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4.蓝光计划(2)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918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2017年上半年,用“长征七号”送“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升空,随后将于天宫二号进行交会对接,开展推进剂补加等试验。火箭、航天器联合总检查以及相关转场准备工作后,整体运到发射工位,垂直在发射架上,正在实施燃料加注。
    郝秋岩将手握了握办公室的把手,离开二楼向走廊走去,在楼梯口遇到总工程师、中心主任,三个人边走边谈。
    王福臣:“火箭发射进入不可逆状态,不能掉以轻心啊。”
    郝秋岩很有信心:“当然我们指控团队不能夸夸其谈了,也是千锤百炼,能打硬仗的队伍。文昌控制中心与北京飞控中心确保”长征七号、天舟一号”顺利升空。”
    在走廊的过道上,杨立江边走边说:“发射当天会有中央首长到这里来看发射过程,说明这次任务的重要性。”
    王福臣:“嗯,一件重大的事情,要经过长年累月的努力,才能够有成就,更是我们航天人气质的积累。相信这次发射,到时高精度轨道确定及预报、高精度的返回控制、交会对接轨道控制、月地高速再入返回等等这些关键技术,而且这些技术都具有我们自主的知识产权,为咱们后续的工程任务,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杨立江,“长征七号本次任务,是我国送入太空的最大载荷,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收官之战。”
    王福臣停下来说:“以后我们就不能简单的称之为飞控,应该称之为运营管理,运营管理的范畴就比飞控的范畴更大。不仅仅要管一个航天器,同时要对整个的物资、配给、人员、访问,国际合作,等等这些全部都要有全天化的方案。”
    杨立江背着手站着:“今年的发射任务很繁重,维持一座轨道空间站除了要有成熟的载人飞船与对接技术外,还要有货运飞船的协助。”
    王福臣:“每次发射都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杨立江:“可以乐观一点,未来的几年内,我国的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的任务量将不断加大,甚至航天的探索领域将向更远的深空和星空发起挑战。”
    他们径直走过去推开门,大厅中一排排桌椅上面摆放着电脑,电脑后面坐着监控人员。由于任务比较重,控制中心是发射的关键一环;为了确保口令清晰、发音准确,组织各系统反复细化方案、反复推演流程,郝秋岩已经连续20多天没有休息好,总感觉睡眠不足。在这紧要关头,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领导巡视一番后离开,郝秋岩也到休息室躺了一会儿,二十几分钟过后,又赶紧回到工作岗位。
    4月20日,大厅里一片寂静,准备倒计时:
    90分钟准备。
    60分钟准备。
    30分钟准备。
    10分钟准备。
    01分钟准备。
    40秒,明白。
    30秒,明白。
    20秒,明白。
    10秒,10、09、08、07、06、05、04、03、02、01,点火。
    7。3秒后(19:41),”CZ-7、天舟一号”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腾空而起,奔向浩渺深邃的太空。百无聊赖的黑夜,一下被这金光吸收。
    “距离、19时、413、35秒、361毫秒”,“阵地112跟踪正常”,“程序转弯”,“阵地遥测信号正常”,“阵地1115跟踪正常”,“文昌光学雷达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文昌飞行正常”,“阵地112跟踪正常”,“阵地遥测信号正常”,“阵地315跟踪正常”,“阵地110跟踪正常”,“文昌光学雷达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文昌飞行正常”。。。。。。助推器分离。。。。。”
    按计划,两个航天器先后进行3次交会对接,3次推进剂的在轨补加。透过大屏幕,郝秋岩注视着CZ—7火箭喷薄而出的烈焰,朝向天宫二号飞去。这次航空任务包括发射、运行、回收,并形成海陆空监测网;所有相关人员都在密切关注,高度紧张,不敢有丝毫懈怠。火箭升空约596秒后,船箭分离。。。。。。
    海南文昌航天城指挥控制中心大厅里,参与的人员都很兴奋,暗暗地长吁一口气。郝秋岩还在盯着屏幕,发觉大屏幕的光线从清晰到模糊,眼前一黑,跌倒在工作岗位上……
    北京航天指挥中心通报:CZ—7火箭飞行正常,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已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太阳帆板展开正常。
    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宣布:天舟一号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海口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7医院。
    医生,“机器不可能像人那样来帮助我们,可我们必须要依赖它们,能够得出精确的数据。”
    杨立江,“他已经有过一次这样的情况,你们医生应该对他的健康负责;像他这种病因,会不会成为习惯性的?”
