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中华日月  第五章 故乡的屯溪老街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333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江上的大雾散去了,威武中郎将贺齐站在战船上,眺望率水横江蜿蜒而来,望青山环绕,绿水荡漾,风光秀丽的景色。问及部下此是何地,乃答道:无名地也。贺将军沉思片刻,自言自语,我等屯兵于溪水之上,称屯溪也罢。这是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派威武中郎将贺齐进剿“山越”,屯兵于溪水之上,屯溪由此而来。
    小时候,经常从大人们口中听到徽州府,上屯溪的交谈。后来才明白,歙县城里就是原来徽州府所在地,故称徽州府。屯溪在歙县西南方向,在新安江的上游,地势比歙县高,去一趟屯溪,就叫上屯溪。
    屯溪位于皖、浙、赣三省结合部,地处率水、横江交汇,三省通衢的位置,古代驿道通畅,水江交通十分方便,是皖南山区物资集散中心。
    屯溪成为皖南山区的商业重镇至今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据史载,元末明初,屯溪率口人程维宗,经商致富,在屯溪建造47间店铺,在休宁和歙县购置田产4000余亩,佃户370余家,算是经商大户了。到了明清两朝,徽商的崛起,屯溪处于徽州水陆交通枢纽的地位,日益突现。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成了“小陪都”,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军政机关和难民相继涌入屯溪,人口一时增至20余万,人称小上海。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我才上屯溪。那时的屯溪,华山山麓有条后街,沿着新安江滨有条江滨路,店铺都集中在屯溪街上,当时叫人民路,是一条老街。以“老街”来命名,展示徽州地方传统风貌的历史文化,那是在1985年之后。
    屯溪老街在我的记忆中,一直是美好的。今年春节期间,我和老夫人从岩寺乘汽车上屯溪,在新车站下车。新车站位于屯溪至休宁、祁门和黟县公路北侧,南临横江。新车站建筑宏伟,宽敞明亮。停车场,站前广场,布局合理,十分完美。沿着站前江滨公园的人行便道,东行至镇海桥头,我掏出随身的通讯录,拨通了许辉霞电话。她是我初中时的同学,前些年在岩寺路口帮小儿子照应花木盆景园林,我曾经去看过她。后来再去走访时,她已经去了美国看望长子。最近她回到了国内,住在屯溪的老二儿子家中。大概过了三五分钟,她出现在老街的口子上,我们不约而同招手示意。我把她介绍给我的老夫人,她们握手互致问候。她邀请上她家做客,我说不必客气,你今天就带我们逛逛屯溪老街。她与我老夫人同属七十岁老人,但她那褐色的脸上依旧不时露出做姑娘时那特有的一丝羞涩微笑。随后,她通过手机联系上了当年歙中同班老同学王玉兰,说是某人来了。大概过了几分钟光景,一位穿着淡蓝色冬装,梳着大众式烫发的她赶到了。五十多年过去了,原来那么一位梳着两条小辫子的歙县城里小姑娘,如今也成了老太婆。新春的寒暄祝福,为流失的岁月带来几分暖意。
    我们从老街的镇海桥头一路缓缓向东。屯溪老街依山傍水,店铺林立,前店后坊,进出有序,全长1272米,街宽5至8米不等。东起青春巷口,西至镇海桥,长832米街段为精华胜境。徽派建筑的传统风格,在这里得到了尽情发挥和展示。整条老街呈现鱼骨状,纵向主街道如同鱼脊梁骨,主街两侧的巷弄像鱼刺。白墙、黛瓦、马头墙的店面屋,飞檐翘角,鳞次栉比,古色古香。
    老街是皖南山区土特产展销地,传统文房四宝的艺术长廊、书画珍宝古玩之乡。“砚雕世家”、“三百砚斋”、“万粹楼”、“醉墨山房”、“艺林阁”等,弥漫着浓郁的徽商文化韵味。当我们跨进一家书画店铺时,店主认出我是前几年在她家买书画的“老板”了。连忙招呼让座,一派谈生意的气氛。不错,好些年前,我是在此地的几家店里买过十多幅徽州山水画,花去将近千把元,把一只大蛇皮袋都装满了。几家书画店家还真以为我是做书画买卖的老板呢。其实我买的几幅山水画,用来送送亲友,虽非名家的佳作,但也不失欣赏雅兴。
    步入中华老字号的中草药和中成药百年老店“同德仁药店”,只见店堂口上摆放着红木八仙桌和两张太师椅,中堂挂有“仙鹿图”,两边配以对联:“架上丹丸长生妙药;壶中日月不老仙龄。”似乎来到了医家却又似仙家。
    万粹楼位于屯溪老街中心地段,是一座从民间收集来的明清两代的古旧构件重建成的徽派建筑,将徽派民居、府第、豪宅、商铺、庭院、园林等融于一体。大厅名为“九百砚堂”,存有精品砚台数百方,其中有一方照壁砚,名曰《文王魂》,长2。38米,重2500公斤,实属罕见。
    老街山货店林立。屯绿、黄山毛峰、仙人绿眉、太平猴魁、祁门红茶,黄山石耳、蘑菇、茶笋、葛粉、蕨粉、山核桃、蜜枣等等,应有尽有。
    屯溪老街立新巷1号为戴震纪念馆,内设瞻仰厅、纪念厅、藏书楼。戴震休宁隆阜人,出身贫寒,是清代著名思想家、学者,精通天文、地理、历史、历算、音韵、训诂。
    老街东头矗立一座新建的仿古牌楼,在它对面的照壁上镶嵌记述屯溪老街的碑文。
    在许辉霞和王玉兰的邀约之下,还特地去走访住在华山脚下方凤翠家。我们受到了她们夫妇的徽州春节期间的待客礼遇。
    徜徉在屯溪老街上,忽然勾起一段往日情愫。1963年的夏日,我在靠近老大桥的一家新华书店选购图书,身上大汗淋漓,在不经意之间,有人稍稍地递来一把麦管扇,我转头一望,原来是一位学生模样的姑娘,身高大约一米六几,留着齐肩短发,那双明媚的眼睛,闪烁出智慧和温柔,身上背着的书包在告诉人们她还是一个学生。那时的我,不免一时心动。我问她在那里读书,她说在皖南大学生物化学系,大二学生。问及她家的情况时,她告诉我,家住黎阳,父亲当会计,母亲当教师,还有一个小弟弟在读小学。她选购了书籍付款出了门,麦管扇还在手中。我急忙买了本送姑娘的书疾步出了店门,追上了那位姑娘,把书送给她,麦管扇还了她,推着自行车缓步送她过了镇海大桥,才与她道别。一瞬间,岁月流逝四十多年,那位姑娘也该是年近古稀的老人了。我对许辉霞说,你那时也在皖南大学读书,我邂逅的姑娘当是你的同学,如有机会寻访到她时,别忘了代我问候一声,就说当年镇海桥上赠书还扇的人还惦记着她!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