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徽州古歙 第三章 问政山麓 春色满园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975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我的母校歙县中学,坐落在歙县东门外,问政山麓。早年,这里曾是徽州府治和孔庙。从南大门进入校园,迎面聳立着三元坊:会员、状元和解元。校园内还有著名的古紫阳书院牌坊。一九四二年十二月由首任校长凌集机开始筹建,于翌年九月一日开学,为躲避日本飞机轰炸,临时校址选定在问政山上的花舍内。当年筹建真可谓艰苦卓绝,现摘录首任校长凌集机《筚路开山记》:“时盛暑,炎日当空,汗流气急,几不可支。至校,则空然无有,窗户未装,前后洞见,若路亭然;而尘秽积其内,荆棘塞其外;加以岭路崎岖,不便特甚;不觉心为之阻。盖距预定二十六日招考新生,九月一日开学,为时不及一月,而校舍未成,校具未备,同人未集,交通不便,饮水不足,均所用以为忧也。是晚宿故保长洪麟书家中,次日,工人有来者,乃就舍中取洼地,支以殘砖,以破瓦覆其上,置釜以炊。夜户无可闭,则取破帘以障其外,藉以避风,始展被以宿其内翌晨起则卷之。每晚规划次日工作,必至夜深始睡。如是者半月有余。值大风雨之夜,风掀帘以去,大雨自户外平行入由后户出,灯不可燃,常坚坐暗陬(zou,音邹,山角,角落),以俟雨霁,衣服衾席湿为常焉。。。。。。本校校舍,系由珠兰花舍改造。各舍均有相当距离,散布如棋局,路路窄甚,荆棘自两旁交覆于上,人经其中,露自上坠,虽正午,衣服常致沾湿。且甚崎岖,不惟夜晚,即白昼亦虞颠蹶。于是与各职员督率校工,加以开辟:狭者广之;其陡者峻者,则凿而梯之,而以竹横阻其前,以防流潦之冲毁。。。。。。。”历经千辛万苦,歙县中学终于诞生。继任校长毕兆龙、王世杰、郑示示言、陈铭、么丙申等老师,发扬光大了这种艰苦创业精神,把它做为传家宝,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
有幸进入这个学校,在当年是何等荣幸。我们那一届有五个班,报到注册之后,我分到初一四班,我的岭后同乡吴敦亮也分在同一个班,叶显铭分在初一三班。教室在校园的大操场西南侧,门前有一池塘。寝室与教室只隔一道墙。
汪为善老师任班主任,同时兼任我们班的体育老师;从初二开始,方雪尔老师当班主任和教我班语文并兼全校女生指导,那时全校的女老师只有两位。郑基植、章在行、吴广志、汪永昶、柯德成、余绳祖等老师都教过我们班上的课。
一九五五年,初三上学期,我差一点辍学。那一年,家乡发水灾,家中又发生了火灾,学杂费和伙食费无法筹措到位。在万般无赖的情况下,准备退学回家务农,兄长陪我到学校准备挑行李铺盖回家。到了学校,向班主任方老师报告,方老师认为这是一件大事,要报告学校。我和兄长找到了教导主任程仁浩老师。程老师听了我的陈述之后,非常和蔼地劝我留下来继续学习。他说,经济困难,学校设有助学金,一定会帮助你克服困难,决不让一个同学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中途辍学。他还给我兄长做工作。就这样,在程老师的劝说和鼓励之下我留了下来,我在学校助学金的资助下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几十年来,我还清清楚楚地记得当时程仁浩老师和蔼可亲善解人意的情景。也终生不忘程仁浩老师在关键时刻提携了我这样一个穷学生。我这个穷学生,几十年来,虽未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来,但可自豪地向母校的老师汇报:我在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新学年,学校都要举行开学典礼,或者其他重大活动的场合,有幸聆听到校长和教导主任等老师的演讲。
郑示言校长演讲不用稿,尽显学者风度,令学子全神贯注,足见其学问底蕴之深厚。
陈铭校长演讲,乃显政治家的风采,令学子如雄鹰一样搏击长空。
么丙申校长,不显山露水,埋头真抓实干。我的毕业文凭上盖的是么丙申校长的印鉴。
