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十一章赶集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129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天色向晚,最后一抹夕阳的余晖洒在山村的小道上。
元云裳迈着欢快的步伐,紧紧跟着应星安。六尾玄狐跟在元云裳脚边,时不时轻嗅着路边的花草。青鸟在他们头顶盘旋,发出清脆的啼叫。
竹屋外,狗剩早就等在那里,看到元云裳和应星安回来,眼睛一亮,连忙迎了上去。
“你们可算回来啦!”狗剩说着,将手里的竹篮递给元云裳。“我奶奶和娘包了饺子,让我给你们送过来。放得久了些,凉透了,得回锅热乎热乎才能吃。”
他顿了顿,接着说,“明天丑时要去赶集,你们要是想去,可得早起。”
元云裳眨着水汪汪的大眼睛,从应星安背着的小竹篓里拿出一些野山菌,“之前都忘了问赶集的事,谢谢你呀狗剩。这些野山菌你拿回去,可鲜啦。”
狗剩却把双手背在身后,小嘴一撇,眼神里满是委屈,“我不要。你总不跟我一起玩,每次都和哥哥跑出去。”
元云裳认真的看着他,“这次是去后山弄陷阱,等弄好了,我一定和你玩。我们去摘野果,好不好?”
“一言为定!”
狗剩眼睛瞬间亮如星辰,兴奋得直搓手。正要迈步,元云裳一把拉住他,转身跑进院里。
片刻后,她举着盏油灯出来,烛火在暮色里明明灭灭:“夜路黑,拿着这个,千万当心脚下。”
说罢,又将竹篮轻轻塞回他怀里。
狗剩抱着竹篮,接过油灯,咧嘴笑出两颗虎牙。他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儿,蹦蹦跳跳地消失在渐浓的夜色里,昏黄的光晕随着步伐摇晃。
元云裳掌心浮起红色的灵力光晕,轻轻笼罩住盛饺子的竹篮。
顷刻间,白雾升腾,饺子重新变得热气腾腾。她咬开薄皮,鲜美的汤汁溢出,忍不住赞叹:“狗剩家包饺子可真实在,猪肉放得多,猪油香得很,一口下去太满足了!”
应星安慢条斯理地咬下一口,微微颔首:“确实,肉馅紧实,面皮劲道,比之前的吃食强太多。”
六尾玄狐原本懒洋洋地卧在一旁,闻到香味立刻凑了过来。它直起身子,两只前爪扒着元云裳的腿,水汪汪的眼睛满是渴望,六条尾巴不住地摇晃。
而青鸟只是歪头瞥了眼,嫌弃地抖抖翅膀,它更钟情元云裳从蓝星带来的零食。
元云裳笑着夹起两个饺子,分别放在地上。玄狐一口就将饺子吞下,吧唧了两下嘴,脸上的期待瞬间变成了失落,垂着脑袋慢吞吞地挪到墙角趴下,尾巴有气无力地扫着地面。
青鸟敷衍地啄了几口,便振翅飞到树梢,将头埋进羽毛里打盹去了。
元云裳好笑的看着它们,将碗里的饺子吃完,随后将碗洗好。
应星安则回到房间,服下灵韵养魂灵液开始打坐修炼。
夜色浓稠如墨。
元云裳蜷缩在竹屋门槛上,六尾玄狐挤在她脚边,尾巴绕着她的小腿。
屋外虫鸣此起彼伏,她托着腮凝望远处山峦,心魔带来的不安如藤蔓般缠绕心头。
她无意识地揪着玄狐的软毛,直到露水沾湿裙摆,仍在思索破局之法。
不知不觉间,一声嘹亮的鸡鸣划破了夜的寂静,晨光如纱般轻柔地洒落在小小的竹屋上。
元云裳在这破晓的声响中,缓缓从沉思中回过神来。她微微晃了晃头,似要驱散萦绕心头的阴霾,随后轻轻拍了拍自己略显疲惫的脸颊,从怀中掏出养颜丹和回春丹,就着清晨的第一口空气服下。
丹药入喉,一股**瞬间在四肢百骸中蔓延开来,她挺直脊背站起身,整了整衣摆,眼神重新焕发出明亮的光彩。
与此同时,应星安也推开那扇半掩的木门,从屋内走了出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斜照在他身上,勾勒出他挺拔的身姿,脸上还带着刚结束修炼的沉静与淡然。
“漂亮妹妹,你们起得可真早呀!”
