章,例如我并不否认司马迁《史记》在文学上不可比拟的地位,但从日常生活来说,我这种不识几个大字,写作文语句不通的文学盲人更倾向于去看《明朝那些事儿》。
从故事性来说,《那些年的长安》更胜一筹,但从整体来看,《长歌行》给我的感觉是震撼。
相比前者,《长歌行》一文在语句上有很大的突破,章节标题迎合“长歌行”三字,读来朗朗上口;羊献容起起伏伏,每一次废除与册立之后,都穿插了发人深省的点睛之笔;最让我感动的是王植对羊献容这一人物的处理,我读过的史书,历来对这位贵为两国皇后的女子不是褒而是贬,觉得作为亡国皇后的羊献容非但没有殉国,反而心安理得地做了敌军的王妃,这在古代,的确会被扣上“伤风败俗”的帽子——但在《长歌行》中,大而可见她贵为国母之时,一心为国着想;小而可见她作为一个女人,珍惜着青春年华中每一点每一滴温暖情谊。晋惠皇后的日子里,她经历了几废几立的苦难,小到将军、王爷都可以决定她的生死,而扣着空虚后冠的羊献容没有低头,只是淡淡地接受了这一切,只有到最后,大悲大喜之后,终于迎来了生命的曙光,这个女人抑制不住内心对幸福的渴望,答应了这个挨了自己一刀的男人,成了他的中山王妃——她从来都没有错,只有整个晋背叛了羊献容,而不是羊献容背叛了那个风雨飘摇的苟延残喘的王朝。
世上可曾再有这样一个女子,笑看庭前花开花落,细数空中云卷云舒,爱与恨,欢乐与痛楚,在她面前,不过是过眼云烟这般淡然。
她就像是一曲长歌,五字一拍,宫商角徵羽,这一生,真是应了植叔文案里的那个比喻。
可惜的是植叔的《北宋无惊》(吾辈就不说什么了,面对一个动情的大坑吾辈除了捂脸别无他法=A=)……
最后,期待植叔的新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