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五章:邺城夜,十面埋伏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750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三日后,邺城。
作为袁氏四世三公的基业所在,昔日的邺城,是何等的繁华与喧嚣。
车水马龙,商贾云集,被誉为北方的明珠。然而此刻,这座雄城却像一头陷入沉睡的巨兽,寂静得令人心慌。
厚重的城门缓缓打开,发出嘎吱嘎吱的、令人牙酸的声响。没有欢迎的仪仗,没有出迎的官吏,更没有围观的百姓。
只有一队神情麻木、甲胄残破的守城士卒,用一种混杂着畏惧、仇恨与好奇的复杂眼神,看着城外那一行孤独的队伍。
队伍不大,只有一辆朴素的马车,和前后寥寥数名骑着马的随从。为首之人,正是陈默。
他依旧是一袭素衫,骑在一匹神骏的白马上,神态自若,仿佛不是来进入一座危机四伏的敌都,而是来郊外踏青。
他身后的随从,虽然个个眼神警惕,手按剑柄,但也被他的从容所感染,强自镇定。
踏入城门的那一刻,陈默能清晰地感觉到,无数道目光,如同无形的利箭,从城墙上、街道两旁的阁楼里、紧闭的门缝后,齐刷刷地投射到自己身上。
这些目光,有的冰冷刺骨,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杀意,那是袁氏的死士和忠于袁家的将领。在他们眼中,先生是毁掉他们一切的罪魁祸首。
有的审慎观望,带着几分算计与贪婪,那是城中的地方豪强与世家大族。
他们在评估,眼前这个单枪匹马闯进来的年轻人,究竟是能给他们带来灾祸的煞星,还是能让他们攀上新枝头的绝佳机会。
还有的,则是麻木与恐惧,那是城中普通百姓的眼神。
战争,已经让他们失去了太多。对于这位曹军的来使,他们不知道是福是祸,只能像惊弓之鸟一样,躲在暗处,瑟瑟发抖。
整座邺城,在这一刻,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无声的狩猎场。
而陈默,就是那个主动走进猎场的猎物。十面埋伏,危机四伏。
“先生,情况不对。”一名贴身护卫压低了声音,凑到先生马前,“这城里……太静了,静得瘆人。属下感觉,至少有上百名弓箭手,已经瞄准了我们。”
上百名?格局小了,兄弟。现在想把我射成刺猬的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淡定,只要我们走在路中央,他们就不敢轻易动手。
谁先动手,谁就破坏了游戏规则,会成为其他所有势力的敌人。这叫什么?恐怖的平衡。
先生闻言,只是淡淡一笑,非但没有催马快行,反而勒住了缰绳,让马儿走得更慢了些。他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扫过街道两旁的建筑,仿佛在欣赏这座古城的风景。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随从的耳中:“不必惊慌。他们看的,不是我们,而是我们身后的曹丞相。他们不敢动,至少现在不敢。”
他要用这种近乎嚣张的从容,向所有暗中窥伺的人传递一个信息:我来了,我什么都知道,但我不在乎。
马车缓缓驶过长街,街道两旁,店铺皆闭,门户紧锁,空无一人。只有秋风卷起地上的落叶,发出沙沙的声响,更添几分萧索与肃杀。
这种死一般的寂静,比千军万马的冲杀,更让人感到窒息。随从们的手心,已经满是冷汗。
按照事先的约定,城中的留守官吏本该在府衙迎接。然而,当车队抵达府衙门前时,看到的却是两扇紧闭的朱漆大门。
一个下马威。
一个**裸的、充满了屈辱意味的下马威。他们就是要让先生,让曹操的使者,在这邺城所有势力的注视下,吃一个闭门羹。
“先生,他们……”护卫的脸色变得铁青,手已经握住了刀柄。
陈默抬手,制止了他的冲动。他翻身下马,亲自走到府衙门前,看着那两扇紧闭的大门,脸上依旧挂着和煦的微笑。
他没有命人叫门,更没有发怒,而是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举动。
他竟然后退了几步,整理了一下衣冠,然后对着紧闭的大门,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大礼。
“曹营陈默,奉丞相之命,前来拜会邺城诸公。诸公政务繁忙,不便相见,默,心领。默将暂居于城东驿馆,扫榻以待。何时诸公得闲,默,随时恭候。”
他的声音,通过内力的加持,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府衙内外,也传到了那些暗中观察者的耳中。
不卑不亢,有礼有节。
他没有因为被羞辱而愤怒,反而将对方的无礼,轻描淡写地解释为政务繁忙,将所有的尖锐与对立,都化解于无形。
这一手,以退为进,四两拨千斤,尽显高超的政治手腕。
暗处,不知有多少人因此而皱起了眉头。这个年轻人,比他们想象中要难对付得多。
行完礼,先生再不多言,转身便走,领着车队,径直往城东的驿馆而去。
然而,他知道,真正的款待,现在才刚刚开始。府衙的闭门羹,只是开胃小菜。
接下来,袁氏死士的刺杀、地方豪强的试探、城中百姓的抵触……整座邺城,就如同一头伺机而噬的凶兽,已经张开了它的血盆大口,等待着他这个看似美味的猎物,一步步走入陷阱的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