清脆的嗓音带着几分欢快,由远及近传来。循声望去,狗剩迈着轻快的步伐,朝这边跑来,身后跟着一名三十多岁的妇人。妇人步伐优雅,脸上挂着温柔的笑意,目光慈爱地看向元云裳和应星安。
“哈哈,你是不是也一整晚都兴奋得睡不着觉呀?我头一回去赶集的时候就是这样,整宿整宿地睁着眼,后来被我娘亲狠狠揍了一顿,才不情不愿地睡了过去。”狗剩一边说着,一边挠了挠头,脸上挂着憨厚又略带羞涩的笑容,那两颗可爱的虎牙在晨光下若隐若现。
萍婶看着自家儿子这副傻样,真是又好气又好笑,轻轻拽了拽他的衣角,嗔怪地瞪了他一眼,随即便将温柔的目光投向元云裳和应星安,嘴角上扬,露出亲切的笑容,说道:“你们好呀,我是狗剩的娘,你们别见怪,这孩子说话没个遮拦的。你们就叫我萍婶吧。”
萍婶的目光扫向正摇着尾巴,想要跟上来的六尾玄狐,眼神中闪过一丝关切,轻声提醒道:“镇上有规矩,不让宠物在街上随意乱跑的,到时候别惹出什么麻烦来。”
元云裳微微颔首,脸上带着礼貌的微笑,语气甜甜地说道:“谢谢婶子提醒。您就叫我小裳吧,他是小安。”
说完,她蹲下身子,轻轻**着六尾玄狐的脑袋,在它耳边轻声安抚了几句,玄狐嘤嘤叫了两声,恋恋不舍地停下了脚步。
随后,元云裳和应星安并肩跟在萍婶和狗剩身后。
走了一炷香的功夫过去,村口的老槐树都能瞧见了。
赶车的王大爷正蹲在牛车旁卷旱烟,瞧见人来了,赶紧把烟锅子往鞋底磕了磕:“哟,今天挺早啊!”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打着招呼,元云裳被应星安抱上光溜溜的牛车厢板,**刚沾着木板,老牛就“哞”地叫了一声,晃悠着尾巴往镇上去了。
元云裳颠得**生疼,小身子随着牛车一弹一弹,牙咬着下唇强忍着不吭声,眼睛却直勾勾盯着前头,心里直念叨“快点快点”。
狗剩在旁边晃着脚丫子哼歌,被颠得一趔趄,反倒把她逗得“噗嗤”笑出声。
也不知熬过了多少个颠簸,日头都快到头顶了,终于听见前头王大爷喊:“到镇上啦!”
元云裳扒着车板站起来,揉着发麻的腿,望着街边密密麻麻的铺子和人来人往的街道,眼睛都看直了。
萍婶先跳下牛车,伸手把元云裳抱下来,拍了拍她身上的灰:“小裳、小安,这镇上生人不认路,也容易进错铺子买贵东西。想买什么跟婶说,我带你们去!”
元云裳笑着道:“那真是麻烦您了,您不买些东西吗?”
萍婶摆了摆手道:“我们买的东西应该差不多,不麻烦,还是要谢谢你之前送的五花肉。我们家有一段时间没吃荤腥了。”
元云裳嘿嘿笑道:“您家一直帮我和我哥,那块五花肉不足挂齿。”
萍婶点点头,拉着元云裳的小手往前走:“走,先带你们去我常去的米面铺子,那家老板实在,从不缺斤少两!”
没一会,三人就到了一家挂着“吴家粮铺”招牌的铺子前,里头堆满了一袋袋白花花的大米和金黄的玉米面。
店小二看到萍婶笑着打招呼道:“婶子来了,还是要之前那些吗?粗粮现在十文钱一斗。”
元云裳惊呼:“那么便宜啊?”
店小二见她兴奋的模样,笑着挠挠头,“小妹妹觉得便宜?这是粗粮不值钱!白面精贵着呢,得十八文一斗,赶上灾年,价还得往上翻!”
元云裳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转头看向身旁的应星安。
“来一斗白面,一斗玉米面!”
元云裳站在柜台前,踮起脚尖,把攥得发烫的几枚铜币“哐当”一声拍在台面上,小胸脯挺得高高的。
店小二瞅了瞅元云裳,又瞥了眼一旁沉默不语的应星安,心里直犯嘀咕:这青年看着人高马大的,什么事都让个小娃娃出面?该不会脑子有点毛病吧?但嘴上还是客客气气地应着:“好嘞!”
萍婶靠在门边,慢悠悠地扇着蒲扇,压根没多看元云裳的钱袋一眼,只笑着打趣:“小裳这当家做主的架势,比大人还利落!”
买完粮食,日头还高着呢。
元云裳拽着应星安的衣角,扯着嗓子说:“萍婶,咱们再去种子铺逛逛什么!”
进了种子铺,她这翻翻,那看看,最后挑了几包普通菜种:“我想在院子里种点菜,以后吃饭就方便啦!”
她偷偷朝应星安眨眨眼,心里盘算着:种点寻常菜蔬打掩护,往后悄**吃灵食才不会引人怀疑。
日头直直挂在头顶,晒得石板路直冒热气。一行人随便买了几个冷硬的麦饼,就匆匆往回赶。
元云裳咬着干巴巴的饼,被噎得直翻白眼,狗剩赶紧递来水囊,笑得前仰后合:“慢点吃,又没人跟你抢!”
镇口树荫下,王大爷歪在牛车上打盹,旱烟袋斜插在腰间,草帽盖住整张脸。
牛车上早坐着几个同样赶完集的村民,有的倚着粮袋打盹,有的凑在一起低声唠着家常。
听见脚步声,他猛地起来,把草帽往脑后一扣,挥着鞭子吆喝:“都到齐啦?走嘞——”
老牛“哞”地叫了一声,尾巴慢悠悠扫过车板,伴着此起彼伏的谈笑声,晃晃悠悠地朝着村子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