胡蔚生老师,上台演讲,缓缓道来,学生即刻安静,专心听讲,富有长者风范。
程仁浩老师,如同可亲的兄长,如同慈父,和蔼可亲,在他的脸上永远是微笑,如同和煦明媚的春光。他的演讲,如泉水叮咚,溪水潺潺,沁人肺腑。
胡惠民老师,当总务主任,苦口婆心,听他的讲话最多。因为他要管理好这个大家,要保障全校师生有课堂、课桌、板凳、吃好睡好,非常艰难。因此,他常常借早操的机会在小山坡上的指挥台发表重要讲话。当然,当每次听到:同学们,今天是星期六。下午,同学们要回去拿伙食费,不然下星期要停伙了。心中自然很紧张,虽然是这样催促学生去家中拿伙食费,但我从未听见一个同学说过:“我停伙了,没有饭吃了,饿肚子了”。一九五三年新学年开学,伙食费每人每月只交陆元伍角;第二个学期,伙食费才涨至每人每月交柒元。八人一桌,饭是吃大桶,中餐和晚餐都有四个菜,每周有三次晕菜,还经常吃到徽州的名菜臭鲑鱼和问政山毛竹笋燉火煺。我的身体原来比较瘦弱,自从进了歙中,一年下来,被调理得身强力壮,几十年来,我东奔西走,跋山涉水,无往而不胜。真要谢谢当年胡惠民老师这位大管家的父母心肠,赞誉这位后勤部长的卓越才能。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母校仍继续坚持和发扬艰苦创业、从严治校的优良传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连续十三年夺得黄山市高考综合评估第一名。今天的母校已是一所师资优良、管理完善、设备齐全、环境优美的省示范高中。我每次从外地回到徽州古城,在县委机关大院的内兄嫂汪益民和施碧玉家中住下后,总要独自到母校去走走看看,想见见当年的老师,又怕见到当年的老师,心情相当复杂。想见见当年的老师,以表学生不忘恩师的情怀。怕见当年的老师,深感几十年来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贡献不足掛齿,有些惭愧。有时稍稍地走来,又稍稍地离去,仿佛恐怕惊动十分劳累而正在休息的慈爱母亲。那一个母亲不希望孩儿常回家看看?又有那一个母校不希望自已的学生常回来走走?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五日,我又一次走进校园的大门,并拜访了校办公室的老师,自我介绍:我是四十多年前从这里毕业的学生,叫吴有珍。随后,递上我的名片。这位老师又很快请来了校领导,我诚惶诚恐地作了简要的汇报。在我即将告别时,校领导题赠“安徽省歙县中学创建五十周年校庆纪念”册一本,我双手捧着接了过来。我一直作为最珍贵的历史文件予以保存着。
在歙中三年,现在回想起来,初一时,用功尚不够。当时一用功,头脑就承受不住。初二开始发奋读书了,初三时,我各方面表现都比较自觉了,还当了班上的学习委员,在毕业前夕,在胡培富和潘政其同学的介绍之下,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我有弱项,那就音乐课,因为自已有一付破锣音,唱不好歌,不过吴汝宏老师还是挺体谅我这个学生,都给我了及格分数。当然也有例外,一次笔试五线谱,我就考了九十五分。语文算是强项,我的作文,方雪尔老师还在班上当作范文朗读。数理化课程的成绩也在前列。我要取得好成绩实属不容易,因为每年春茶採摘季节,要请个把月茶假,然后回来赶上班上的课程进度。暑假期间,我还要坚持和老母亲、兄、嫂一起上山挖苞芦草,下田耘田。正因为这样的环境锻炼了我,大大有益于我一生的事业与工作。
一九五六年,党号召知识青年向科学进军,同学们纷纷表态谈个人志愿。我曾表示将来当一名工程师,北京见。工程师的目标早就实现了,北京来回也不计其数了,但大都是出差开会和进修学习。另外,当时还说过将来写一部二十世纪的激流。这部激流也无从写起,只得作罢。不过,半个多世纪的经历,本身就可以算作半部书了吧。说句实在话,几十年来没有去认真学过文学,忙忙碌碌于野外的勘测调查、工程规划、实施以及行政管理。
去年春天,我再次登上徽州古城的乌聊山巅。俯瞰古城新貌,欣欣向荣;放眼东望,坐落于问政山麓的母校,满园春色,分外妖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