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九章不死之死B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608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二九七。此去山里老林路怎么走
“长老生生入山舍身去了?”
礼敬之后,面对显然有些知情的执事,慧能便刻意相问了。
“八十好几的人了,前些日子身体不适,很快做了决定。”
执事进一步说明。
“长老平时身体怎样?”
慧能当然想知道更多些。
“人上了岁数,多少都有一点儿病痛吧。”
“是不是感觉这次严重了?”
“长老自己什么感觉,人难知晓。但在我和郎中看来,好像也没什么特别问题吧?”
“那、那长老生生入山舍生,有没有什么说道?”
执事听了,不由认真看了慧能一眼:
“是啊,郎中相劝,我也劝。可长老却言,自己身体自己知道,这把年纪了,多熬一年、少熬一年,多活一天、少活一天,又多少差别,真没必要去遭那个罪了。万一到时人不能自主,于己于人,都是罪过。”
“人病人痛人苦,的确也唯自知啊!”
慧能闻此,当然也有感慨了。
“是啊,况垂垂人老呢,客官请。”
几句下来便觉话多投缘的执事于慧能更是心生好感了。
“能不能请教,这事先生怎么看?”
随之迈步的慧能却是借机挑起了话题。
“请教说不上。
我嘛,也六十出头了,一生该经历的,差不多也算经历了吧。
逆旅苦多,去日更甚,黄土已埋大半截那今后日日复日日,已远了人生指望,愈少了消受生命能力,此中若没什么未了宿愿及于人于世有实实用处,人还真就熬年头、混日子了吧。想想之中若再遇什么苦痛自知难起沉疴,那人活着,的确也没多大意思了。
说实话,我不但钦佩长老所为,内里多少也是有所认同的。”
面对佰生却心有交集的慧能,于生于死也多感悟的乡绅,更是有借大胆敞开了心扉。
“可我听说,舍身是人灭度之后遗骸处置所愿,你们长老……”
慧能顺势把话题引向了深入。
“客官熟悉佛法?”
“多少知道点儿。”
执事一听,更是心无间隔了:
“长老说,佛菩萨能活活舍身饲虎,生生割肉喂鹰,八十多岁自觉生命沉重时,不也决然一求寂灭清净的吗。自己觉着百年大限已到,为什么就不能去山里随了多年愿心呢?”
“活着入山舍身是长老多年愿心?”
慧能听了,内里更是有触。
“是啊,长老一生爱山,那山里好多树啊、果啊、花啊什么的,都长老亲手所植。好多年了,长老每每言及所归那目光神情,现在想来,此对以山为家长老,或亦百年如意遂心圆满吧?”
“请问长老有几个弟子?”
这时,慧能心里似乎已有了什么主意。
“眼下就一个。”
不知为何,执事应答,似有一种隐隐负疚神情。
“佛经不是说,人帮助舍身,功德相当吗?”
似有敏感的慧能有些追根问底了。
“是啊,可谁也没听说好好的人去活活布施吧?即便长老能于林中一念入寂,但生生助人走向不归,我等凡人,不但难以泰然处之,还真没足够勇气迈开这一路实有忌惮脚步啊!何况、何况长老还断然不让我等相帮相送……”
执事语气表情,明显难掩愧疚之心。
“长老怎么说?”
慧能更觉长老非同寻常了。
“客官这边请。”
话间不知不觉,两人已进了庙门……庄严佛像面前默默执香、默默祈愿、默默叩拜之后,执事这才有答慧能方才所问:
“长老恳言,我生已尽,自知自明。今日此行,归家而已。且人归依三宝所发四弘誓愿,总该有一个兑现方式和时刻吧。此之归去,亦誓铭所在、心愿所履呀!”
“请问先生,长老此去多少时辰了?”
慧能一听,更是坚定了想要一面长老念心。
“已近两个时辰了。”
“先生可知长老舍身去处?”
“长老虽说二、三十年前就看好了地方、妥当了归处,可除他自己,还真没人知道确切位置。”
“那、此去山里老林路怎么走?”
——长老主动不进饮食,已是两天了。出门之时,看起来身子骨也还勉强。但毕竟耄耋之年了,再说那山路可不比平地,谁知人会不会走三步,歇两步。此善知识若能赶上适时帮扶一把,既人因缘功德,多少也能减轻点儿乡亲和自己担忧及歉疚吧……已听出慧能大致意思的执事想了想似也有所期望了:
“善知识是想……”
“是的。我想为长老尽点儿心力,更想有缘能当面有所请益。”
慧能所言,毫不掩饰。
“那我代表全村老少多谢善知识了。前面这座山,大路明显;翻过之后,便是荒僻小道;再往前走,即入老林,基本脚下就是路了。”
“烦先生为指上山之路。”……