    “根据我临床的判断,应该不会。”
    “什么叫应该不会,不能肯定地回答我?”
    杨立江同医生沟通时嗓音比较大,像是在争吵;他不想听医生含糊的解释,可对此又无可奈何。“请你不要发急,不会对生命产生影响。现在正在排查造成疾病的病因,常见的心脏原因、直立性低血压、神经反射性晕厥。判断是直立性低血压,通常是由于体位改变时血压下降,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和意识丧失。病人需要休息,神经意识表现睡眠严重不足。
    周遭的一切都处在起伏状态,墙壁发出淡淡的光线。时间是模糊的,郝秋岩听到沉重的轰鸣声。这声音来自所有的方向,模糊的意识中,似乎有某种巨大的机械在钻开或锯开他身下的冰层。世界仍是一片黑暗,但轰鸣声却变得越来越真实,终于能够确定声音的来源。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听到了沉重的轰鸣声;可这声音来自所有的方向,在模糊的意识中,似乎有某种巨大的机械在锯开他身下的冰块。轰鸣声却变得越来越真实,由远及近,终于能够确定这声音的来源。努力地睁开眼睛,在沉沉的睡梦中醒来,环顾一下,有很多不熟悉的面孔。
    “郝秋岩同志,好些了吗?”
    杨立江介绍,“军委李副主席看你来了。”
    他会意地点点头,“感谢首长关心。”
    李家庆,“郝秋岩同志工作辛苦,祝你早日康复。”
    柔弱的灯光照在脸上,那憔悴得极不自然的脸色泛着青晕。郝秋岩,“感谢首长们的关心,这是航天人的本职工作。”
    杨立江,“你坚持三天两夜没怎么合眼了。”
    郝秋岩,“任务结束了?”
    杨立江,“任务结束了,李副主席要和你单独谈谈。”
    大家自觉地走出去,李家庆坐在床前说:“国家批准了你的【蓝光计划】,成立[781]研究所,选址在南京市栖霞山区。在不影响国家科研大项目的前提下,抽调技术能力强的骨干,加入到这个队伍。相关人员由你挑选,国家会大力支持。南京武装部组建一个筹备组,负责建筑施工、设备采购、以及[781]所先期的后勤工作,保障科研人员居住生活,让科研人员专心做研究。”
    郝秋岩心里的石头搬了下来,愿望终于达成了。在动身的前夕,杨立江与王福臣特意举行了小型宴会,邀请一些比较熟悉的人员为郝秋岩饯行。来到南京同武装部相关人员见了面,被安排到玄武区的一个公寓里居住;一切都是按规划进行,有专人负责,现在是筹备阶段。
    起得早一些,天蒙蒙亮就起来了。吃过早饭,推开窗,太阳逐渐从斜侧方的楼顶升起,发现今天又是一个蓝色的晴空。平镜似的玄武湖水在一寸朝阳的烘托下,谜一般的闪烁点点磷光。远处的阅江楼也依稀可见,早起的鸟儿绰绰飞影。有时骑自行车,去享受这种乐趣,寻找心里释放后的回归;有时徒步,有意无意地去那些散发着蛮荒气息的角落,体验原始的气息。
    身在都市,征途却是星辰大海;一颗娇纵的心桀骜不驯,如天马行空。台风的所到之处自然是狂风暴雨,而且巨大的台风外围风圈可以影响到几百千米外的地方,比如南京。这场台风过后,南京城迎来了三伏天。
    坐在地铁车厢的座位上,运行的地铁微微震动,地铁的报站声在寂静的车厢里显得格外清晰。手机在响,打开接听:
    “我到南京了。”
    “我在地铁里,这就去接你。”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