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为宫纱女 039.所谓的“一锅端”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014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我可管不着!”礼部那位仁兄竟当着大家的面,一副跩相,全然没把买卖关系常识放在眼里,更好像不知道礼部是负责宫纱厂事宜的部门似的,道:“你们什么材料,什么资金的,干嘛烦我,不懂自己解决嘛!”
在场众人开始怀疑这人的真实身份了,一个片长试探道:“您是礼部的人,咱不找您管还能找谁啊?您是咱的父母官,衣食父母啊,您不管,咱谁管啊?”
“啊?礼部是你们的头儿啊,我还不知道咧,礼部并无明文规定!你们怎么就可以确定自己属于礼部?”那人冷笑,尖锐地说出这番刺人的话,同时做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状态,道:“就算你们是归礼部管辖,那又如何,现在我是礼部侍郎,不是吗?你们希望我管,我看,管也行不管也行,因为宫纱厂的归属其实并无规定,而且,目前国库空虚,皇上已经指示过,必须保障兵部之用,我哪儿好跟人家争着要钱啊,我不要命了么?”
“你——”文厂气得发昏,却不敢硬顶,道:“大人,您看这不大好吧。”
“好,好得紧!”礼部那位仁兄冷笑一声,作无奈状,道:“见你们蠢笨如猪,唉,咱打开天窗说亮话,也不瞒你们说了,本座就是不想帮你们要钱,就是想让你们宫纱厂出丑,怎么样?礼部就是要甩掉你们这包袱,到时候你们生产不出来,触怒了皇上,嘿嘿……”
“您就不怕上头知道,您吃不了兜着走么?”施止然冷笑一声,见到如此烂人,实在没有必要用宫斗的那种台面风光,台下恶战的法子,直接讥讽、威胁过去即可。
“我?哈哈,你们可知道,太子早就想把你们这儿给一锅端了,你们还敢在这里得瑟?这次我们也都知道,厂子里的钱快见底了,咱只不过给你们一个台阶下,你们要是做不来,太子爷当然就顺顺利利地将你们给毙了,大家一家便宜两家爽,是吧,要是你们厉害,在下月十五前能弄出白纱,咱,也就继续走着瞧呗!太子爷说,养着你们这些无用的家伙,还不如养点儿人,多造兵器辎重的好!”
“啊?这,这怎么可能……”众人一听,神色大变,只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纷纷吓得魂飞魄散,这位仁兄不承认宫纱厂是礼部的管辖范围也就算了,不帮忙“跑步‘钱’进”也罢了,想不到其中竟还有这层切骨断肉的利害关系。
因为这个宫纱厂乃是宫中产业,这里的大多数人虽然工钱低,生活稍稍清苦,但国有工厂的其他待遇还是不错的,面子上也好看,他们这些终身和纱布绣制打交道的人,能在宫纱厂这个全国最出名的产业基地干活,比出去谋其他的事,要好听得多,宫纱厂这个“国有大企业”为国家财政贡献了这么大的力量,大伙儿都不理解,太子爷也是给财政供奉着的人物,可能看着那肥美生意不要吗?
施止然从中终于听出个明白话来:原来,太子爷看不顺眼宫纱厂,就想趁着内忧外患,要把那装满肥肉的锅给端了!
见大家惊魂不定,施止然却一片坦然,宫纱厂对于财政的作用甚大,但这所谓“国有企业”的体制在这种专制的社会中,毫无可行性,反而给人一种笑柄,说皇室太穷,与民争利,政企不分的猪头行为,而且皇室如此注重宫纱厂,无疑就是给民间造成一种引导,所以,闽琳琅曾经说过,这里的农人大多不搞粮食生产,专事桑蚕养殖,令得军粮辎重等物,皆需要用宫纱厂的国有收入和民间抽取的纱财政的钱从外国进口,这样,整个国家会变得十分被动,就像现在一打仗必须就得从财政上制取大量银子,购买军粮辎重,根本无法自给,造成今天的结果,除了这里山多地少的地理条件所限之外,这皇室的引导作用也难辞其咎,因此,她施止然也觉得,宫纱厂作为皇室产业的存在,绝对是弊大于利。
因此,统治者若能舍弃眼前丰美肥厚的暂时利益,改宫纱厂为军工厂,确实势在必行,同时却需要有着壮士断腕的勇气,要有熬得住短期内有严重财政赤字的风险,而且会得罪人,得罪下头的人事小,得罪挚爱宫纱事业的皇帝老子就事大了,施止然觉得这太子,确实不一般。
只不过,他太子爷一说端掉,就要端掉,还用如此恶心的手法来把人家逼向绝路,也太卑鄙了点儿,但皇帝老子护着宫纱厂,其中原因虽为施止然这种外界人士所知,但太子爷一天没做皇帝,一天就不可能光明正大而且在宫纱厂运行无障碍的条件下毙了去,是不大可能的了,只有宫纱厂自己各方面运行不妥彻底倒闭,才是最快的处理办法。
“那太子爷是哪位鸟人?这个想法,对国家大势的发展是有利的,而且是甚有远见卓识的,但,宫纱厂无罪,何必赶尽杀绝?还不如做点改革,什么国有转私营或者大事化小,化零为整也行啊,何必要利用这种延误圣旨要求的事来把这儿一锅端呢?那样子的一锅端后,这里的人怎么办?这里的头儿们算不算就犯错误了?下头的工人怎么办?下岗?还是如何?这人真是,实在——太狠,太没有人道主义了吧!”施止然心中大力腹诽,嘴里却不敢多说,毕竟太子是这整个皇宫将来的主儿,他想怎么样,只要皇帝老子不说他,大家还能反抗么?还不如趁早想个法儿,否则以后万一下岗了,虽说知道凤锦纱陆氏款识的秘密,可这又不能顶事儿,这异世之中天大地大,自己的基础织纱技术又不咋地,还不知道去何处谋生呢!
礼部那仁兄见宫纱厂众人惊得面无人色,得瑟了半日,竟拂袖而去,留下这里一票人的怨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